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訪者:許慶琦(馬來西亞新亞洲戰略研究中心理事長、馬來西亞公正黨前中央研究室主任,馬來西亞陳嘉庚基金首任秘書長)
新京智庫特約訪談員:鍾飛騰(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中國社科院地區安全中心主任)
7月25日至26日,美國常務副國務卿舍曼(Wendy Sherman)來到中國天津進行短暫訪問,先後與中國外交部副部長謝鋒和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進行會談。
此前,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賴斯説,美國副國務卿舍曼在即將進行的中國之行中將向北京展示“負責任和健康的競爭可以是什麼樣的”。他還説,美國希望確保兩國關係存在“護欄”,使競爭不會演變為衝突。
對此,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表示,中方始終認為,中美關係應當基於相互尊重和平等互利,而非一方受益。中美關係發展是要有“護欄”,但“護欄”不能由美國單方面定義。美方停止干涉中國內政、停止污衊抹黑中國、停止損害中方利益,才是中美關係真正的“護欄”。
就此,日前,新京智庫特約訪談員鍾飛騰對話了馬來西亞新亞洲戰略研究中心理事長、馬來西亞公正黨前中央研究室主任、馬來西亞陳嘉庚基金首任秘書長許慶琦。
“護欄”論提出目的和背景是什麼?
新京智庫:美國副國務卿舍曼訪華期間提出的“護欄”論,主要目的和背景是什麼?
許慶琦:美國遏制中國的政策始於奧巴馬政府的“重返亞洲”,在2011年的“亞太再平衡”戰略下,美國介入了南海爭端,奧巴馬政府主導的TPP更是把中國排斥在外,圍堵中國意圖明顯。
特朗普上台後,不僅在貿易、科技、人文交流等各領域全方位打壓與制衡中國,也在印太戰略下對南海採取更為激進的政策,在軍事領域推升區域安全緊張形勢,並在新冠疫情失控後,甩鍋中國,污名化病毒,把中美關係推到了低谷。
拜登上台後,美國重新加入世衞與《巴黎協定》,“迴歸世界”,以民主價值觀修補美國與歐盟關係,加強“四方安全對話”以及與東盟國家的合作。但拜登對中國的強硬態度比特朗普有過之而無不及,以新疆和香港等課題制裁中國,增加了科技領域的中國實體清單,並借新冠病毒溯源在國際輿論“圍剿”中國。
拜登將中國描述為美國 “最嚴峻的競爭對手”,然而也多次表明願意在如氣候變化、核擴散等中美有共同利益的課題上與中國進行合作。
美國華盛頓國會大廈。圖片來源:新華社
美國深知與中國發生軍事衝突的風險,五角大樓在過去進行的18次中美衝突沙盤推演中,美國都敗給了中國。在近期美國空軍進行的台灣海峽軍事衝突沙盤推演中,美國也同樣輸給了中國。
因此,美國副國務卿訪華期間提出的“護欄”論,以確保中美雙方的競爭不會偏離到衝突中去,是拜登政府對華政策“競爭、合作、對抗”的具體體現,不足為奇。
“美國與中國的關係在可以合作的地方將合作,在應該競爭的地方將競爭,在必須對抗的地方將對抗”,這將是拜登政府對華的長期政策。
新京智庫:外交部謝鋒副部長會見美國副國務卿舍曼之後提出了兩份清單,並表示中美關係惡化的全部責任在美方,希望美方更正錯誤。如果美方希望在中美之間建立“護欄”,美國會遵循這個清單嗎?如果不是,他們會採取何種行動?
許慶琦:中國外交部副部長謝鋒7月26日在天津與美國副國務卿舍曼舉行的會談中,向美方提出兩份清單,一份是要求美方糾正其錯誤對華政策和言行的清單,一份是中方關切的重點個案清單。
美國不會也不太可能解決中方提出的“一攬子”問題。但兩份清單有助美國瞭解中國方面的具體要求。故此,會後中美雙方都形容此次的會談是坦率與開誠佈公的對話。
美國提出的“護欄”建議,是美國對華的戰略構思,不是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案。舍曼這次的訪華主要是保持中美接觸、對話,繼續保持中美高官的溝通渠道,以進行坦率和公開的討論,減少兩國潛在誤解,而不是為了立即解決中美的分歧。
舍曼訪華不會改變美國對中國的強硬態度,拜登將繼續其“競爭、合作、對抗”的對華政策,但在個別的課題上如對中國留學生的簽證限制可能會有所放鬆,作為與中國談判其他課題的籌碼。
美方一些人以“新冷戰”來形容中美關係是不恰當的
新京智庫:從去年8月開始,中方提出,中美關係不是權力地位之爭,不是意識形態社會制度之爭,而是開放與保護、單邊主義與互利共贏之間的爭論。您覺得美方一些人討論的“修昔底德陷阱”、“新冷戰”是否誤讀了時代和中國?
許慶琦:中國如今已經全面融入國際體系,是全球經濟秩序的重要支柱,因此,美方一些人以“新冷戰”來形容中美關係是不恰當的。中美的主要矛盾是由於美國認為中國的崛起造成了對其全球霸主地位的挑戰,以及對國際自由主義、國際體系的威脅。
1991年蘇聯解體後,美國成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強國,保持世界領導地位成為了美國不變的全球戰略。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2021年3月3日發佈的《國家安全戰略中期指導方針》中指出,中國是唯一有潛在綜合實力挑戰現有國際體制的“主要競爭者”。
美國白宮2020年5月發佈的《美國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戰略方針》結論毫不含糊地指出,中美競爭是“兩種制度之間的長期戰略競爭”。
儘管中國一再強調中國是和平崛起,不會輸出中國體制,更無意挑戰美國的全球領導地位,但隨着中國的綜合國力以及國際影響力的大幅度提升,嚴重衝擊了美國的全球領導地位,這是避不開的事實。
新京智庫:今年適逢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中國人都十分認同共產黨的領導地位,而美國方面顯然對此缺乏足夠的認識,試圖分割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的關係,這種企圖是難以得逞的。如果美方希望建立“護欄”,他們應該如何正確地認識中國共產黨?
許慶琦:根據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去年發佈的一項對中國民意的長期調查顯示,中國人民對中國政府的滿意度高達93.1%。2018年,旨在衡量公民對其政府信任度的《愛德曼全球信任度調查報告》指出,中國有84%的人對政府治理感到滿意。此前在2013年皮尤研究中心公佈的一組調查數據也顯示,85%的中國人對政府的治理感到滿意。
這些調查數據強而有力地證明了中國人民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認同與支持,否定了西方一些人把中國人民與中國共產黨分開的説法。
美國需接受這個鐵一般的事實,那就是中國政府有強大的民意基礎,中國共產黨是受到中國人民的擁護的。
美國不能借新疆、西藏、香港與台灣等課題分裂中國;不能以民權、言論自由等幌子分割中國人民與中國共產黨。只有在對中國共產黨這樣的認知下,美方才能與中方共同建立有效的“護欄”,以防止中美雙方的競爭不會偏離到衝突中去。
中美關係發展的新框架是什麼?
新京智庫:中國新任駐美大使秦剛發表演説指出,中美要在新的基礎上重新認知彼此。今年也是基辛格秘密訪華50週年。中美雙方究竟應該如何認識當前和未來的中國和美國呢?中美關係發展的新框架是什麼?
許慶琦:在特朗普4年的“美國優先”與遏制中國的政策下,中美兩國建交以來相對平穩的關係已經結束,中美關係已經回不到過去了。
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印度太平洋事務協調員坎貝爾在斯坦福大學主辦的一次活動上説:“被廣泛稱為接觸的時期已經結束。”美國對華政策的“主要模式將是競爭”。
另一方面,中國的崛起勢不可擋,中國的經濟預計會在2028年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中國的科技也會在一些領域領先世界。
一個在經濟與科技上強大的中國,當然要對世界秩序有更大的話語權,糾正當今國際秩序一些不公平與不合理的因素。這必然會導致美國作為世界霸主有了“被取代”的焦慮感。
美國總統拜登。圖片來源:新華社
因此,“競合”將無可避免的是未來中美關係的主軸,是中美關係的“新常態”。美國需接受中國的崛起,平等對待中國。而中國也需走出歷史傷口,以平和心態應對美國。在這個框架下,保持溝通與對話,加深瞭解,尋求兩國的最大“公約數”,求同存異,共同促進世界的發展,繁榮與和平。
新京智庫:在天津會晤中,我們發現,中美合作的領域從3月份阿拉斯加會晤時的氣候變化發展包括朝鮮核問題等領域拓展了一些。如果中美關係朝着互利共贏的方向發展,未來還應該包括哪些領域?
許慶琦:中美經濟相互依賴,也有其互補性。美國需要中國價廉物美的消費品和工業產品,中國也需向美國進口大量的農牧產品。中美兩國向對方進口的產品都不容易被第三者取代。
新冠病毒大流行提醒了世界糧食安全的重要性。根據國際組織預測推算,2020年中國的糧、棉、油、糖、肉、奶主要農產品淨進口相當於大約11億畝面積的產出,約佔中國國內播種面積的45%。美國農牧業高效並有政府補貼,因此,中美如能在農牧業合作,必將能取得互利共贏結果。
作為《巴黎協定》的簽字國,中美兩國都各自對低碳做出了承諾,在綠色發展領域如再生能源,循環經濟,環保技術如空氣污染與廢水處理等領域,兩國應有更大的合作空間。
中美兩國也可擴大文化旅遊的合作。中美文化旅遊的來往,中國赴美國旅遊的人數多於美國到中國的遊客。平衡並加強中美兩國人民的文化旅遊合作,有利減少兩國人民對彼此的負面看法,促進中美兩國人民對彼此的認識與瞭解。
美國當前不乏“知中”、“友中”專家學者
新京智庫:在中美關係建立時,不少美國的中國問題專家發揮了積極的作用,這種作用建立在對當時中國的深厚研究基礎上,那麼當前美國的中國問題專家可以發揮何種作用?
許慶琦:雖然美國政府宣告中美接觸的時期已經結束,但中美兩國的專家學者需繼續保持並加強彼此的交流與溝通,在中美關係課題上,扮演橋樑的角色,積極向兩國政府建言獻策。
美國當前雖然“反中”氛圍濃厚,但也不乏開明的“知中”、“友中”專家學者,中國需要積極開展公共外交,中美專家學者也可以通過會議、論壇、研討會、互訪等加強智庫與非政府組織之間的合作。
中美專家學者不但可以各自在國內發揮影響力,也應當爭取在國際媒體以及會議論壇等場合發聲,減少兩國政府的對抗,促進中美兩國的諒解與合作。
文|鍾飛騰 (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中國社科院地區安全中心主任)
編輯|張笑緣
校對|李立軍
投稿、合作、聯繫我們:[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