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北宜昌,宜化集團可謂家喻户曉,曾經是全國最大的化肥製造商、全球最大的多元醇生產基地,企業旗下擁有2家上市公司。然而就是這樣一家明星國有企業,一度因腐敗問題而深陷危機、風險四伏。
6月2日,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最新一期《中國紀檢監察》雜誌刊發了湖北省宜昌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市監委主任鮑清芬的署名文章《剷除“毒瘤”化風險》,介紹了宜化集團反腐敗的全過程。
鮑清芬在文章中寫道:通過參與查辦宜化集團系列腐敗案件,我們對國企腐敗危害之大深有體會,也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國企領域反腐必須胸懷全局,在堅決剷除“毒瘤”的同時,助推企業化解風險,保證經濟社會穩定發展。
文章介紹:“2017年上半年,宜化集團陷入嚴重危機,生產安全事故頻發、企業債務沉重。湖北省、宜昌市紀委收到大量關於宜化集團原黨委書記、董事長蔣遠華及其他中高層管理人員違紀違法的信訪舉報,省委巡視‘回頭看’也嚴肅指出了宜化集團存在的嚴重腐敗問題。按照省委、省紀委、市委的相關要求,我們迅速成立專案組開展初核,初核情況着實令人震驚。經查,蔣遠華擔任宜化集團一把手長達17年,其個人及部分高管腐敗問題嚴重。更令人憂心的是,腐敗給企業累積了大量風險,當時宜化集團金融債務高,涉及10多個省(區、市)的多家金融機構,因債務糾紛進入訴訟程序的案件較多。”
“面對觸目驚心的情況,我們頓覺壓力陡增。宜化集團的腐敗問題可謂牽一髮動全身,如果因為工作不當引爆了風險、搞垮了企業,那就背離了我們反腐敗的初衷。紀檢監察機關是政治機關,查辦案件必須從大局出發,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穩妥處理依法調查和維護企業正常生產經營之間的關係。”鮑清芬在文章中坦言了壓力與決心。
“我們將初核情況及考慮上報後,省委、省紀委、宜昌市委從社會經濟穩定全局出發,明確提出一手抓反腐敗一手抓風險化解,要求既各司其職又通力合作,確保兩條戰線實現雙贏。市委市政府成立深化宜化改革工作領導小組,加強對企業防範化解風險工作的統籌協調,提前4個月對宜化集團總經理等重要領導崗位作出局部調整,委派市紀委幹部擔任公司紀委書記。省紀委主動擔當,成立專案組,對蔣遠華案件提級調查,省紀委書記及時研究重要情況和困難,明確一名省紀委副書記直接指揮。審查調查工作在戰略方向和時機選擇上精心部署,從問題線索比較集中的、2016年已調任市國資委副主任的集團原常務副總經理入手,既減少對企業的影響,又能深入瞭解相關情況。”鮑清芬介紹。
文章同時介紹,“在對宜化集團系列涉案人員採取調查措施時,也儘量與企業先行協調,就生產經營活動提前做好安排。對企業重要崗位的人員取證時,一律先協調後取證,儘量安排合適時間,不對其正常工作造成影響。”
反腐敗的同時,保持企業穩定也很重要,鮑清芬在文章中透露:為保持企業人心穩定,我們堅持思想教育、政策感化、紀法威懾相結合,運用“四種形態”,對相關涉案人員區分對待。2018年1月,報經省紀委批准,專案組通過宜化集團發佈了《關於主動講清問題從輕處理的通知》,通過宣講政策、思想動員,宜化集團共有23人主動向組織説明情況,追繳違紀違法所得7024萬元,企業未發生“離職潮”等現象。
正是省委、省紀委、市委的果斷決策和縝密部署,在啓動以及查辦宜化集團系列案件過程中,沒有發生金融擠兑、股價異常波動、輿情炒作、集體上訪、安全環保事故等問題,辦案工作得到了企業幹部職工的大力支持,並取得了重大突破。經查,蔣遠華身為黨員領導幹部和國有企業負責人,六項紀律樣樣違反,並涉嫌嚴重違法犯罪。蔣遠華系列案件案情重大複雜,是歷年來湖北省查辦的極為嚴重的職務犯罪案件之一,涉案金額大、涉案人員多、社會影響大、時間跨度長、地域廣泛。
在剷除“毒瘤”的同時,宜昌市紀監部門堅持“三不”一體推進,持續保持高壓態勢,努力從根源上防範化解風險。專案工作結束後,在省紀委監委的統一指揮下,成立了專案後續工作專班,對相關人員違紀違法犯罪所得和國有企業遭受的損失依法進行追繳,從境內外追繳涉案款物數億元;市紀委監委指定一個審查調查室專門負責跟蹤查辦該案牽出的其他問題線索,特別是對在蔣遠華落馬後,仍然不收斂不收手的集團內其他領導幹部嚴肅查處,截至今年5月共計查辦宜化集團系列職務犯罪27人。
“同時,督促宜化集團全面修訂管理制度,加強全產業鏈、全過程的廉潔風險防範。我們堅持舉一反三、以案為鑑,強化國有企業紀檢監察監督,市委選派了6名縣級幹部到國企擔任紀委書記。為進一步加強國有企業監管,我們還建議市政府、市國資委出台了《關於進一步完善市屬國有企業法人治理結構的實施意見》《市國資委出資人監管權力和責任清單》等規章制度。”上述文章如是介紹。
文章最後,鮑清芬表示:懲治國有企業腐敗,根本目的是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讓我們感到欣慰的是,經過三年多的標本兼治,宜化集團步入了良性發展局面,企業生產經營出現轉機,逐漸趨穩向好。
欄目主編:秦紅 文字編輯:宋慧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編輯:項建英
來源:作者: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