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進人口紅利向人才紅利轉變
□ 趙小菊
山東省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日前公佈,細數山東人口“家底”可以發現,作為全國人口過億的兩個省份之一,我省勞動力人口資源仍然充沛,但是,隨着15-59歲人口比重下降、老齡化進程加快、流動人口大幅增加,對於人口紅利,除了數量之外,必須更加重視質量,實現由數量紅利向質量紅利轉變,加快推動人口紅利向人才紅利轉變,以更好支撐全省高質量發展。
普查數據顯示,全省常住人口中,15-59歲人口為6124.4萬人,佔60.32%;60歲及以上人口為2122.1萬人,佔20.90%。與2010年相比,15-59歲人口比重下降9.19個百分點,而60歲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6.15個百分點。雖然勞動年齡人口比重下降,但是總量仍然超過6000萬人,位列全國第二,表明我省勞動力資源依然充沛。我省60歲及以上人口比重高於全國平均水平2.20個百分點,人口老齡化問題嚴峻。
人口紅利,是指一個國家的勞動年齡人口占總人口比重較大,社會撫養負擔較輕,為經濟發展創造了有利的人口條件。目前,我省人口紅利依然存在,勞動力資源依然豐富,這是支撐經濟發展的一筆寶貴財富。不過,正視勞動年齡人口比重下降的現實,我們必須更加重視勞動力資源的質量。
勞動力對生產的貢獻,一方面是數量,一方面是質量。不斷提升的受教育水平使得我省人口素質持續提高。2010-2020十年間,我省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進程,強力實施人才工程,着力培養引進高層次人才,科教興魯、人才強省戰略成效顯著,我省16-59歲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為10.80年,比2010年的9.74年提高1.06年。勞動年齡人口中,學歷為大學專科的有736.6萬人,比2010年增長49.31%,大學本科的有588.5萬人,增長86.11%,研究生及以上學歷的有66.5萬人,增長185.08%。勞動年齡人口素質大幅提升,有助於我省人口紅利實現由數量紅利向質量紅利轉變。
從國家普查公報發佈數據看,我國流動人口已達3.7億。經濟發展快、就業機會多、成長空間大的地區對人才的聚集效應是非常明顯的。從省內來看,每10萬人中擁有大專及以上學歷人口超過2萬人的有濟南、青島和東營3市,1萬人到2萬人的有淄博、威海、煙台、濰坊、日照、泰安、濱州、濟寧和棗莊9市。濟南、青島兩市吸引了全省53.70%以上的博士和46.57%的碩士,成為全省人才集聚高地。
隨着人口素質的提高,人口紅利將逐步向人才紅利轉變,提高自身人口素質之外,增強對外來人才的吸引力也應該是一個重要的方向。此次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廣東常住人口超1.26億,自2007年以來,已連續14年常住人口規模居全國首位。這背後除了自然增長之外還有龐大的外來人口數量,廣東全省常住人口中,外省流入人口(半年以上)達2962.21萬人,比2010年增加812.34萬人,年均增長3.26%,外省流入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也從2010年的20.61%上升到23.51%。這其中,不乏高質量的勞動力資源。
受益於經濟持續穩定發展,我省雖然地處京津冀、長三角、中原三個國家級城市羣的交會點,周邊不乏超大、特大城市對人口產生虹吸作用,卻仍然在過去十年保持了較為旺盛的人口競爭力。此次普查數據顯示,跨省流入人口達到了412.9萬,與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增加了201.3萬人,增長95.17%,高於省內流動人口的增長速度。同時,2020年,跨省流出人口達到425.9萬人,淨流出13萬人。
當前,我省新舊動能轉換正處在人到半山路更陡的關鍵時期,高質量的人才隊伍是關鍵支撐。我省始終把人才作為第一資源,一方面,科教興魯、人才強省戰略極大促進了我省人口素質的持續提高,另一方面,將人才制度改革納入九大改革攻堅行動之一,着力使人才發展有舞台、人才創業有保障、人才價值有回報、人才服務有温度。今後,如何進一步培養更多的人才、留住更多的人才、吸引更多的人才,形成更大的人才紅利,值得進一步重視和研究。
作者:趙小菊
來源:大眾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