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地過年,他們將北方的年俗“搬”到了松江

“二十三,糖瓜粘。”農曆臘月二十三,我國北方稱為“小年”。按照年俗,這一天,人們準備好糖瓜、飴糖和柿餅,灑掃灰塵,祭祀灶神,張貼上窗花和春聯,準備迎接“年”的到來。當天上午,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的食堂裏張燈結綵,學校組織師生在一起包餃子、寫對聯、貼窗花,熱熱鬧鬧過小年。與此同時,新橋鎮綜合為老中心為鎮裏的老人們也準備了年味濃厚的慰老服務活動,讓老人們暖心過好小年。

緩解思鄉情

上午10時許,20多名同學就和老師們一起在食堂忙活開來,和麪、調餡、擀皮……餐廳的師傅別出心裁地準備了四色餃子皮,介紹説:綠色代表春天,紅色代表夏天,橙色代表秋天,白色代表冬天,寓意四季平安。

就地過年,他們將北方的年俗“搬”到了松江

廚房操作區裏熱氣升騰,掀開鍋蓋,一盤盤餃子趁着熱氣下到鍋裏。餐桌上,吃餃子的蘸料也很“北方”,香醋、醬油、蒜瓣一應俱全。不一會兒,熱騰騰的“小福袋”“小月牙”就被端了上來。

就地過年,他們將北方的年俗“搬”到了松江

同學們吃着自己親手包的餃子,臉上洋溢着燦爛的笑容。來自吉林的叢陽同學説:“在家過年都是父母包餃子,這次是我第一次包餃子,在學校吃到自己親手包的餃子特別有意義。新的一年希望疫情早點結束,同學們都能順利找到工作,父母身體健康!”來自黑龍江的周觀瀾同學通過視頻跟家裏的爸媽“同步”吃餃子,雖然相隔千里,卻也其樂融融。

就地過年,他們將北方的年俗“搬”到了松江

“為了讓同學們吃到正宗的北方水餃,師傅也做足了功課,從餡料的調製到餃子皮的製作,都儘量按照北方的傳統來。”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副校長顧曉敏表示,除了吃餃子,學校還為留校學子準備了“牛氣沖天”新年大禮包,祝福大家在新的一年,“牛”轉乾坤,學業有成。2月10日至2月12日,學校將在兩校區學生餐廳內開展“共度中國年,共話中國夢”春節共進新春餐、“親情相伴”視頻連線、“新年我最牛”現場抽獎等活動。

就地過年,他們將北方的年俗“搬”到了松江
就地過年,他們將北方的年俗“搬”到了松江

寫春聯、印門神、剪窗花、掛燈籠,吃過午飯後,同學們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各顯身手,為校園增加喜慶的節日氛圍。

温暖老人心

一大早,做完晨檢和養生操的老人們來到中心活動室,兩人一組分開坐在桌台邊,一邊討論一邊動手,將印有春節圖案的走馬燈部件一一剪好,慢慢地組裝起來,安好燈壁,塞上閃爍的小燈泡。拎着親手做好的走馬燈,老人們樂開了懷。家住新南路壹號的徐雅芳阿姨告訴記者,和相熟的老人們一起動手製作走馬燈,很開心。

就地過年,他們將北方的年俗“搬”到了松江
就地過年,他們將北方的年俗“搬”到了松江

過小年,少不了窗花和春聯。老人們來到剪紙小課堂,在工作人員的細心教學下描畫圖案,寫下半個“春”字。聚豐苑的朱德羣老人畫好了圖案,卻對剪裁犯了難,和老夥計們商量研究了會兒,搞明白以後,他運剪如飛,順利地剪出來兩張四春窗花。

就地過年,他們將北方的年俗“搬”到了松江
就地過年,他們將北方的年俗“搬”到了松江

擅長書法的吳立榮老人也在現場揮毫潑墨,寫下一副副春聯,想趁着小年給居家不便出行的孤寡老人們送上新春的暖意。

就地過年,他們將北方的年俗“搬”到了松江

剪貼好窗花,掛起親手做好的走馬燈,老人們兩兩鄰坐,一起吃起了工作人員剛剛煮好的熱騰騰的湯圓,你一言我一語,濃濃的年味已洋溢在大家夥兒的温暖笑語裏。

■文 劉馳 王蕾 李爽 ■圖 李爽 受訪者供圖

■欄目責編 楊露

■欄目主編 代啓應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98 字。

轉載請註明: 就地過年,他們將北方的年俗“搬”到了松江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