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設環境資源審判庭!最高法發佈《中國環境資源審判(2022)》年度報告
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最高人民法院召開新聞發佈會,發佈了《中國環境資源審判(2022)》年度報告。
會上,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楊臨萍表示,《中國環境資源審判(2022)》年度報告,從圍繞中心立足大局、服務新時代新徵程生態文明建設,踐行促公正提效率、充分發揮環境資源審判職能作用,豐富法律適用規則、推動環境資源法律體系健全完善,持續深化改革創新、推進環境資源審判專業化建設,聚焦現代環境治理、增強協同聯動和服務保障能力,深化國際交流合作、貢獻建設清潔美麗世界中國智慧六個方面,對2022年的環境資源審判工作進行全面總結。
據介紹,2022年,全國法院共受理一審環境資源案件273177件、審結246104件。
同時,最高法持續推動法律統一適用,制定森林資源保護、野生動物資源保護、環境侵權懲罰性賠償等司法解釋;持續強化環境司法政策指引,組織召開全國法院環境資源審判暨第一次環境資源刑事審判工作座談會並研究制定會議紀要,出台依法懲處盜採礦產資源犯罪、司法服務碳達峯碳中和等司法政策,與生態環境部等中央單位聯合印發《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管理規定》;持續加強類案指導,發佈環境公益訴訟專題指導性案例10件、固體廢物污染環境等典型案例5批60件;積極配合相關立法工作,就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文物保護法、黑土地保護法、森林法實施條例等法律法規的制定研提立法意見,促進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法網日益科學嚴密、系統完善。
此外,人民法院持續深入推進環境司法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環境資源審判專業化水平穩步提升。截至2022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和30個高級法院以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分院均已設立環境資源審判庭,繼南京、蘭州、昆明、鄭州設立環境資源法庭之後,最高人民法院批准設立長春、烏魯木齊環境資源法庭,專業機構四級法院全覆蓋不斷完善。環境資源案件跨行政區劃集中管轄和刑事、民事、行政案件“三合一”歸口審理持續推進。新設長江上游生物多樣性保護、黃河口濕地、汾河源等生態司法保護基地,拓展生態環境司法保護的廣度和深度。着力加強環境資源審判隊伍建設和專業人才培養,積極研判選任具有專門知識的人民陪審員參與環境資源案件審判的問題。初步建成並上線運行“上下貫通、橫向聯通”的全國環境資源審判信息平台,為深化環境資源審判改革創新提供支撐。
紅星新聞實習記者 祁彪 記者 趙倩
編輯 郭宇 責編 官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