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年輕一代渴望加入工會
綜合編譯 賈曉靜
24歲的傑西·布利薩克曾在美國紐約州布法羅市的星巴克工作,充滿壓力的工作環境、缺乏培訓和渺茫的加薪機會讓她憤怒。
今年8月,由於“無法與咖啡巨頭平等談判”,這位咖啡師與80名同事共同決定:通過投票成立工會。
星巴克在美國的8000家門店都沒有工會。英國廣播公司(BBC)稱,這意味着,全球最大的咖啡連鎖店沒有義務與員工就薪酬和工作條件談判。在這家公司工作的咖啡師希望,布法羅的三家星巴克能率先改變,為“可能更廣泛地改變公司業務的機會”開創先例。
“星巴克把我們定位為‘非僱員’,稱我們為‘合作伙伴’。然而,我們在合作中沒有任何權利。”布利薩克是星巴克員工組織委員會的一員,她説,如果工會能為咖啡師賦權,那麼她和同事不僅可以改變星巴克,還能讓整個服務業變得更好。
“發生在星巴克的運動是落寞了幾十年的工會激進派重新抬頭的最新例子。”BBC評論道,“政治角力、疫情暴發……給更年輕、更敬業的員工帶來極大挫折,他們因此推動變革。”
“星巴克盡一切努力阻止我們”
疫情蔓延以來,美國多個行業的從業者呼籲成立工會。電商龍頭亞馬遜、亞拉巴馬州的煤礦、食品業巨頭蒙德里茲公司、紐約博物館……各個行業的從業者舉行了長達數月的罷工。
據美國“VOX”新聞網報道,2月下旬,美國總統拜登發佈了支持“亞拉巴馬州工人”的視頻聲明,曾經的勞工部長羅伯特·萊希等人也表達了對勞工的支持,這讓許多人感到振奮。
布利薩克和同事們大多不到30歲,這些年輕人已向美國全國勞資關係委員會(NLRB)申請不久後舉行工會選舉。他們告訴BBC,“星巴克盡一切努力阻止我們”,但這些年輕人有信心在投票中以絕對優勢獲勝。
星巴克聘請了利特爾·門德爾松律所為自己助力。據BBC報道,這家事務所以“善於破壞大公司工會”而聞名。9月以來,包括星巴克北美區總裁羅森·威廉姆斯在內的多名高管,多次出其不意地“空降”位於布法羅的星巴克門店,並在門店成立“反工會焦點小組”。不少員工感到壓抑,甚至覺得“被監視”。
“大多數公司不是讓你投票決定是否想要成立工會,而是讓你投票決定是否想保住工作。他們操縱投票。”支持成立工會的咖啡師理查德·本辛格告訴BBC。
對此,星巴克予以否認。星巴克負責人表示,星巴克是公認的“較為慷慨和進步的公司”。它為員工提供大學學費等福利,並在2018年叫停了一些門店“存在種族偏見的培訓”。公司每年舉辦2000次傾聽會或“合作伙伴公開論壇”,公司高管參與這些會議,與員工討論他們關注的問題。
“鑑於星巴克優厚的薪酬和福利,工會不是必要的。”星巴克的發言人表示,該公司會繼續支持“合作伙伴”,不會採取“反工會”行動。
在呼籲成立工會的年輕人身上,人們看到了“使命感”
美國勞工組織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工業革命時期。20世紀60年代末,超過1/3的美國工人是工會成員。20世紀70年代,隨着美國製造業向海外轉移,以及共和黨掀起反工會主義,情況開始逆轉。
美國範德比爾特大學專家丹·康菲爾德告訴BBC,20世紀70年代以後,共和黨控制的許多州引入削弱工會的“工作權利法”,越來越多的大公司利用“巨大的資源”展開“反工會”行動。
但情況正在改變。康菲爾德稱,去年,美國工會會員比例首次出現小幅上升,達到10.8%。民調機構蓋洛普的調查顯示,65%的美國人支持工會,為20年來的最高水平。
“拜登在當選前承諾自己會成為‘最支持工會的總統’,並承諾讓有組織的勞工成為主流。如今,受過教育的年輕、專業的工作者正在推動這一變革。”康菲爾德説,在今天的美國,工會不再只服務於藍領階層,許多年輕的白領也渴望加入工會。“他們要求僱主提高透明度,在薪資、性騷擾和種族問題上表明立場。”
今年以來,在疫情中,美國各行業的工會組織持續壯大:谷歌工程師成立了工會;在“反工會”呼聲最高的北卡羅來納州,一家教會醫院成立了護士工會;美國公民自由聯盟等非營利組織發起了成功的運動……在麥當勞、菲亞特-克萊斯勒、零售商塔吉特等公司,反對工資削減、工作時間增加、突然解僱員工的活動如火如荼。
“VOX”稱,在呼籲成立工會的年輕人身上,人們看到了“使命感”:“信仰推動了他們的使命,即賦予弱者權利,賦予無權者力量。”
“有時你不知道自己的任務是什麼,直到你真正參與進來。然後你會告訴自己,‘這就是我來這裏的原因’。”參與推動在亞馬遜建立工會的詹妮弗·貝茨告訴“VOX”,她會一直為工人爭取權利。“不只是關於我……一旦你開始這項任務,就不會回頭。”
咖啡師本辛格告訴BBC,疫情中的種種表明,“工人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裏”。
這些年輕人相信工會將發展壯大
許多投身工會的青年爭取到了更高薪酬,但也有些遭遇了挫折。今年4月,亞馬遜位於亞拉巴馬州貝塞默的大型配送倉庫宣告“工會成立失敗”,1800名員工(佔比為71%)投下反對票。
一些員工告訴“VOX”,他們在倉庫的工作完全由算法決定。算法監控他們的一舉一動,一旦沒有達到既定工作目標,或者超過原定的休息時間——在10小時的工作時間裏,僅有兩次15分鐘的洗手間休息時間——員工就會受到懲罰。很多人認為,“這裏堪比血汗工廠”,但考慮到疫情期間就業不易,很多人沒有勇氣離開。
這家業務遍及全球的電商巨頭不認為“有必要成立工會”。該公司表示會繼續聽取員工意見,同時表示,工會意味着“每人每年數百美元的會費,無法幫助實現變革”。
美國布魯金斯學會學者加里·博特里斯告訴BBC,多數低收入工人只是在理論上喜歡工會,但不會以行動支持。事實上,就連拜登的有關主張也缺乏足夠的支持,更不要説推動“聯邦層面的行動”。
3月,美國眾議院通過了《保護組織權法案》。該法案被認為是得到總統支持的“全面親工會法案”,可以改變美國工會的選舉規則,加大對侵犯員工權利的僱主的懲罰力度。該法案試圖將最低工資標準提高到15美元,但在提交審議後陷入停滯。
目前,星巴克沒有出現與“報復試圖加入工會的員工”有關的投訴。在布法羅咖啡館工作的咖啡師,得到了美國各地星巴克員工及一些左派政治人物的支持。
參與籌辦星巴克布法羅工會的威廉·威斯特萊克告訴BBC,他確信工會將在美國發展壯大。“當代際不平等日益加劇,我們自然會看到更多的鬥爭,從而改善每個職位的待遇。”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