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記者王菲)從蒼茫大海變為灘塗濕地、從人工林場成為4A級景區……在鹽城黃海之濱,有一片林海綠洲——黃海國家森林公園。
50多年來,一代又一代的林工,把青春、汗水與希望深植這裏,用“艱苦奮鬥、科學求真、守正創新、綠色發展”的“黃海林工”精神,繁育出華東平原最大的人工生態林,給黃海之濱繫上了一條美麗的“綠飄帶”,也為沿海灘塗造就了一道防沙控鹼、淨化空氣、造福百姓的綠色屏障。
“十八勇士”:鹽鹼地的“拓荒人”
57年前,黃海森林公園只有一叢叢白茅,一眼望不到頭。“太陽一出冒鹽花,大風一吹滿天沙;蚊子都有蒼蠅大,蜈蚣毒蛇滿地爬……”是這裏的真實寫照。
1965年末,18名20歲左右的“拓荒人”出現在這片鹽鹼地上。他們是唐錦富、徐同生、徐克勤、高錫山等,也就是後人們口中的“十八勇士”。
△林工們在勞作
“當時在灘塗劃了48000多畝地,成立了東台市林場,‘十八勇士’就在林場‘耕耘’。”據鹽城東台林場副場長曹國華介紹,鹽鹼地首要任務是“改鹼”,他們引水降鹽、割茅翻墾、種苕子做基肥……為植樹創造條件,之後從培植耐鹼、成活率高的刺槐開始,尋找適地樹種。
踏着“拓荒勇士”的足跡,上世紀七十年代初,500名來自東台本地和上海、蘇南大中城市的熱血青年來到林場,與先行者、老幹部們組成了堅強有力的“戰鬥集體”。
1971年,林場決定選取地勢高、土層厚的地方種竹子,經過移栽,這些竹子變成了現在的竹海。1973年,林工在學中幹,在幹中學,水杉扦插育苗成功了,開始了水杉樹的大規模種植。
△老場長朱龍山
上世紀80年代,有些林場實行“分林到户”,通過砍樹造田增加收入。東台林場第六任場長朱龍山不捨得,頂着壓力在林間套種經濟作物,增加場區和員工的收益,實現“以林養人”。
林二代:“我用腳丈量了這片土地”
“老一輩的林工既然能堅持下來,我也能!”曹國華作為東台人,1987年從江蘇省句容農業學校畢業後到林場參加工作。“自來水通了,沒有電,樹也比較少,我參加工作第一個事情是管草,80年代末90年代初,逐步把草田進行改造。90年代,進一步對低產林進行改造,到90年代末,幾乎所有的荒灘荒地植樹造林到位。”
△曹國華
2004年,江蘇省級黃海森林公園成立,森林經營目標發生轉變,從純粹的“賣木材”演變成“賣木材”和“賣風景”相結合;2015年,黃海森林公園以高分入列國家森林公園,經營目標更傾向於“賣風景”,樹種選擇也力爭彩葉化、珍貴化、鄉土化。
“2013年,創建國家森林公園前期,林場希望豐富公園的樹種,我們在徐長柏場長的帶領下,開車到山東考察,在高速上車輛意外遭遇車禍,我左腳骨裂。”曹國華回憶,“我那時候體重輕,只有100斤左右。考察調研回到東台後,徐場長揹着我到醫院治療,俗話説跌打損傷120天,我第六天就又回去工作。沒辦法啊,林場就像我的家一樣。”
“‘瘸場長’是我們這裏的名人,大家都知道他因為出去考察一條腿瘸了。”47歲的沈彩芹是黃海森林公園林業資源科工程師,也是一位東台本土的“林二代”,他的父親1970年左右到黃海森林公園做林業工人。“等到我三四歲的時候,一家人都搬來了,媽媽也在這裏做工人,我1997年大學畢業後,也過來了。”
△ 沈彩芹
“其實我學的是財務管理,不過父親支持我來這裏工作,而且我從小在這兒生活,對這裏有感情。”沈彩芹剛開始做了四五年財務工作,後來也加入守林護林隊伍,“別人是學習加實踐,我是實踐加學習,跟着老同志栽樹,瞭解常識,有的地方聽不懂,就啃書,學習理論知識,漸漸掌握種樹護林經驗。”
割灌鋤草、修枝定株、撫育間伐……2014年至今,沈彩芹負責中幼林撫育、苗圃管理。不論春夏秋冬、寒來暑往,她總會實際踏田,瞭解具體林地情況,“這麼多年下來,哪個地方種什麼樹、什麼種類,有多高、多粗,我心裏都一清二楚,別人是用地圖丈量土地,而我用腳丈量這片土地。”
沈彩芹笑着説,“記得我剛到這裏上班時,一些同學不理解為什麼我不到大城市打拼,而是選擇回到家鄉紮根黃海森林公園。現在他們來這裏旅遊,被大自然的美景深深震撼,都很羨慕我,覺得我工作生活幸福指數高。”
新森林人:“我們要傳承黃海林工精神”
“森”呼吸,“林”距離。今年5月底,現代快報記者走進黃海森林公園,在這片綠色海洋,呼吸清新空氣,欣賞林中美景,感知縈繞其間的林工精神。
行進在公園內,層林疊翠的水杉令人目不暇接,柳葉馬鞭草、繡球花,五顏六色的花兒令人賞心悦目。
“水杉春天枝葉吐翠,夏天鬱鬱葱葱,秋天落葉飛舞,冬天屹然挺立,可謂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導遊用清脆的嗓音向大家做着介紹。
來一口深呼吸,清爽的風夾雜着林間的清新,肺彷彿受到了洗滌。記者在路邊的環境質量實時檢測屏上看到,負氧離子濃度5521個每立方厘米,PM2.5為9微克每立方米。
來到迷霧森林,行走在彎彎折折的遊步道上,只見黑天鵝一家三口在湖中悠閒遊弋;孔雀在遊客的逗弄下正思考要不要開屏;鳥兒低空飛過發出悦耳的叫聲。“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咱們公園的遊步道不是直線,而是曲折的,如果轉彎了那就是旁邊有棵樹,因為公園建立遊步道的原則是寧轉三道彎,不損一棵樹。”導遊自豪地説。
春華秋實,播綠成金。如今,這座在海疆樹立起的綠色屏障,已經成了江蘇沿海最閃亮的名片之一。目前,黃海森林公園總面積6.8萬畝,森林覆蓋率超90%;負氧離子平均濃度超過4000個每立方厘米;628種植物挺立、342種野生鳥類啼鳴、30餘種獸類棲息其間,為鹽城建設藍色碳匯生態功能區、全國生態碳匯先行區作出積極貢獻。
“我見證了黃海森林公園從賣木材到賣風景的轉變。”餘樂是黃海森林公園管理中心辦公室工作人員,也是一名新森林人,“接過前輩們的接力棒,我們就要傳承黃海林工精神,繼續守綠護綠,在賣風景的同時,做到不損毀一棵樹,不破壞一片綠,力爭取得良好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黃海森林公園供圖)
來源:現代快報全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