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蔡凱龍
這是個互聯網無處不在的社會,這是一個沒有智能手機寸步難行的時代。不會用手機,就等於“文盲 ”一樣的存在 ,成為現代社會的“邊緣人”。
如今現代社會還有這樣的人存在? 事實上,這羣人還不少, 大約2.49億人左右,佔我們總人口17.9%, 6個身邊人中就有一個,他們接受的教育水平大多不高,英文不熟悉, 喜歡用手寫字和用現金,眼睛花了,耳朵聾了,更加不太會用手機和計算機. 他們就是年紀60歲以上的老年人.
隨着全球老齡化趨勢的到來,中國老年人口逐年遞增, 整個社會對老年人關注越顯得不足。 大到社會保障養老體系,養老服務設施,小到出門旅遊飛機和旅行團對年紀的限定,過十字路口紅綠燈間隔時間的設計,我們的現有過時的公共體系,對老年人越來越不友善。
敬老愛幼是我們泱泱大國的傳統美德, 可是在如今的互聯網和智能手機時代,我們對老年人的關愛,遠小於對婦女兒童,更多的是停留在口頭上,不僅如此,我們更是人為給老年人劃出一條難以逾越的“數字鴻溝”,加重了這個社會對老年人的歧視。
比如最近上全民熱議的92歲老太太被抬到銀行現場人臉識別認證,還有老太冒雨交醫保被拒現金...這類老人些新聞一次次衝擊着大眾的神經,讓我們感受到這個社會對老人數字的歧視,無處不在,無孔不入,真心替老人們心酸。
前不久筆者在家急性腸胃炎,70多歲老父親打車送我去醫院。他看我痛得動彈不得,就想用現鈔來付車費,司機居然不收現金,難為老父親帶上老花鏡,對着手機小屏幕找半天才找出支付寶,想了半天密碼,又因為信號不好試了多次,折騰10分鐘才支付完打車費。
又有近日新聞媒體報道,一個老人花數萬元買一根魚竿,原來是以為眼花,在支付軟件上輸入金額時誤輸入密碼導致。
數月前“老人無健康碼乘地鐵受阻”的視頻引起公眾熱議, 疫情期間, 全社會推行手機健康碼作為出行的必要通行證, 部分老年人由於使用非智能手機或不會操作智能手機,導致連基本的出行都受到影響.
面對原來越多的陌生二維碼, 越來越複雜的支付軟件,怎麼招手都不停的網約車,需要到現場的銀行人臉識別,不收現金的醫保窗口,老年人顯得越發無助和可憐。
互聯網時代,老年人被遺忘了,部分原因是互聯網企業追逐利益最大化,追求年輕人為主導,忽略了占上網少數的老年人;另一部分原因是監管部門沒有關照老人的意識,放任互聯網企漠視老年人;但是最根本的原因, 是這個社會沒有意識到年齡歧視和數字鴻溝對老年人的危害。
到2050年,全球有五分之一人口是老年人,中國有三分之一人口是老年人。 老年人將成為這個社會的主體,這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和趨勢。 我們現在的政策制定者,互聯網企業的決策者,到2050年都要變成老人, 我們一定不希望這樣歧視老人的產品和政策能夠發生在自己身上。既然遲早要改變,為什麼不從現在做起呢:讓手機App簡單點;禁止拒絕使用現金;再如何精簡,服務行業也不能沒有人工窗口;綠燈可以適當延長几秒;出門旅遊適當放寬年齡限制... 這些細小的改進,能讓我們的年紀老邁父母,長輩和親人,能儘早一天跨越數字鴻溝,真正體驗到現代社會的公平和便利。
古代原始野蠻社會,在缺乏食物時期,為了整個族羣的生存,族羣需要拋棄年邁體衰的老人。如今文明孕育了科技,但是可笑的是,號稱“以人為本”的科技,卻做出和野蠻人一樣的行徑,反而最先先拋棄老人, 這是對文明最大的諷刺。
幸好現在亡羊補牢,為時還不晚.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就進一步推動解決老年人在運用智能技術方面遇到的困難,堅持傳統服務方式與智能化服務創新並行,為老年人提供更周全、更貼心、更直接的便利化服務作出部署。 在出行、就醫、消費、文娛、辦事等7類高頻事項和服務場景上,提出20條具體舉措,切實解決老年人在運用智能技術方面遇到的困難。
這個方案的出台,真的讓人拍手稱快,彈冠相慶。 我們每個人都會變老,歧視今天的老人,就是歧視未來的自己。從徹底執行《實施方案》做起,讓我們全社會一起重新關愛被互聯網遺忘的老人 。
(本文作者介紹:後浪財經創始人,人民大學金融科技研究所高級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