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也有(第05彈)郭德綱沒有胡説八道,於大爺的貂丁找到了
▲郭德綱調侃于謙穿貂丁,沒想到還真有這東西
影
經常聽德雲社相聲的朋友都知道,于謙於大爺出身大户人家,不光吃得講究,穿得也講究。
夏天穿一條丁字褲,冬天改丁字棉褲,去東北這種極冷的地方還要穿貂丁。
什麼是貂丁?就是貂皮做的丁字褲,不是大户人家出身的想必沒見過,大概就是上面圖中的樣子。
以上這段是不正經的,下面講的都是正經的。
這條丁字褲是丹麥國立博物館的獸皮衣物藏品之一,來自19世紀末的格陵蘭,由一位探險家發現並捐贈給博物館。
格陵蘭的因紐特人把這種丁字褲稱為“納齊特”,也就是貼身穿着的內衣,通常用海豹皮製成,女式內衣還會用玻璃珠裝飾。
我們看到這條海豹皮丁字褲是“納齊特”中的精品,縫製時還用上了不同顏色的皮條,做工也特別精緻。
▲琳琅滿目的各類海豹皮丁字褲
因紐特人在室內往往只穿內衣,哪怕家裏有客人或是到別人家做客時也不例外。
可是一到户外,因紐特人就把自己裹得嚴嚴實實,除了頭部和手之外不讓一點皮膚裸露在空氣中。
這種穿衣習慣跟因紐特人生活的環境息息相關,不管穿得多還是穿得少都是環境使然。
格陵蘭是人類最難生存的地方之一,年平均温度在零下,北端的最低温度曾達到零下70攝氏度。
因紐特人夏天居住在獸皮帳篷裏,冬天則住在雪屋、石屋或泥塊壘成的屋子裏,屋內生有火堆,保暖措施做得十分周全。
户外的嚴寒意味着因紐特人一出門就得穿上海豹皮或北極熊皮製成的大衣長褲,在室內則沒這個必要。
在格陵蘭這樣的極寒地區,跟防寒同樣重要的是防潮,如果在室內穿得太厚而出汗,到室外又遇寒結冰,那將是一件危險的事。
這也是因紐特人選擇用海豹皮做內衣的原因,它比馴鹿皮更透氣防潮。
▲縫製毛皮的現代因紐特女性
製造內衣是因紐特女人的活兒,不僅僅是縫製,她們的工作是從處理毛皮開始。
男人狩獵回來剝下的動物毛皮,由女人將上面的脂肪和肉刮乾淨,以防毛皮腐爛。
因紐特女人隨身帶着稱為“烏盧”的彎刀,可以切割處理好的毛皮,然後用針縫成各種衣物。
19世紀末歐洲人來到格陵蘭東部,也帶來了新材料和新技術,今天因紐特人身上的服裝已經把傳統的毛皮和其他面料結合在一起。
可以想象,最早進入因紐特人家中的歐洲人,見到滿屋只穿毛皮丁字褲的男男女女時,是多麼辣眼而震驚。
一批又一批的丹麥傳教士來到格陵蘭,除了勸因紐特人信教,他們也着實花了一番工夫勸他們改穿歐洲人穿的亞麻內衣。
這種嘗試徹底失敗了,千年來代代相傳的傳統可不是那麼容易改變的。
丹麥國立博物館的獸皮衣物館藏頗為豐富,除了丁字褲外,還有從帽子、外套、長褲到靴子等近兩千件衣物。
這些衣物有相當一部分是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得主尼科·廷貝亨捐贈的,這位荷蘭生物學家上世紀30年代曾在格陵蘭居住並研究因紐特人。
完
做個有趣的人,做點有趣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