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更喜歡奶奶,而不是姥姥,多半是這三個原因,值得家長反思

文|笑笑媽媽説
年輕一輩的父母由於壓力大,分身乏術,所以老人幫忙帶孩子已成為常態。而李老太最近就遇到了煩心事。
李老太家有個女兒莉莉,但是外嫁出去了,只有逢年過節才會回來。正好暑假莉莉公司要出差,一段時間不在家,平時和奶奶相處時間又多,平時李老太又唸叨着想見外孫女,便將女兒送回老家和李老太過一個暑假。
剛來的一段時間李老太開心壞了,別人看着祖孫倆也着實羨慕,就有人逗孩子説:“球球你看你一回來,姥姥就給你買好多好吃的、好玩的,這麼疼你。那你更喜歡奶奶,還是姥姥啊?”
孩子更喜歡奶奶,而不是姥姥,多半是這三個原因,值得家長反思
球球不假思索的説:“當然是奶奶啦!”孩子這句話一出來,李老太愣住了,腦子一片空白,一時不該如何是好,竟惹得人看笑話。旁白聊天的人也傻了眼,丟了面子的李老太趕緊抱着球球灰溜溜的回家了。
其實李老太對孩子的愛一點沒變,只是在不懂事的球球看來那就是不愛。莉莉剛將孩子送過來,就叮囑不要慣着球球,對於孩子的一些無理要求要拒絕。認同女兒教育方式的李老太在愛孩子的同時也時刻保持着邊界,不過度溺愛。
比如每天都會按時按點讓球球睡覺,而奶奶則喜歡順着孩子心意;吃飯時,李老太喜歡每種菜都讓球球嘗試,注重營養均衡,而奶奶則是專挑球球愛吃的菜;最關鍵的看電視、玩手機,李老太都會規定時間,而且勞逸結合,但是奶奶卻一點家務都不讓孩子碰,孩子抱着手機玩也不會制止。
孩子更喜歡奶奶,而不是姥姥,多半是這三個原因,值得家長反思
正是存在上面這些偏差,球球才會説出更喜歡奶奶的話,而且球球也不是個別情況。那麼究竟有哪些原因造成了孩子更喜歡奶奶,而不是姥姥這種現象的出現呢?
造成孩子和奶奶更親的現象離不開以下這些原因:
1、男婚女嫁的傳統,孩子和奶奶相處的時間更長,幾乎是從小帶到大
首先要説一點,男婚女嫁的傳統習俗,造成了女兒長大都是要嫁出去的,所以孩子出生後天天都能和奶奶見着面,關係自然更加親近,而和姥姥見面的次數也是屈指可數,自然會更陌生些。
孩子更喜歡奶奶,而不是姥姥,多半是這三個原因,值得家長反思
對於從小將自己帶大的奶奶,孩子更加熟悉,所以和奶奶在一起也會更加自然,放得開。和姥姥的相處時間要短,所以孩子會顯得侷促。正是這一心理上的偏差,讓孩子自然而然的偏向奶奶,而不是姥姥。
2、姥姥在教育上更偏向女兒,通常站在孩子的對立面,而奶奶則更偏愛孩子
細心觀察會發現,奶奶和媽媽在家對孩子的教育通常處在對立面,奶奶更多的是唱“白臉”,而媽媽則是“黑臉”。正是因為這樣,孩子犯了錯奶奶喜歡偏袒,而媽媽則是會教訓孩子。一好一壞之間孩子自然選擇對自己好的奶奶。
孩子更喜歡奶奶,而不是姥姥,多半是這三個原因,值得家長反思
由於是自己的女兒,所以姥姥知道當媽的辛苦,也更懂媽媽的良苦用心,所以感同身受,在對待孩子上更偏向女兒,因此不可避免的走向孩子的對立面,自然就沒有更偏愛孩子的奶奶能夠收穫孩子的喜愛。
3、奶奶的愛體現在日常生活中,而姥姥則更多是心裏的愛
不管怎麼説,奶奶和姥姥都是愛孩子的,只是孩子的感受不一樣。和奶奶是朝夕相處,一針一線、一茶一飯孩子都能真切的感受到,這種體現在日常生活的愛,讓孩子非常有歸屬感。
孩子更喜歡奶奶,而不是姥姥,多半是這三個原因,值得家長反思
而姥姥與孩子之間比較存在距離,有的愛也只能放在心裏,孩子無法實際感受到,得不到姥姥愛的有效反饋,孩子心裏難免和姥姥生疏。也正是由於奶奶和姥姥對孩子表達愛的方式不一樣,產生孩子更偏愛奶奶的錯覺。
今日話題:你們家孩子和奶奶更親?還是和姥姥更親呢?歡迎下方評論區留言討論。
孩子更喜歡奶奶,而不是姥姥,多半是這三個原因,值得家長反思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21 字。

轉載請註明: 孩子更喜歡奶奶,而不是姥姥,多半是這三個原因,值得家長反思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