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髒字的罵人軟件就不是“暴力”嗎
近年來,網絡上出現了不少可以批量生產“語言炮彈”的軟件,此類軟件可以快速檢索,將罵人語句剔除敏感詞語、偽裝洗白,最終一鍵生成各種“罵人神句”,還有效避免觸發舉報機制,逃過被舉報“炸號”的命運。
大部分人之所以不願罵人,是因為髒話容易讓人揹負道德壓力,產生負罪感。而相對於直接“生殖器滿天飛”式的罵人,利用此類軟件進行“對罵”,無疑使罵人者所揹負的道德壓力變小了,“不僅不含髒字,而且還不是我罵的”。然而,這畢竟難掩“罵人軟件”本質,此類軟件所生產的內容和網絡“噴子”所説的髒話具有相似的殺傷力,一樣可以消解網絡的理性溝通。如果任由這種髒話“互懟”氾濫,無疑會助長網絡戾氣。
網絡暴力是互聯網生態的一大頑疾,除立法滯後的原因外,還受限於責任認定困難、司法救濟有限等現實。此外,商業與網絡暴力的媾和,也是網絡暴力屢禁不止的原因之一。過去網絡暴力通常多發於社會領域,但是,近年來網絡暴力正越來越多與部分商業機構交織、疊加出現。部分網民的衝動和草率,變成網絡運營商家獲利的資本。
清理這種利用網民不良情緒牟利的“罵人軟件”,強化行政監管當然重要。由於罵人軟件往往是“狡兔三窟”,而賴以監管的行政資源終究是有限的,因此行政監管之外,按照誰營利誰負責的原則,尤其需要強化和落實平台責任,防止平台監管虛化、弱化,也避免佔用更多行政資源。
而平台在監管方面,暫時還沒有關於“罵人軟件”的針對性反制、監管措施。“罵人軟件”將表面污穢不堪的字詞篩掉,從而逃避關鍵字篩查,但表面上沒有髒字,不代表就“符合法律規定”。這啓示人們建立更加精準的識別和處理機制,將機器判定與人工判定結合起來,優化對“罵人軟件”的監控、處置機制。
技術本身並非原罪,商業化也可以引導網絡向善,與“罵人軟件”相對應的,還有“彩虹屁一鍵生成器”等無害於網絡環境的產品。説到底,技術和商業是清朗還是濁化網絡環境,是引導還是誤導網民,關鍵在於監管和引導能否落到實處。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