刪除大陸地圖後,民進黨當局再出手,四處“扣紅帽子”“去中國化”,加劇兩岸對抗,真以為有人兜底?

熊興 華中師範大學台灣與東亞研究中心研究員

在兩岸交流中,除了廣泛的經貿聯繫,文化、教育、娛樂等交流活動也是兩岸之間加強情感聯結、增進了解與互信的重要渠道。但在當前兩岸形勢下,很多文化活動也出現“泛政治化”,被拿來當作議題討論,升高了兩岸民眾之間的對立情緒。近期歐陽娜娜、張韶涵參加央視晚會演唱《我的祖國》引起風波,即是其中的一個典型縮影。

在當前兩岸關係複雜嚴峻的態勢下,台民進黨當局和一些島內“台獨”勢力不斷通過各種方式,不遺餘力地繼續推動“去中國化”,推行“漸進台獨”。9月台灣新學期開學伊始,便有台灣歷史老師指出,新版台灣中學歷史教科書中對有關中國歷史的內容又進行了大幅刪減。3000年的中華文明史,僅用1600多字進行概括性論述。

刪除大陸地圖後,民進黨當局再出手,四處“扣紅帽子”“去中國化”,加劇兩岸對抗,真以為有人兜底?

9月底,台灣“大陸委員會”新聞中心更新背景板,不僅顏色依然延續綠色的主基調,原背景板上的大陸與台灣的地圖也被刪除,僅剩下台灣地圖。近期民進黨籍“立委”陳亭妃、余天、陳歐珀等還提出所謂“邁向國家正常化”的“修憲”提案記者會,要求刪除其中有關“國家統一”的文字,並將所謂“領土範圍”改為“僅及於台澎金馬與其附屬島嶼”。加上之前的新版“護照”中繼續淡化封面上的“China”字樣這些小動作,島內“台獨”分裂勢力的“去中國化”和“漸進台獨”活動有增無減。

而另一方面,台當局和島內“台獨”分裂勢力對兩岸之間的人文、教育、文化、娛樂交流這些活動進行各種阻撓,不斷製造事端,使文化藝術活動被人為政治化,不少人被“貼標籤”“扣紅帽子”。歐陽娜娜、張韶涵因參加央視國慶中秋晚會演唱歌曲而受到台行政當局的所謂“統戰”指控,恐遭調查和處罰。不論其調查和處罰活動是否會進行,此事又升高了兩岸民意的“敵意螺旋”。

刪除大陸地圖後,民進黨當局再出手,四處“扣紅帽子”“去中國化”,加劇兩岸對抗,真以為有人兜底?

事實上,民進黨當局對文化、娛樂這些活動的“泛政治化”早有先例。早在2001年的第12屆台灣金曲獎期間,當時獲獎的大陸女歌手那英的現場獻唱曲目中,原本廣受歡迎的歌曲《征服》被當時陳水扁政府的有關部門去掉。原因是其認為該歌曲名稱“不恰當”,容易引發“歧義”和“聯想”,令人貽笑大方。

2016年初台灣地區領導人和“立法委員”選舉前夕出現所謂“周子瑜事件”,被深綠媒體三立電視台、《自由時報》等操作成為選情熱門的“反中”議題,故意挑撥兩岸的民眾情感。該事件使原本不利國民黨候選人的選情雪上加霜。

2017年9月,大陸熱門綜藝節目《中國新歌聲》在台灣大學校園內舉辦音樂文化節活動,竟被污衊和操作為具有“文化統戰意味”的活動,被操作成所謂“統獨之爭”,甚至出現一些過激行為,導致活動被迫中斷。近年來的台灣電影金馬獎,由於大陸影片和大陸演員經常獲獎,也被一些綠營人士認為該獎項“已成為中國統一文化的預言”。

刪除大陸地圖後,民進黨當局再出手,四處“扣紅帽子”“去中國化”,加劇兩岸對抗,真以為有人兜底?

台灣民眾反對教科書"去中國化"

台當局和島內一些人對一些文化、娛樂活動的“泛政治化”操作,既是出於意識形態偏見而產生的毫無根據的認知,同時也暴露出其缺乏自信、杯弓蛇影的“玻璃心”,更包藏了其繼續推動漸進式“台獨”和“去中國化”的用意,成為其謀取政治利益的工具。20多年的“去中國化”教育已經在台灣社會尤其是年輕人中“開花結果”,對“中國人”的認同感不僅逐步降低,甚至都成為一個問題。

在兩岸之間的不少社交媒體上,可以明顯看到目前兩岸之間民意對立情緒也在不斷升高,出現所謂“敵意螺旋”,對雙方的負面情緒和惡意觀感正在不斷累積。在這種情況下,台當局和島內一些人還在繼續推波助瀾,試圖繼續人為割裂兩岸之間的歷史文化連接,疏離各種民間交流,以達到其徹底“去中國化”的目的,實現其“台獨”主張。

今年年初,台執政當局依據所謂“反滲透法”,已進行了不少繼續限縮兩岸交流和人員往來的行動,對一些促進兩岸交流的活動進行政治性打壓,使島內的政治生態更加惡劣,兩岸交流合作障礙叢生。在新冠疫情肆虐期間,台當局更是動作不斷,大搞政治操弄,不斷拋出充滿歧視和罔顧人民權益的冷血措施,不斷升高兩岸對立對抗,肆意惡化兩岸關係氣氛。這些舉動不僅荼毒台灣社會,也會進一步破壞兩岸關係,加劇兩岸對抗,使未來的兩岸關係在動盪不安中行進。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53 字。

轉載請註明: 刪除大陸地圖後,民進黨當局再出手,四處“扣紅帽子”“去中國化”,加劇兩岸對抗,真以為有人兜底?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