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 走進經濟特區國家級新區】聽!它在講浦東過去的故事
中新網上海5月3日電(彭寧鈴)在浦東大道141號2號樓,有一幢貌不驚人的白色小屋。
這座始建於1956年的小屋,曾是上海總工會所屬的東昌區工人俱樂部,1990年5月3日,浦東開發辦公室在這裏正式掛牌成立。2010年4月18日,浦東開發開放20週年之際,浦東開發陳列館正式面向社會開放。
浦東大道141號2號樓浦東開發陳列館。彭寧鈴 攝
近日,由中央網信辦主辦的“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 走進經濟新區國家級特區”記者採訪團走進了浦東開發陳列館參觀,通過多媒體播放、實物陳列、場景復原,瞭解新區發展的故事。
浦東開發陳列館內。彭寧鈴 攝
一進陳列館,採訪團就看見“上海市浦東新區管理委員會”“浦東大道141”等門牌標誌,穿過“大門”,彷彿就能回到新區30年前的創業時代。
“選擇‘141’作為浦東開發辦門牌號,是採用了‘一是一’的諧音。”浦東開發陳列館講解員王晞向記者團解釋了門牌號的由來。
據瞭解,辦公室設立之時,有人認為應採用“6”“8”之類的吉利數字作為門牌號,但浦東開發辦堅持“一是一、二是二,實事求是,腳踏實地”,最終選擇了“141”。
浦東開發陳列館內,還原浦東開發辦公室的接待處。彭寧鈴 攝
陳列館的第一個還原區,是當時的接待台。
王晞介紹,接待台雖只有三四個平方,卻是當時接待國內外來賓的第一站,每天接待近百人次來賓。
在這個小小的接待台,當時的工作人員會為參觀人員分發浦東地圖、資料信息彙編,因此,它還承擔着浦東開發之初的“迷你資料信息中心”功能。
浦東開發陳列館內,還原當時的辦公桌,抽屜上寫着不同的人名。彭寧鈴 攝
在陳列館第二個還原區,當時辦公人員使用的書桌吸引了採訪團的注意。
“每個抽屜上都貼有不同的名字,大家知道原因嗎?”講解員問採訪團。
王晞説,由於過去辦公條件有限,在最艱辛的情況下,存在9人共用兩張辦公桌的情況。“因此,當時的工作人員每人只能分到1個抽屜,一把鑰匙。”
除了辦公條件的困境,30年前的浦東還存在交通不便的難處。王晞説,由於從浦東到浦西需要依靠輪渡,如果有工作人員趕不上,就只能回到辦公室,把所有板凳拼在一起,將就睡上一晚,再開始新的工作。
浦東開發陳列館內,為紀念人民銀行上海分行落户浦東,浦東新區管委會贈送了一隻“金融領頭羊”。彭寧鈴 攝
浦東的飛躍離不開金融的支持。
1995年,人民銀行上海分行帶頭進駐浦東陸家嘴,無疑為其發展注入了強有力的一劑定心針。
據介紹,在央行大樓竣工營業的儀式上,新區管委會為人民銀行上海分行行長贈送了一件有着特殊紀念意義的禮物——一隻活蹦亂跳的小羊。
講解員介紹,管委會誠意滿滿,為送小羊費了不少功夫。“當時,他們不止去商店買了嬰兒穿的小襪子,還用洗髮水給小羊洗了兩次澡,又用法國的香水噴了兩下,在它脖子上掛上紅綢,才寫上了‘金融領頭羊’。”
在講解員的述説中,當時的場景彷彿又浮現在眼前:在300多位國內外來賓的圍觀下,90多位西裝革履的行長輪番抱起這隻“領頭羊”,寓意浦東的金融領域開始走上上坡路。
浦東開發陳列館內。彭寧鈴 攝
在一個個小故事中,浦東已不知不覺走過了30年。
30年來,憑着“日拱一卒”的勁頭,浦東開發開放取得了非凡的成績:從1990年的全國第一個國家級新區,到2005年全國第一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到2013年全國第一個自由貿易試驗區,及至去年,又成為全國第一個特殊綜合保税區……
回望過去30年,浦東的發展,離不開浦東實事求是的追求,離不開國家政策的扶持,更離不開紮根此地吃苦耐勞的人民。
30年風雨已過,未來,浦東開發開放必定還要講述更多故事,書寫更多奇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