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麗的風景線”?就這?!

  “世界名畫”,本意是指那些世代流傳、廣為人知的名貴畫作。社交媒體時代,這一詞彙有了新的含義。

  “意思是指此時此刻的畫面極為少見,就像那些難得一見的名貴畫作一樣”;“雖然沒有那麼珍貴,但也足以令人驚歎”——一位網友這樣解釋。

  近段時間,大洋彼岸的某個國家出品的這類“世界名畫”實在不少。

  當“勤王軍”攻破國會大廈,“民主燈塔”轟然倒塌;當非洲裔男子弗洛伊德心跳驟然停止,“我有一個夢想”悲情幻滅;當新冠肺炎逝者的遺體多到只能保存在冷藏車、停放在“自由女神”腳下,“人權衞士”的畫皮被無情撕毀……

  這些“世界名畫”折射的,是美國尖鋭的社會矛盾、極端的政治撕裂,打破的是那些蠱惑人心的“世紀迷思”——

  1

  迷思一:“亮麗的風景線”

“亮麗的風景線”?就這?!

  (微博截圖)

  時隔兩個多世紀,美國國會大廈再次被“攻破”!

  2021年1月6日,大批特朗普的支持者揮舞着美國國旗或自制旗幟,衝破國會廣場前圍欄,衝進國會大廈,試圖在參眾兩院確認總統大選結果的聯席會議上推翻選舉結果。

  他們有的手持棍棒砸碎玻璃窗,有的沿大廈外牆攀援而上;他們迅速佔領參眾兩院大廳,與警察對峙,議員們紛紛躲在大廳座椅下,多人在事件中傷亡……

“亮麗的風景線”?就這?!

  (新華社記者劉傑攝)

   “這是暴力事件”“暴徒”“極端分子”“惡棍”“恥辱”……騷亂髮生後,美國媒體紛紛譴責,集體哀嘆“至暗時刻”。然而,當2019年7月激進示威者暴力衝擊香港立法會,一些美國政客和媒體卻將其稱為“亮麗的風景線”。

  似曾相識的場景,截然不同的用詞,這不正是馳名世界的“美式雙標”嗎?

“亮麗的風景線”?就這?!

  (社交媒體截圖)

    “如果美國看到美國正在對美國做的事,美國肯定會入侵美國,並從美國暴政的手中解放美國。”事件發生後,一段“神評論”刷爆網絡。這一辛辣深刻的諷刺引發廣泛共鳴,恰恰證明“美式雙標”早已為世人不齒。

  2

  迷思二:“民主的燈塔”

“亮麗的風景線”?就這?!

  (新華社記者劉傑攝)

  2020年2月4日,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在國會發表第一任期內第三份國情諮文。

  演講前,特朗普大步走過眾議院議長、民主黨人南希·佩洛西,佩洛西伸出手,但特朗普並沒有按慣例握上去。

  演講中,特朗普高談闊論,佩洛西在他身後不時皺眉、嗤笑。

  演講結束後,佩洛西立即起身撕掉了面前的國情諮文講稿副本。

  “找不到一頁不撒謊的”——這位眾議長如是説。

  眾目睽睽之下撕毀總統講稿的舉動,贏得了民主黨人以及一些美國媒體的叫好和褒揚,多數共和黨人和另一些媒體則齊聲譴責。弗吉尼亞大學政治研究中心主任拉里·薩巴托評論説,這次國情諮文講話折射出美國政壇分裂與極化的現狀。

  一向以“民主燈塔”自居的美國,常常以“三權分立”和“兩黨制衡”的政治體制為傲。然而,隨着歷史的演進,這一制度設計已逐漸背離初衷,徹底淪為政治傾軋、爭權奪利的秀場。

  從前,兩黨間的較量還多是“笑裏藏刀”,至少面子上過得去;近幾年則“撕破臉皮”,愈發“有辱斯文”。拒握手、撕講稿……這樣的“政治作秀”,表面是黨派之爭、個人恩怨,更是美國社會矛盾激化、政治極端撕裂的縮影。

  3

  迷思三:“人權的衞士”

“亮麗的風景線”?就這?!

  (新華社記者劉傑攝)

    “黑人的命也是命”,大概是2020年最具知名度的口號之一。

  5月25日,美國明尼蘇達州非洲裔男子喬治·弗洛伊德,被警方認定是“使用假鈔票購物的嫌疑人”。路人用手機拍攝的視頻顯示,弗洛伊德趴在一輛警車旁,雙手似被銬在背後,頸部遭一名白人警察用膝蓋緊緊壓住,動彈不得。

  “求求你、求求你、求求你,我透不上氣……”他甚至用嘶啞的聲音絕望地呼喊着“媽媽”……然而,無論弗洛伊德怎麼求饒,那名警察始終沒有移開膝蓋。被救護車送往醫院後,弗洛伊德最終沒能活下來。

  “我有一個夢想”,仍然只是夢想。儘管早在1776年《獨立宣言》就已宣稱“人人生而平等”,儘管總是鼓吹“天賦人權”,儘管少數族裔獲得了名義上的“公民權利”,但不斷上演的一幕幕悲劇,提醒着人們什麼才是活生生的現實。

  當“白人至上”的種族主義口號再次大行其道,當社會分裂日益加劇,暴露出的是美國系統性的人權痼疾。正如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刊文所説,“結構性種族歧視已成為美國的膿瘡”。

“亮麗的風景線”?就這?!

  (社交媒體截圖)

  人權得不到保障的又何止少數族裔。日前,美國南部部分地區遭遇極端天氣,不少居民遭遇斷水斷電、挨餓受凍。然而,當地一些官員卻只顧“甩鍋”,還有議員“溜之大吉”出國度假。以致有網友憤而慨嘆,所謂“美國夢”就像是一場噩夢。

  4

  迷思四:“全球的領導者”

“亮麗的風景線”?就這?!

  (新華社記者王迎攝)

  2020年9月7日,在白宮舉行的勞動節記者會上,特朗普稱美國在應對疫情的各方面,都是“絕對的領導者”。

  事實卻是,美國原本全世界最先進的醫療衞生系統在病毒面前潰不成軍。在紐約——美國乃至全世界最發達的城市之一,由於死亡病例激增導致停屍房已滿,當地一些醫院只能找冷藏車保存病患遺體。一些美國媒體發出哀嘆:美國人從未如此失去尊嚴。

  在時任聯邦政府治下,美國應對疫情的措施堪稱災難。“生吞消毒水或許有用”、“戴口罩沒什麼用”、科學家和專業人員得不到起碼的尊重……面對全球最多的確診病例和死亡人數,“全球抗疫領導者”的種種言行顯得愈發荒唐和不堪。

  一些美國政客熱衷於在各個領域充當“全球領導者”,然而在全球抗疫關鍵時刻,美國卻對世界衞生組織這樣的重要國際機構“合則用、不合則棄”,像過家家一樣來來去去、進進出出,絲毫也看不出一點成熟大國的樣子。

  當前,疫苗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焦點。作為科研水平先進的國家,美國本應為推動疫苗國際合作、實現公平分配多做貢獻。然而,美國疫苗在其國內分配時就一地雞毛。多家媒體曝光,疫苗被優先供給一些醫院高層和“關係户”。己不正,焉能正人?

“亮麗的風景線”?就這?!

  (嗶哩嗶哩新華社頁面截圖)

  美國前總統里根曾將美國描繪為聖經中的“山巔之城”——承擔着向世界傳播“自由和正義”的神聖使命。如今,人們正在面對和適應一個現實:“世紀迷思”的逐個打破,“山巔之城”的黯然失色。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495 字。

轉載請註明: “亮麗的風景線”?就這?!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