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理工大學師生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光明日報記者 吳琳光明日報通訊員 赫銘
“要將小我融入祖國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與時代同步伐、與人民共命運,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實現人生價值!”日前,黨的二十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大連理工大學黨委書記項昌樂以“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爭做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新時代青年”為題,面向團學骨幹講授思政課,勉勵廣大青年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鬥的時代新人。
黨的二十大召開以來,大連理工大學(以下簡稱“大工”)分類別傳達學習,多場域廣泛宣講,創新載體學思踐悟,結合實際推動工作,在全面學習、全面把握、全面落實上下功夫,讓黨的二十大精神貫穿辦學治校全過程。
俯瞰大連理工大學 大連理工大學黨委宣傳部供圖
學以求真:二十大精神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
黨的二十大勝利閉幕後,項昌樂一回到學校,便立即組織學校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學習,領學黨的二十大報告,並與全程參加黨的二十大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大連理工大學校長郭東明一起,同大家交流學習體會。
學校黨委堅持高位部署、整體推進,印發通知系統部署學習宣傳貫徹工作。項昌樂帶頭面向幹部羣體講授專題黨課、面向團學骨幹講授專題思政課,參加“黨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課”集體備課。郭東明深入基層,研究推動人事制度改革、深化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建設,部署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學校各級領導幹部紛紛講黨課、抓落實,充分發揮頭雁作用。
“在抗疫背景下,青年科技工作者應發揮科技創新支撐引領作用,助力健康中國建設!”博士生宣講團成員、環境學院宋開鋆同學結合他與團隊成員共同研發的“基因快速檢測技術的開發”項目,講述抗擊疫情背景下的青年擔當。作為研究生羣體中凝聚共識的先鋒隊伍,大工博士生宣講團積極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努力發揮好在青年朋輩中的思想引領作用。
為講清講透黨的二十大精神,學校從黨政幹部、專家學者、團學骨幹等羣體中遴選優秀代表,組成師生宣講團。連日來,宣講團成員對標“七個講清楚”目標要求,廣泛開展宣講,帶動幹部師生不斷加深對黨的二十大精神的理解把握。
既要全面深入學,又要創新方法學。學生工作系統創新開展黨的二十大精神學習示範課,5組師生先後登場,以“圍繞學生成長講、融入日常思政講”的鮮明導向,呈現了輔導員領學、學生骨幹帶學、師生組合共學、主題班會融學、主題黨日研學等5種形式的示範課,將新部署新要求貫徹落實到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過程、各方面,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入腦入心。
大連理工大學校門 大連理工大學黨委宣傳部供圖
學以明責:自主培養造就拔尖創新人才
以黨和國家需要為奮進方向,是大工人不變的追求。建校之初,大工便提出“以擔負起培養具有先進思想與掌握現代專門科學技術知識的高等專門人才為任務”。一路前行,大工始終心懷“國之大者”,堅守由黨創辦、育才報國的初心使命。
11月29日,神舟十五號成功飛天,順利開啓空間站建造階段最後一次飛行任務。在航天強國建設征程中,以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為代表的一批批大工人接續投身航天事業,為實現航天夢貢獻大工力量。
2008級工程力學專業學生金瑋瑋,現就職於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總體設計部,從事載人航天器研製和總體設計,擔任空間站問天實驗艙機械總體主任設計師。回首大學時光,他説:“大工為學生提供了優質成長平台,有院士和許多資深老師們深入淺出、化繁為簡的授課交流,同時可以參與許多科研項目,這些對我日後的工作大有裨益。”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着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為將豐富的科研和智力資源引入高層次人才培養之中,學校依託“科教結合協同育人行動計劃”,與中科院等科研院所開展深度合作,開設華羅庚數學、張大煜化學、王大珩物理等基礎科學班,與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合辦“張大煜化學學院”,5個學科獲批“拔尖計劃2.0”基地,其中4個獲批“強基計劃”專業。
學校大力推進研究生分類培養,面向國家發展戰略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創新發展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機制,聘請具有豐富行業產業經驗的校外導師隊伍,投入資源拓展建設校內外實踐平台和基地,有效推動產教融合培養,提升學生實踐創新能力。“重大裝備製造協同創新研究生聯合培養實踐基地”“智能電力裝備與系統研究生聯合培養創新實踐基地”獲評國家級示範基地。
作為教育部“三全育人”綜合改革首批十所試點高校之一,大工依託全國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充分發揮思政課主渠道作用,同時構建了“五位一體”的課程思政建設體系,實現課程思政全覆蓋,教育引導學生樹立胸懷祖國、自立自強、勇攀科技高峯的報國情懷。
學以篤行:培育建設國家戰略科技力量
“以‘堅持四個面向,創新科研模式,提升原始創新能力,打造一流科研團隊’為目標思路,為加快建設製造強國接續貢獻力量!”日前,機械工程學院高性能製造教工黨支部開展“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主題黨日活動,黨員們圍繞如何落實黨的二十大報告關於“教育、科技、人才”重要部署展開熱烈討論。
高性能製造教工黨支部依託高性能製造科研教師團隊成立,該團隊2022年入選教育部第二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多年來,團隊堅守育人初心,矢志科研報國,建立了以性能精準保證為目標的高性能製造理論體系,系統研究了高性能精密製造的基礎理論和關鍵技術,成果應用廣泛,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先後三次榮獲國家科學技術一等獎。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以科技創新築牢國家核心競爭力,是大工矢志不渝的追求。
從侯毓汾教授自力更生,研製形成我國自己的活性染料體系,到彭孝軍院士帶領團隊研發熒光探針染料,服務民生健康;從錢令希院士開創中國計算結構力學,到鍾萬勰院士領銜自主研發仿真軟件,解決重要裝備研發軟件“卡脖子”難題……70多年來,大工以科技供給服務國家發展建設從未間斷。進入新時代,大工人在長征五號系列運載火箭、C919大飛機、港珠澳大橋等“國之重器”研發和“大國工程”建設中均作出重要貢獻,以實際行動踐行使命擔當,助力強國建設。
新徵程呼喚新作為。大工把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實到辦學治校各環節。推出包括評價、激勵、服務等在內的人才人事制度改革“七大計劃”;部署推動科技工作高質量發展,培植“有組織、全鏈條、系統級”的高水平科研和成果轉化的生態土壤;召開推進“一融雙高”動員部署會,推動黨建工作與事業發展深度融合……
“要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準確把握新使命新任務,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落實人才強國戰略,開創一流大學建設新局面,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貢獻大工力量!”郭東明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