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劃出售給私人?民進黨當局在港澳資產已沒剩幾處

【環球時報駐香港特約記者  葉藍】台當局駐澳門辦事處只剩3名官員,最後一人簽註將於本月底到期。有島內媒體認為,台北辦事處如果沒有正式駐派人員,台當局在澳門的資產“澳門國父紀念館”可能會被沒收。正因此,台灣在港澳地區僅剩的幾處資產也受到廣泛關注。

香港“01”網6日稱,通過查詢澳門、新加坡和香港的相關信息,可得知目前台當局在澳門擁有的資產是澳門“國父紀念館”。澳門物業登記局的報告顯示,位於澳門文第士街1號的“國父紀念館”,由新加坡註冊公司APH Syndicate持有。該公司的董事有6人,包括台灣陸委會“港澳蒙藏處”處長杜嘉芬、曾任台北駐香港經濟文化辦事處官員的陳美春等。而公司股東為香港“港華旅行(代理)有限公司”,董事包括陳美春、李晉梅和盧長水,股東為盧長水、李晉梅和高銘村。其中盧長水2013至2017年擔任台北駐澳門辦事處處長,2018年獲委任為駐港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但一直沒有獲發港府的簽註,所以未能抵港履新。高銘村曾任台北駐港辦事處代理處長,而李晉梅曾任台北駐港辦綜合組組長。2020年,港府要求台當局官員續簽時加簽“一中承諾書”,高、李二人拒絕後離港返回台灣。

澳門“國父紀念館”原建於1918年,由孫中山兄長孫眉和革命黨人捐款興建,1933年因附近樓房爆炸而重建,成為孫中山元配夫人盧慕貞及家人的住處。盧慕貞1952年去世後,該建築於1958年成為“國父紀念館”,由台灣當局持有。有親綠媒體早前稱,因擔心該資產被沒收,台當局計劃將其出售至私人名下。對此,國民黨文傳會副主委、黨史館主任林家興曾批評台當局稱,澳門“國父紀念館”是重要歷史古蹟及珍貴的公有財產,陸委會應妥善應對、繼續維護該重要建築的產權及日常運作,責無旁貸。

計劃出售給私人?民進黨當局在港澳資產已沒剩幾處

台灣當局曾在港澳地區擁有不少資產,但隨着上世紀80年代中英、中葡簽署聯合聲明,台當局開始變賣港澳的資產。除了在澳門的“國父紀念館”,台當局在香港也僅剩兩處資產。一處位於新界,是1992年依陸委會決議以4700萬港元購買的荃灣校舍,台當局擁有地上築物及設施。該築物1992年至2016年為珠海書院校舍,2017年出租給浸會大學為期12年,用作九龍塘善衡校園重調遷。目前,該處物業由廣邑有限公司持有,公司股東為廖興國和林世英,分別為台灣“教育部”主任秘書和官員;董事是廖興國和劉瑞生,後者是台灣“太平洋文化基金會”執行長。據瞭解,相關官員為台“教育部”派駐。

台當局在香港的另一處資產,是尖沙咀海防大廈的幾個單元,由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海華服務基金作為台灣升學、招生用途。該資產由香港註冊的擔保有限公司“海華服務基金有限公司”持有,公司董事為杜嘉芬、盧長水、陳美春和李晉梅。

針對在港澳資產是否由台灣官員私人持有、有無計劃出售等事宜,台灣陸委會等回應稱,在港澳資產“皆依當地及台灣法令持有及使用,會在利益前提下妥適處理並盡力確保安全”。而台灣相關法令規定,境外財產是由台“外交部”來管理的。

近幾年,台當局和香港及澳門的關係持續惡化。以澳門為例,多年來台灣一直是澳門第三大客源市場,澳門則是台灣旅客休閒度假的主要選擇之一,尤其2011年互設辦事處後,雙方關係一度發展很快。但自從2016年民進黨上台後,雙方關係急轉直下。以往台灣是澳門學生境外求學的第一選擇,多年來赴台就學的比例都在兩成左右。2016年在台灣大專院校的澳門學生有近5000人,2021年只腰斬到不足2500人。有台媒稱,民進黨當局2019年2月將大陸全境(含香港、澳門)列為重疫區“二級以上流行地區”,根本是歧視,因為澳門疫情控制十分嚴格,勝於台灣。

2021年6月,澳門特區政府宣佈同月19日起在台北的澳門經濟文化辦事處暫停運作。早在當年5月,香港特區政府也宣佈關閉駐台北辦事處,並批評民進黨當局為2019年“修例風波”中的暴力分子和“破壞香港繁榮穩定的人”提供支持,是“挑釁行徑”。有島內媒體分析稱,台港及台澳關係與兩岸關係息息相關,當台當局執意要與大陸對抗,與港澳關係就註定只會越來越差。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47 字。

轉載請註明: 計劃出售給私人?民進黨當局在港澳資產已沒剩幾處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