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説大家普遍將關注目光放在俄烏大戰中,但是美國如今的種種情況也不容小覷,比如美國所面臨的經濟危機尚且艱鉅,當通貨膨脹與債務上限問題都沒有得到妥善解決時,美國只能不斷提升債務上限以暫時穩定局勢,但這終究不是長遠之計,對美國來説,仍然需要為這種情況找到“可收割的韭菜”,這才能真正幫美國解決心事。而美國思來想去,決定把目標對準歐洲。
若不是沒有其他辦法,美國也不想直接對歐洲動手,畢竟他們之間一直保持着“親密盟友”的關係,可對美國來説,任何盟友終究都是要服務於美國利益的,所以他也希望歐洲能夠發揮重要作用。
回想當初,美國最先對準的其實是中國,在美國眼裏,中國是一塊兒誘人的“大肥肉”,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和美國的差距還在不斷縮減,如果能夠成功“收割中國”,對美國來説,至少可以保證“10年衣食無憂”。
可偏偏中國既是“大肥肉”,同時也是“硬骨頭”,面對美國的小心思,中國明確表態絕不為其“背書”,所以美國的強制手段也難以生效。迫於無奈,美國只能退而求其次地找到歐洲。以往的局勢是,只要美國加息,歐洲人便緊隨其後,畢竟歐洲能夠過上的好日子,一部分因素是得依靠美國,所以當美國“收割”其他國家“吃肉”時,也總需要留給歐洲一塊。
只不過,局勢已經不允許,美國不得不大難臨頭各自飛,在自己都尚且“喝不上肉湯”時,即便要把刀對準盟友,美國也不含糊。更何況,早在特朗普執政時期,美國和歐洲的矛盾就在不斷加大,在當時,特朗普意識到美國處境艱難,曾想過放棄歐洲,走上單飛道路。至於拜登,雖然在上任後試圖修復同歐洲的關係,可是這種舉動終究是為美國留後手做好準備。
不過,對於歐洲來説,不管他們與美國關係多好,有多麼依賴美國,都不可能為了美國犧牲自己,因此歐洲國家也在意識到這種情況後,急於給自己找出路,而這條被他們看中的出路就是中歐投資協定。
歐洲考慮,當與美國關係崩裂後,尚且還能與中國做生意,中國擁有廣闊的市場和龐大的經濟體量,完全可以容納歐洲資本。只不過,這條能夠留給歐洲的後路,也已經被歐洲自己給堵死了。
部分參考:中國青年網、上觀新聞、國防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