如果你家有萌娃,或者你已經到了這樣的年紀,那麼先來做個有意思的小統計吧!
朋友圈
11 June 2020
● 看看你最近更新的一條朋友圈是什麼內容?
● 一個月內發的朋友圈內容中,孩子有關的佔了多少?
● 朋友圈前50條裏(微商刷屏不算)有多少是曬娃的?
你以為,小編今天要帶大家聲討那些在各種平台喪心病狂曬娃的狂魔嗎?怎麼可能,倫家也是其中一員好不啦!
你曬,我曬,大家曬,曬娃技術哪家強?
曬娃美的?難道不知道有一種整容叫“長開了”嗎?
曬娃萌的?拜託,誰曾經還不是個小可愛呢!
曬娃成績好的?呵呵!
曬娃暖的?
人民網 06月04日07:59 來自 人民網微博【因媽媽頭暈在休息,#小學生哥哥替生病媽媽為妹妹做飯#】近日,一位網友分享了一個暖心視頻。視頻中,媽媽忍着頭暈準備起牀做飯, 起牀後發現兒子早已為妹妹煮好面。兒子還暖心地提醒媽媽:你頭暈,趕快回去躺着!網友:想要擁有這樣的小暖男
小男孩Tomas幫他姐姐Abby成功投進了她自己的一球!全程一直在鼓勵,小朋友真的太暖了!
你贏了!姨母笑 贊 比心送給你!
那些天生麗質也好,一技之長也罷,都敵不過一句“媽媽,你去歇會吧”!那個因為媽媽生病,早早起來為妹妹煮好麪條的孩子,那個想盡一切辦法,鼓勵輪椅上的姐姐投進籃球的孩子,值得每一個讚賞。
我們讚賞的不僅是一幕幕暖心的場景,更是這些孩子背後幸福的家庭和家庭成員間彼此尊重,彼此温暖的互動。
也許你會説培養出一個“暖男”,“棉襖”,就是要讓孩子知道感恩。我們都希望孩子成為一個懂得感恩的人,但感恩不是培養出來的,而是通過在被尊重的環境中長大,慢慢滲透,讓孩子自己用心體會出來的。
兒童教育家羅玲老師在《媽媽強大了,孩子才優秀》一書中寫道“受到過大人尊重的孩子,才能明白尊重他人的意義”。
每個人都被教育要尊重他人,可是作為家長,我們時常忽略了,這個“他人”也包括了我們的孩子。一輩輩傳下來的相處方式,讓父母們習慣了強勢,認為生養了子女,就有權利教育他、命令他、替他做決定……
而孩子自己的想法沒有機會表達,意願沒有達成,要麼通過哭鬧耍賴等不恰當的方式發泄情緒,要麼變得害羞,膽怯,又或者對父母過於依賴,缺乏獨立的個性。
這樣的相處關係,除了影響孩子自身,也會影響他與這個世界的互動,他被怎樣對待,就會用同樣的方式對待身邊的人,一個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人,又會有怎麼樣的人際關係,可想而知。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們可以從點滴做起,慢慢轉變與孩子的相處方式,家庭氛圍暖了,人心也就暖了,暖寶也就上線了!
01 使用禮貌用語
不能因為彼此是最親近的人或者以長輩自居而忽視“謝謝”、“對不起”、“請”這些禮貌用語的作用,當你跟孩子使用這些詞語的時候,孩子首先會覺得你説的事情很重要,然後覺得自己很重要。這樣,做起事情就會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一定要在第一時間表達謝意和歉意,並且表情和語氣要真誠,不要讓孩子覺得你是在敷衍。
02 嘗試徵求孩子的意見
我們不鼓勵,全家圍着孩子轉,但是,要嘗試聽取孩子的意見,讓他有機會説出對事情的看法,而且無論採不採納,都要及時給孩子反饋,讓他知道,爸爸媽媽是真正聽了他的想法,並認真權衡之後,做的決定。
特別是拒絕的理由,要充分,不能覺得對方是孩子就沒必要解釋那麼多,即使有些道理他還不懂,但是有商有量的這個過程,他能體會得到。在徵求孩子意見的時候,不要只聽選擇的結果,還要讓孩子説出理由。
徵求意見的事,可以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比如,“爸爸打算給你報個籃球課外班,你覺得怎麼樣?”“你這些穿小了的衣服,可不可以送給媽媽朋友家的小弟弟呀?”也可以是他人的事,比如“寶寶,你覺得這兩條裙子,媽媽穿哪個更好看?”也可以是跟全家有關的事情,比如:“今天中午咱們吃點什麼好呀?”“十一假期咱們去哪裏玩呀,寶貝你有什麼好的建議嗎?”
總之,讓孩子參與到自己以及整個家庭的一些計劃當中,這樣除了感受到被尊重,孩子還有了責任感,對自己負責,對家庭負責。
03 尊重孩子對外界的各種感覺
有一種冷叫我媽覺得我冷,有一種餓叫我媽覺得我沒吃飽。家長們沉浸在這樣的“感同身受”中一次次無法自拔。其實,孩子有自己的感知和判斷,只不過不被相信或不受重視。也許他們對温度沒有什麼概念,但是冷還是熱的感覺不會錯,將一些權力交給孩子自己,相信他們有照顧自己的能力,便是一種尊重。
也不要輕易否定孩子的審美,比如,孩子有的時候畫畫會用一些大人覺得不太“順眼”的顏色或者沒有按照約定俗成的配色去畫一樣東西,還有孩子給自己搭配的衣服顏色不太協調,選的鞋子樣子很low等,不要急着去更正調整。
因為,審美是很主觀的東西,仁者見仁的事,而且孩子的天性就是喜歡探索和嘗試,不要把孩子圈定在一個框框裏,限制住孩子的想象力,要相信孩子,尊重孩子。
還有一種特殊的感覺,就是孩子沉浸在自己構建的世界或者專注於一件事情時的感覺。這個時候,不去打擾他,便是一種尊重。尊重他的世界,尊重他獨處的權利,如果不得不打擾他,一定要爭得他的同意,禮貌的表達:“媽媽可以進來嗎?”或者“有件重要的事情需要你來做一下,可以先停下手頭上的事嗎?”
04 適當示弱,給孩子表現的機會
在此前的一檔綜藝節目《媽媽是超人》中,霍思燕的兒子嗯哼憑藉花式寵媽收穫了一大波愛心。不難發現,温暖的嗯哼背後是霍思燕適當適時的示弱。在嗯哼面前,走路累了,會找嗯哼幫提提包,這個時候的嗯哼一定覺得自己也成了超人,被媽媽需要,有了保護媽媽、照顧媽媽的能力。那麼主動收拾碗筷,收拾房間,就再自然不過了。
適當的示弱,也是一種尊重,尊重孩子的英雄情結,尊重孩子被需要的感受,尊重孩子一點一滴在成長這件事。
05 face to face 平等對話
父親教科書似的開導發脾氣的女兒
與孩子溝通時,要讓孩子感受到,你把他當做平等的個體,放下身段,其外在表現就是蹲下來,面對面,平視彼此的眼睛,就事論事,而不是居高臨下指手畫腳,這樣的交流,從形式上就不平等了。
還要試着站在孩子的角度,分析問題,讓孩子知道,你理解他的感受。不要一味的兇,也不要一味的哄,要像視頻中的父親那樣,用成人世界的規則教育孩子。有的時候,孩子希望你把他看成一個能夠與之進行成人間對話的大人。以此,來獲得尊重和認可。
作為父母能夠給予孩子的尊重還有很多,不着急,慢慢來。你的尊重,就是最好的催化劑,讓孩子懂得感恩,會為他人着想。也讓孩子知道自己要什麼,如何用正確的方式獲得,與人相處時,暖到心坎裏!
在家庭生活中,父母是最好的榜樣,尊重孩子,尊重長輩,尊重夫妻彼此。除此之外呢?
貝邇蒙特Morning老師曾在《培養孩子良好人際關係的有效方式》課程中講過:教孩子認識和尊重他人,就要了解人際界限。人際界限還包含遵守團隊規則、尊重角色的分際,不同的角色會有不同的行為分際。讓孩子更好地明白什麼是人際界限,就要求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儘可能地給孩子創造交往的機會,不要讓孩子侷限在單一的環境裏。在情境中的體驗,就是一種更高效的方式,而運動就是這樣的方式。
無規則不運動,規則既是技戰術層面的規定,也是人心的尺子。有了運動場上的各種規則,孩子們就不會恣意行事,懂得了哪些行為值得鼓勵,而哪些又是不能碰觸的。慢慢的,孩子們就會嘗試理解他人的行為,尊重彼此。人與人之間不怕陌生,怕的是偏見與誤讀。
參加運動,就是要在同樣的規則下行事,標準統一了,距離也就近了。而且,運動本身就是一種語言,它可以無視地域、年齡、種族、性別、生活背景等等界限,迅速拉近人與人的距離。
特別是集體運動,球星的個人技術固然重要,但團隊配合才是取勝的關鍵。當孩子們踏上運動場,每一次傳球,每一聲呼應,每一次戰術配合,每一次勝利後的相擁慶祝,都在告訴他們合作的意義。而每一次補位,每一次跌倒後的攙扶,每一次傷痛時的安撫,都在告訴他們彼此不僅僅是隊友,更是生命中互相扶持的夥伴,福禍相依。
作為家長,當孩子們在運動過程中,表現出了尊重他人,幫助他人的行為舉止,一定要及時鼓勵,以使這種行為得到強化,然後延伸到日常生活中。
“暖”字,原字為“煖”,火,代表火爐;爰,代表援助。後來用“日”取代“火”,表示借曬太陽來加温禦寒。每一個“暖寶”其實就是一個個小太陽,温暖卻不熾烈,一個眼神、一聲問候、一次援手,散發着温和的光芒,照亮黑暗的角落。小太陽,謝謝你!温柔了歲月,温暖了人心!
寶爸寶媽們,一起做個種太陽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