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織網”也難逃鎩羽而歸
美國總統拜登目前正在日本訪問,這是其上任以來的首次亞洲之行。有分析指出,儘管拜登直奔韓國和日本,但其此次出訪的重點卻是針對中國。
不過,專家分析認為,無論是極力推銷“印太經濟框架”(IPEF),還是試圖拉攏更多政治甚至軍事上的盟友,美國企圖“織網”包圍中國的野心都難以實現。
人在韓日,意在中國
美國“織網”居心昭然若揭
美國總統拜登的亞洲之行“雖遲但到”。
表面上看,拜登此次出訪的目的是鞏固與其亞洲盟友之間的關係。不過,分析普遍認為,雖然拜登的行程單上只有韓國和日本,但是其本次亞洲之行的重點在“包圍”中國。
當地時間5月21日,美國總統拜登在韓國總統尹錫悦舉辦的國宴上發表講話。
據法新社援引美國韋爾斯利學院(Wellesley College)政治學教授穆恩(Katharine Moon)稱,“拜登訪問亞洲是為了加強與亞太地區的經濟、安全關係,並削弱中國在該地區日益增長的影響力”。
路透社也在報道中稱,拜登此行將對加強區域合作和“包圍”中國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副所長袁徵在接受中新網採訪時也指出,“美國將中國視為其在亞太地區的頭號挑戰者和威脅者”。
事實上,美國政府企圖編織一個政治、經濟和軍事全覆蓋的“大網”,將中國籠罩其中。
政治層面上,拜登訪日期間,還將出席美日印澳“四邊機制”(QUAD)峯會。袁徵指出,美日印澳“四邊機制”本質上是與中國直接相關的,所以峯會不可避免要談及中國。他認為,美國極有可能在峯會上再次強調美日印澳之間的合作,並進一步提升合作的層次。
資料圖:當地時間2月11日,在澳大利亞墨爾本舉行的美日印澳“四邊機制”(QUAD)外長會談。
經濟層面上,拜登將在訪日期間啓動“印太經濟框架”。袁徵表示,該議題是“印太戰略”在經濟領域的延伸,目的是把中國排除在美國主導的國際供應鏈之外,從而遏制中國發展、延續美國經濟霸權。
而在軍事層面上,拜登政府推行的“印太戰略”本身就帶有濃重的軍事色彩。分析人士稱,美國在亞太地區強推的“印太戰略”,實質是要築起封閉排他的“小圈子”,意圖拼湊“亞太版北約”,進而在該地區挑起分裂和對抗。
拜登費盡心思拉攏盟友
卻難逃鎩羽而歸窘境
儘管美國政府為“織網”絞盡腦汁,企圖對中國進行多方面圍堵,但實際情況卻遠不如其計劃般樂觀。
雖然美國政府極力向亞太地區國家兜售“印太經濟框架”,但該框架本身存在諸多爭議。一些美國國會議員批評,新框架缺乏實質內容。日本共同社則稱,“印太經濟框架”並不討論下調關税,對期待擴大對美出口的亞洲各國而言,“難以看到好處”。
袁徵也指出,“印太經濟框架”缺乏其他經濟協定中有利於推動國家間貿易往來的因素,而是更多涉及數字經濟、供應鏈合作等政治意味更濃的內容。相比推動亞太經貿發展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印太經濟框架”在亞太地區很難有市場。
對於韓國欲成為“印太經濟框架”初始成員國一事,袁徵表示也不必過度解讀,畢竟韓國總統尹錫悦自己都説,加入該框架和韓國保持與中國的經濟聯繫不衝突,“沒必要把此事看成零和博弈”。
袁徵還直言,美國在軍事上“織網”包圍中國更是有着不小的難度:
——建立類似北約的多國軍事聯盟需要特定的歷史條件和背景,目前亞太地區的局勢遠未達到這個條件,區域內絕大多數國家主張和平穩定,不希望中美髮生軍事對抗;
——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也是亞太地區多國的最大貿易伙伴,經濟利益驅使這些國家極力避免在中美之間選邊站;
——中國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倡導和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主張通過協商解決問題,並與周邊國家建立起平等互利的關係。
“印太經濟框架”大概率“滯銷”、企圖將北約“亞太化”的“印太戰略”更是不着邊際……拜登的亞洲政治“首秀”很可能要面臨鎩羽而歸的窘境。
資料圖:觀眾在《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成員國商品展區瞭解展出的相關產品。張斌 攝
此外,袁徵還指出,面對拜登“織網”的意圖,中國主要可以從兩方面着手“破網”:
——中國應該專注自身發展,從經濟、外交、軍事等多方面入手,不斷提升綜合實力和國際地位;
——中國要繼續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遵守親誠惠容的外交理念,繼續發展同周邊國家的和平外交關係,推動亞太地區國家之間的合作水平上升到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