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成共識也劃定紅線:美俄峯會破了幾塊“冰”?

達成共識也劃定紅線:美俄峯會破了幾塊“冰”?

  6月16日,美國總統拜登(左二)和俄羅斯總統普京(右二)在瑞士日內瓦舉行會晤。新華社 圖

  6月16日,美國總統拜登和俄羅斯總統普京在瑞士日內瓦舉行了兩小時的面對面會晤,隨後美俄代表團也進行了一個多小時的討論,雙方在包括人權、網絡安全、戰略穩定、貿易關係、北極合作等諸多領域交換了意見,既在某些問題上達成一系列共識,也存在不少分歧和爭議。

  會後美俄兩國領導人相繼召開了新聞發佈會,就會晤中洽談的主題回答了記者的提問。普京在發佈會上表示,此次會晤雙方“以有原則的方式進行”,會晤是“坦誠公開的”,“雙方並未相互施加壓力”且對方並“沒有敵意”。拜登將此次會議描述為“良好和積極的”,並期待與俄羅斯建立“穩定而可預見的雙邊關係”。

  儘管目前俄美關係位於“冷戰以來的最低谷”,且兩國領導人在會前均表示“不期待會談有重大突破”,但不可否認,此次峯會中,兩國元首都相對冷靜剋制,會議的成果和反映出的問題也值得我們關注。

  俄美形成三個重要共識

  會議討論的主題與之前各方專家預測的基本一致,但根據會後雙方的表述,會談涉及的問題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類型。

  第一,個別問題俄美雙方達成一定的共識,個別領域兩國可能進一步推進一系列實質性合作。 此次“拜普會”主要形成了三個重要的共識:

  1)兩國大使將返回所駐國家繼續履職,兩國大使級的外交關係將恢復正常化,這一共識將在近日得以實現。今年4月15日,美國以俄羅斯進行網絡襲擊、干預美國選舉等“惡意活動”為由,對俄實施大規模製裁併驅逐10名俄外交人員,俄羅斯隨即召回駐美大使並採取了對等的外交反制,於4月21日宣佈驅逐10名美國駐俄外交人員。在俄羅斯的“建議”下,美駐俄大使沙利文也離開俄羅斯返回美國。這標誌着美俄關係降至冰點。此次美俄首腦會晤明確達成恢復兩國大使工作正常化的共識,無疑標誌着兩國降至冰點的雙邊關係開始“回温”,使美俄關係不至於繼續滑向不可控的境地。

  2)雙方發表聯合聲明,強調“戰略穩定”的重要性,將戰略領域可預測性、減少武裝衝突風險和核戰爭威脅作為兩國的共同目標,重申核戰爭沒有勝利者,也絕不能打的原則。聲明還指出,美俄雙方還將建立一個促進雙邊戰略穩定的對話機制,力求為今後的軍備控制和風險管理奠定基礎。兩國元首還共同探討了《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延長至2026年後的解決方案。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實力一落千丈,其實已經喪失了與美國對等的軍控“談判”的“資格”,美蘇原有的軍控體系已經難以適應美俄力量對比新情況。為全面升級其攻防系統,確保自身“絕對安全”的同時又有效加強對其他國家的軍事威懾能力,保障美國在軍事領域的絕對優勢地位,2001年,美國總統布什宣佈美國退出《反導條約》;2019 年2月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又以俄羅斯違反《中導條約》為由,宣佈美國暫停履行《中導條約》;同年 7 月 3 日,普京也簽署了暫停履行《中導條約》的法令。

達成共識也劃定紅線:美俄峯會破了幾塊“冰”?

  俄羅斯“伊斯坎德爾”9K720中程導彈是美俄核安全談判的關鍵點之一

  至此,《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成為全球戰略穩定最後的基石。近年來,面對北約東擴帶來的巨大安全壓力,俄羅斯另闢蹊徑,採取了在飛地加里寧格勒和西部邊境擴大中程導彈部署的“非對稱性核威懾”戰略,與美國為首的北約國家分庭抗禮,因此在全面削減核武器方面並不是非常積極。加之美國退出條約後,大幅增加了在PrSM(未來陸軍戰術導彈系統)、AGM-158 JASSM(防區外空射巡航彈)等中程戰術核武平台的研發與投入,進一步增加了美俄關於核安全與軍控方面的談判難度。

  此次美俄峯會上,兩國元首能夠就“戰略穩定”和軍控問題達成共識實屬不易,也為今後美俄高層在此領域的探討與商談打開了路徑,留下了餘地,可稱得上是此次“拜普會”的最大亮點。

  3)在解決烏克蘭東南部問題上,美俄雙方都認同《明斯克協議》的基礎性地位。自2014年以來,烏克蘭問題就成為了俄羅斯和美歐之間最大的矛盾點之一,美國和歐盟也因此展開了對俄羅斯長達七年的全面經濟制裁。澤連斯基就任烏克蘭總統後,對俄態度強硬,一直謀求加入北約。儘管在今年北約首腦峯會前,拜登政府和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都表示將全力推動烏克蘭加入“北約行動計劃”,但會後二人都對烏克蘭加入北約的問題閃爍其詞,不再做正面明確回應。在與普京的會談中,涉及烏克蘭加入北約的問題也“幾乎沒什麼討論”。雖然烏克蘭作為西方牽制俄羅斯的“地緣政治棋子”的地位短時間內難以改變,但美俄雙方對於《明斯克協議》的認同,或為今後烏克蘭問題的解決提供了一條各方都能夠接受的路徑。

  爭議問題各自表述,互相劃出“紅線”

  第二,對於明顯存在爭議和分歧的問題,雙方各自表述,在一些“非敏感”問題上交換了意見。 在隨後的記者會上,俄美領導人也都未作過多陳述,避免激化矛盾。

  在拜登重點關注的人權問題上,儘管雙方存在重大分歧,但在“人質交換”、敍利亞人道主義援助等問題上留下了合作的餘地;網絡安全問題上,雙方也免不了相互指責,但就共同打擊網絡犯罪事件表明了態度;在北極事務合作問題上,拜登強調北極是一個“自由地區”,並指責俄羅斯在北極地區的軍事部署。普京則充分闡述了俄方在北極地區基礎建設、北方航道、軍事部署、邊界政策等方面的立場,並表示與美國在此問題上“沒什麼是不可以討論的”。除此之外,雙方還在雙邊貿易、區域安全問題等方面進行了交流。但整體而言,這類問題的討論併為達成實質性的共識。

  第三,兩國領導人還劃定了各自的政治“紅線”(底線)。 會後兩國領導人都沒有清晰明確地公開這些“紅線”的具體內容,但根據已有信息分析,對拜登而言,這些“紅線”可能包括:1)列出包括能源、供水等基礎設施行業的名單,並警告俄羅斯軍方和民間的黑客,不得對這些基建網絡進行攻擊,否則美國將以“無可匹敵”的網絡力量進行反擊;2)在《明斯克協議》框架下保證烏克蘭的主權和領土完整;3)包括納瓦利內等俄羅斯反對派人士在獄中的人權和生命安全問題;4)反對俄羅斯在歐洲地區針對北歐國家的中程和中短程導彈的部署。

  而普京劃定的“紅線”大致包括:1)保護俄羅斯的“地緣政治底線”,堅決反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在後蘇聯地區策動顏色革命和反俄行動,不允許烏克蘭加入北約;2)反對北約國家在俄羅斯邊境進行大規模軍事部署和戰略行動;3)保障敍利亞阿薩德政府不被北約勢力推翻。雙方領導人對於這些“紅線”問題的溝通,對防止今後兩國關係失控有着重要的意義。

  拜登和普京都基本實現了各自目的

  儘管此次峯會的實際成果有限,但拜登和普京都基本實現了各自的目的。首先,對拜登而言,美俄峯會為其歐洲之行畫上了還算圓滿的“句號”。在與普京會面之前,拜登已與自己的“大西洋夥伴”們充分交流了意見,與普京的“破冰會談”中,也傳達了北約盟友對歐洲安全問題的關切,一定程度緩和了日趨緊張的俄歐關係。拜登在記者會發言中三句不離“人權”、“民主”、“價值觀”、“盟友”、“責任”等表述,凸顯了拜登政府“價值觀外交”的理念,一定程度上修復了特朗普時期受損的“大西洋關係”,收穫了盟友(尤其是法德意等歐盟大國)的好感。另外,歐洲安全形式的短暫性“鬆綁”,也為拜登政府集中資源,加強印太戰略部署創造了條件。對普京而言,與美國的正常外交關係的恢復和區域安全局勢的緩解,使得俄羅斯在西方制裁和地緣威脅的雙重壓力下得以喘息。

  不過,另一方面,俄羅斯和西方“對立”的整體趨勢並不會因雙方領導人的“破冰行動”而發生根本性改變,“對抗”與“接觸”的“雙軌”並存仍將是現階段美俄關係的常態。

  (袁勳,上海外國語大學上海全球治理與區域國別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西索觀歐亞”是教育部、上海市和上海外國語大學(SISU,即“西索”)共建,並由上海外國語大學負責運營的上海全球治理與區域國別研究院俄羅斯-歐亞研究團隊的集體專欄,堅持以多語種為前提、多學科交叉融合為方法,提供有關俄羅斯、東歐和中亞的可信可靠的在地知識。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302 字。

轉載請註明: 達成共識也劃定紅線:美俄峯會破了幾塊“冰”?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