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萬元以內,有什麼值得推薦的SUV?”
身邊的朋友,常常會以這種預設前提的方式,向我索要車型推薦。
7月份以前,我大概還會羅列幾個選項供人蔘考。而現在,只需要給出一個解決方案即可:吉利星越L。
為何在極短時間內,選擇的天平就發生了傾斜呢?
其實原由很簡單,市場的競爭格局正在升級,中國品牌的新車已經足夠出色了。尤其是吉利汽車,藉助全球化的CMA架構,再一次跨入了定位更高的細分市場。
星越L就是這一成果的展現。
這款新車,是吉利汽車剛剛在7月下旬推出的全新緊湊型SUV,2.0TD+四驅系統,一系列的高科技裝備,大五座佈局。上市10天銷量就突破6,000台,數據已經表明了這款新車受熱捧的程度。
面對13.72-18.52萬元的全系售價,信奉務實主義的消費者很容易就能在中國品牌和合資品牌之間做出明智的選擇。
實際上,吉利汽車還提供了另一組讓人咋舌的銷售數據——自開啓預售以來,星越L的累積訂單已經突破了30,000台。
星越L是真的火了,但並非毫無徵兆。
吉利的“中國星”天團
在星越L之前,吉利汽車CMA架構下另一台銷量“開掛”的新車是星瑞。
星瑞作為一台標準的三廂轎車,不僅在造型設計上遵循着Sedan的基本原則:穩重中不失動態、新穎的元素。
和星越L一樣,這台三廂緊湊型轎車同樣向市場提供全系標配2.0TD發動機,直擊消費者的需求要害——漂亮的參數,暢快的動力響應,更友好的全系售價。
星瑞一上市,就火得一塌糊塗。開售近9個多月以來,累積銷量即將突破10萬台,而在剛剛過去的7月,星瑞銷量10,116台,持續向同級別對手施壓。
如果説星瑞突破了中國品牌家轎價值壁壘,殺入合資品牌“自留地”,那麼加入戰鬥序列不久的星越L,很顯然可以稱其為“打遍20萬元內大五座SUV無敵手”。
星越L用近乎中型SUV的身材賣出了合資緊湊型SUV入門配置車型的價格。毫無疑問,這也是為緊湊型SUV市場重新樹立了新的價值觀:車不一定很貴,但必須有很紮實的技術基礎。
面對缺乏誠意的合資品牌全新SUV,以及一眾中國品牌SUV不斷推出MAX和PLUS新車的升級趨勢,星越L並沒有盲目地跟隨,而是“繼承了傳統汽車的優點,吸收了新能源汽車的亮點,創造出了自己的特點。”
上述語句,是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在星越L上市發佈會演講時,創造出的金句。
針對這種創新模式,李書福還強調,“星越L為市場增加了一個新的汽車種類,增加了一個新的消費選擇,為傳統汽車的轉型升級開闢了一個新的道路。它不是一輛普通的汽車。”
其實這種產品思路可以理解為田忌賽馬的策略,即吉利用自己最擅長的方式,整合資源,梳理體系,推高了產品序列的價值。
用星越L這台新旗艦,來蠶食合資品牌緊湊型SUV的入門陣地,這種玩法,既是對自身價值的肯定,也算是為市場進行一次洗牌。
而在星越L上市以後,吉利汽車基於CMA架構打造的“中國星“天團也正式宣告成軍。
包括前面提到的星瑞,還有高性能SUV星越S,以及當下的“明日之星”星越L,三款”新車“組成的吉利品牌CMA高端系列——中國星,代表吉利汽車品牌向高端市場發起了衝擊。
這裏可以透露一組銷售數據,“中國星”天團7月銷量18,235台,2021年1-7月累計銷量95,465台。銷量提升的同時,影響力自然而然就得到強化。
如果以全球化視角來審視“中國星”天團,他們無疑也是在全球汽車工業中,為“中國汽車的價值”而戰鬥。
星越L:千呼萬喚始出來
深挖產品本身,即星越L為什麼會火,這背後顯然有值得去追溯的故事。
跨級競爭和降維打擊,所描述的無疑是星越L的市場策略。也就是前面提到的,相比傳統緊湊型SUV更大的車身尺寸,以及相比合資緊湊型SUV更低的售價。
但是,真正的競爭力,一定是體現在競爭對手的空白地帶或是弱勢項目上,尤其是在技術層面的表達。
一句“為中國汽車的價值而戰鬥”,聽起來彷彿豪言壯語,星越L真的擔負得起嗎?
從當下緊湊型SUV的形態來看,首當其衝的車身尺寸就已經有固化的趨勢。比如車身長度普遍在4500mm左右,軸距普遍不足2800mm。而星越L玩的田忌賽馬策略,上場就重新定義了遊戲規則。
它的長寬高尺寸為4770/1895/1689mm,軸距2845mm;想象一下,一台被冠以緊湊型SUV的新車,其個頭已經超越了同級別的流量明星:本田CR-V、上汽大眾途觀L,還有日產新奇駿。
不誇張地説,星越L的尺寸甚至對中型SUV領域的奧迪Q5L等都形成了挑戰。
再來看看裝備,包括當前主流應用的L2+級別HWA 高速駕駛輔助系統、座椅按摩、BOSE音響、主動降噪、可打開的全景天窗、智能語音識別、翻毛皮內飾,星越L一樣都不落。
而且在數字化領域,星越L還有自己的創新。
比如在整個儀表台的IP部分,已經覆蓋了四塊液晶屏幕,從左側貫通到右側。包括主副駕駛座面前都有信息顯示終端,這應該是ICE燃油車領域的“獨一味”,科技感直接拉滿。
全新推出的銀河OS系統不僅視覺效果清爽、乾淨,菜單的層次關係也很明瞭、直觀,配合電容屏使用起來操作體驗感媲美手機。
為了滿足大數據運算的需求,星越L的車機系統使用了主流的高通驍龍8155芯片,實現了硬件保障,而且車機支持FOTA升級,未來十年內都能保持功能更新。
上述優勢,中國品牌顯然是帶路人,各家都在數字化領域耕耘,而合資品牌,顯然已經在這一領域落伍了。
消費者對SUV產品的趨之若鶩,不僅是一車多能的實用性,更因為主機廠在這一級別的投入更大,所以從SUV上能獲得的享受自然就會更多。
當然,消費者買車也是“趨利主義”,希望花不多的錢,拿下更高級別的裝備。一個是追求更好的用車體驗和駕駛品質,另一層面也表現在追求性價比的同時,讓面子過得去。
針對這一問題,吉利汽車倒是不難滿足。CMA架構的靈活性足以支撐不同尺寸的產品,同時,豐富的硬件選擇也能搭配出更加吸引人的解決方案。
比如中國消費者喜歡更好的動力表現,以及2.0T這個發動機排量,於是星越L全系僅搭載一台2.0T Drive-E發動機,不過根據車型溢價不同,分為了中功率218Ps和高功率238Ps兩個輸出版本。
其中,中功率版本發動機搭配的是7DCT雙離合變速箱,而高功率發動機搭配的則是愛信精機8AT變速箱,同時還裝備了博格華納配套的第六代四驅系統。
這是一台官方指導價不足20萬元的緊湊型SUV所能提供的裝備,它所帶來的吸引力前所未有。
而且星越L無論造型設計、製造工藝、裝備等級、動力水準還是產品體驗,都向合資同級車看齊,甚至在其水平之上。
是一款一經推出,就讓人眼前一亮,並且能感受到含金量的中國品牌SUV,試問能不火嗎?
殺入20萬元以內,沒有對手
從市場競爭格局來看,大多數中國品牌的緊湊型SUV嚷嚷着技術超越合資品牌,但實際的駕駛品質卻很難媲美洋貨。這是技術積累和資金投入的問題,也有高性價比策略的牽制。
消費者買合資車,無非也是因為“先入為主”的因果關係,認為合資車技術好、可靠性高。而且還有一個因素,即買合資品牌就像是獲取了社交場合中的門票,這當然也是認知固化的問題。
吉利汽車在4.0時代的大背景下,因為CMA架構的加持,從研發形式上更像是一種嶄新的合資概念,全球技術的背書讓其競爭力已經超越了傳統的中國品牌。
在技術層面的高起點,固然也為星越L賦予了更高的競爭實力。
事實上,2010年的那筆大買賣是吉利汽車這些年敢於挑戰合資品牌的底氣所在。
當年,吉利汽車集團以18億美元從福特汽車手中買走了沃爾沃汽車,隨後吉利與沃爾沃聯手組建技術研發中心,開啓了新一輪的技術升級。
吉利汽車的高層過去曾坦言,瑞典技術對於吉利在研發、製造方面起到了關鍵作用。而且,吉利也並非拿來主義,新技術導入都是經過深度消化後的產物,做到了真正的“洋為中用”。
所以在一系列轉化、吸收和變現之後,吉利的全新車型煥發出了新面貌。
與其説是產品的轉型,不如説是價值體系的重建,尤其是在中國品牌最擅長的20萬元以內價格區間,吉利玩得風生水起”。
就像星越L的推出,看似低價策略,實則是用高價值洗了20-30萬元區間合資緊湊SUV的牌。
坦白講,星越L有全球技術的輔佐,還有CMA架構的技術保障,同時產品理念也比一眾合資車要新穎,是真正根據中國消費者需求打造的新車。
最近上市的東風日產新奇駿,指導價18.19-26.29萬元,不僅比星越L高出不少,其發動機也備受詬病。
儘管1.5升的排量做出了204Ps的最大功率,還有可變壓縮比技術,但發動機本身的直列三缸結構就不為市場接受,這會讓奇駿失去很多關注度。
再看合資緊湊型SUV的銷量大户,上汽大眾途觀L、東風本田CR-V和一汽豐田RAV4榮放。
前者導入國內的是Allspace長軸版本,甚至還有七座可供選擇,並且剛剛完成Facelift中期改款;後者整體表現均衡,突出了TNGA的安全性能,還有豐田一貫突出的經濟性優勢。
而CR-V儘管空間大,但車機系統並不好用,而且駕駛輔助系統功能不夠完善。
如果用星越L和這些成熟對手比較,會發現田忌賽馬策略的體現。
比如對比空間,星越L相比上述四款車型都要大。儘管沒有七座佈局,但至少大五座的概念是符合主流需求的,符合普通家庭的出行需求。更何況緊湊型SUV提供第三排座椅,其空間表現也並不佔優勢。
其次,除途觀L擁有2.0T發動機(最大功率220Ps)外,其餘車型均不能提供,所以此處合資品牌也就談不上動力優勢了。
再比如在智能網聯車機系統方面,星越L已經從GKUI迭代到了銀河OS,加上5G高速網絡,其技術等級更高,操作體驗自然就更好。
作為吉利汽車的旗艦SUV,星越L的出現無疑是品牌向上的一次最佳表白,但是這種“表白”對於合資公司而言,就像如鯁在喉,短時間內並無劇情反轉的可能性。
用20萬元的價值觀,清洗了30萬元級的產品市場,星越L有沒有對手,銷量會做出公平的判斷。
用高價值,正面剛合資車
比較有意思的是,在吉利汽車提供的資料中顯示,星越L目前走量的車型都是高配,也就是2.0T四驅版車型。
這表明,合資緊湊型SUV的入門級市場已經開始鬆動了,星越L用十七八萬的售價輕鬆吸納新用户,不僅表達了更好的產品溢價能力,同時也擴展了自己的版圖。
星越L發起的這一輪新衝鋒,無疑也強化了“中國星”天團的價值所在——星瑞+星越S+星越L,轎車+SUV的高能量產品組合。
他們所改變的不僅僅是銷量,更有整個市場格局的變化。尤其是成功與合資品牌正面剛,改變了傳統中國品牌習慣以“高裝備、低價格”售賣的策略。逼近20萬元的售價,配合高品質,才是正道滄桑。
不可否認的是,星越L的熱銷會對吉利汽車的高質量發展,乃至整個中國品牌的未來走向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好戲,才剛剛開始。【iDailyc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