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長河(國際問題學者)
“美法友誼樹死了!”——2019年6月,美法領導人在白宮南草坪共同種下的友誼樹死了的消息被媒體廣泛報道,法新社當時説這一現象頗具“象徵姿態”。所謂草灰蛇線,兩年後的今天,法美之間由於潛艇“撬單”事件鬧得沸沸揚揚,法國甚至罕見地召回了駐美大使,法美關係陷入新低谷。
“撬單”事件的過程大致如下:2019年法國與澳大利亞正式簽訂常規潛艇建造協議,金額高達600多億美元。然而,今年9月15日,美國、英國、澳大利亞三國宣佈建立新的三邊安全夥伴關係,美英將支持澳海軍建立核潛艇部隊,澳將與美英合作在澳建造核潛艇。隨後,澳大利亞宣佈中止從法方採購12艘常規潛艇的協議。
“撬單”“毀約”倒也罷了,更讓法國憤怒的是美澳處理此事的方式——美澳雙方事先根本就沒跟法國方面打招呼,玩的是“背後捅刀子”。
兩年來,澳方從未提及打算放棄法澳潛艇項目轉而尋求製造核潛艇,直到9月15日才告知法方取消潛艇合作項目。法國駐澳大使讓-皮埃爾·泰博説,自己是看了媒體報道才得知澳政府撕毀合同的決定,“他們故意把我們矇在鼓裏,故意忽略我們……”
美國方面更是把“保密工作”做得嚴嚴實實。今年6月11日,參加七國集團峯會的領導人在英國康沃爾郡卡比斯貝合影,法國總統馬克龍與美國總統拜登上演了“勾肩搭背”的親密戲碼,但拜登對核潛艇之事一點兒風都沒透。不久,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訪法,法方專門告訴他法澳潛艇項目對法方而言非常重要,但布林肯還是沒有透露美澳之間的勾搭。
對美英澳私下勾連而犧牲法國利益的做法,法方異常憤怒,法國罕見召回駐美國和駐澳大使。法國外交部長讓-伊夫·勒德里昂怒斥“撬單”整個過程充斥着“謊言、兩面三刀、背信棄義和目中無人”。法國駐澳大利亞大使讓-皮埃爾·泰博説:“這不是賣沙拉或土豆,而是關乎最高層面的互信關係,涉及機密性和敏感性最高的問題。”
法國總統至今不接澳方的求和電話,但與拜登總統通了個電話,答應駐美大使會返回華盛頓,多少給了美方面子。此後,勒德里昂外長與布林肯國務卿會面時直言,重塑對美信心還需時間和行動。
輿論認為,這場風波可能會給美法關係造成持續性損害。法國《回聲報》評論説,美英澳給了法國一記“耳光”。歐洲人長期以來一直幻想美國會善待歐洲,但潛艇事件讓法國看清了,拜登眼裏只有華盛頓的經濟和商業利益。
幾個月前拜登訪問歐洲時,為了修復特朗普政府的“美國優先”給盟友關係造成的傷害,明確釋放了“美國回來了”的信息。而今,“撬單”事件對美國歐洲盟友來説不啻一記警鐘:回來的還是霸主,回來的還是“美國優先”。法國《世界報》指出,只要涉及美國的切身利益,它的歐洲盟友就不要期待得到什麼恩惠或禮遇。德國《法蘭克福評論報》稱,歐洲人懷疑,在特朗普時代結束後,美國政府是否認真對待地緣政治舞台上的新合作。
回望二戰後的美法關係,可謂風波不斷,美國對有“反骨”的盟友法國,明裏暗裏陰招不斷,以各種手法予以打壓。
法國的“戴高樂主義”是西方陣營裏敢跟美國唱對台戲的旗幟。戴高樂致力於維護國家獨立自主地位,不屈服於美國強權,屢屢跟美國的霸權行徑對着幹。1960年初,法國不顧美國的強烈反對,成功試爆了第一顆原子彈。1966年2月,戴高樂宣佈法國退出北約軍事一體化組織,逼迫北約總部倉促搬出法國國土,使法國在相當程度上擺脱了對美國在政治和軍事上的依附關係。
新世紀之初,時任法國總統希拉剋繼承戴高樂主義獨立自主的外交精神,力倡世界多極化與多邊主義。希拉剋令人津津樂道的政治決斷之一,就是反對美國主導的伊拉克戰爭。在他的帶領下,法國攜手德國頂住美國壓力,走在反戰前列,堅持在聯合國框架下解決問題,贏得世界尊重。
前幾年馬克龍上台後,常把“戰略自主”放在嘴邊,與華盛頓拉開距離。馬克龍曾經毫不留情地批評美國退出氣候變化協定和伊朗核協議,還直言北約已經“腦死亡”。他激烈地批評美國一味偏袒以色列,採取“疏以親阿”的策略。
反過來,從重罰法國企業阿爾斯通到此次“撬單”,美國不遺餘力敲打法國,頻頻還以顏色。展望未來,只要法國還有“獨立性”,美國的陰損招就會繼續在路上。
當前,馬克龍與拜登已約定10月份會面,法美之間預估會恢復大面兒上的和諧。實力決定着法國沒有“硬招”予以反制,“撬單”風波不過是在法國人民心頭增添的又一道傷痕罷了。
供圖/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