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正在將自己僅剩的一點信任度,消磨殆盡。
兩週前,澳大利亞政府撕毀“一帶一路”協議。這幾天,又傳出要取消中國企業租借澳達爾文港99年合約的消息。
面對澳方各種不正當的行徑,國家發展改革委5月6日宣佈,自即日起,無限期暫停國家發展改革委與澳聯邦政府相關部門共同牽頭的中澳戰略經濟對話機制下的一切活動。
對話,是為了解決問題,但如果對話一方只想着製造問題,那也就沒有對話的必要了。
正像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所説,這是中國對澳方此前對中澳合作項目限制打壓的必要、正當反應,澳方應對此承擔全部責任。
澳大利亞政客,真的要把中澳關係,下成一局“死棋”嗎?
中方表態後,澳大利亞貿易部長丹·特漢很快做了回應:中方的決定“令人失望”,希望澳中關係可以復甦。
就是這位官員,今年以來,多次寫信、致函、打電話給中國有關部門,然後抱怨中國沒有迴音。對於澳大利亞商界領袖提出的組建一支超大規模貿易代表團前往中國的建議,他也把球踢給了中國,稱主動邀請,我們才能去。
丹·特漢:處理與中國分歧的“最佳方式”是“坐下來談談”
看到這裏,很多人可能會覺得很困惑,一向擺出一副強硬姿態的澳大利亞為什麼現在顯得委屈巴巴?今天的惡果難道不是澳大利亞自己種下的麼?
澳大利亞的一些政客一面想着和中國做生意,一面又對中國惡語相向。
貿易部長丹·特漢早早就威脅中國,如果不解決貿易問題,就要上訴至世貿組織。澳大利亞總理莫里森的表態更是讓人錯愕,我們可以跟中國談判,但絕不會向中國妥協。
臉上堆笑,腳下使絆。話裏話外,澳大利亞人究竟在想什麼。
去年11月,丹·特漢成為臨時上任的貿易部長,擺在他面前的第一道難題,是當時滯留在中國近海海面上的82艘澳方運煤船。船上的煤炭有近900萬噸,涉及船員多達1500名。其中,澳大利亞貨輪“阿爾法時代”號滯留時間已經將近5個月。
“滯留”只是一個縮影。中國企業不會容忍別的國家“吃飯砸鍋”。由於出口中國的煤炭貿易受限,2020-2021財年澳國煤炭營收將減少170億澳元,而此前一個財年,澳國煤炭出口總額為581億澳元。
要知道,中國是澳煤最主要的出口對象,沒有中國,澳洲煤礦只會出現兩種命運,要麼減產,要麼臨時關閉。
讓人難以理解的是,疼在身上的澳大利亞的政治秀還在繼續。到了4月份,澳大利亞外長佩恩公然宣佈撕毀中方同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政府簽訂的“一帶一路”備忘錄和框架協議。
2021年4月21日,澳大利亞聯邦政府撕毀維多利亞州與中國的 "一帶一路 "協議
商務部研究院美洲與大洋洲研究所副所長周密告訴譚主:
撕毀協議,實際上是澳大利亞的聯邦政府幹預了州的權力。
按照澳大利亞的法律,聯邦政府無權過問地方的經濟合作事務。這才有了2018年10月,維州政府直接與中國簽署的共建“一帶一路”合作諒解備忘錄。
但在協議簽署之初,就有許多澳聯邦政府官員稱協議“不透明”,為了撕毀協議,澳大利亞甚至硬生生修改法律。去年12月,澳聯邦國會通過《對外關係法案》,法案要求,聯邦政府有權否決新增及已簽署協議。
法案第一次動用“否決權”,就對準了中國,但澳大利亞還假惺惺地稱此法案“不針對任何特定國家”。
實際上,澳大利亞這一次裝模作樣審查了1000多項協議,最終只決定撤銷4項,其中同中方簽署的協議就有2項。所謂“不針對特定國家”,騙騙自己罷了。
澳大利亞騙不了自己的,是“一帶一路”倡議給澳大利亞人帶來的實實在在的好處。
據摩根士丹利預測,“一帶一路”將帶動澳大利亞礦業巨頭必和必拓股價上升13.5%。此外,澳大利亞每13個工作崗位就有1個與中國有關。
現在,澳大利亞正在親手將這一切扼殺。
據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東亞經濟研究所研究,2020年中國對澳直接投資同比下降61%,創6年來新低。在中國去年對外直接投資增長3.3%的背景下,對澳投資卻斷崖式下降。其中的原因,澳大利亞恐怕要自己反思。
華東師範大學澳大利亞研究中心主任陳弘給譚主總結了一個詞,短視。他告訴譚主:
近來澳大利亞喪失政治理智和外交戰略思維,對中澳的長遠關係產生嚴重誤判。作為出口型國家,澳大利亞高度依賴能源、礦業產品和農產品的出口。這樣一個經濟畸形的經濟體理應鞏固和開拓市場,尤其是保證同其最大的海外市場的良好關係。
然而,澳大利亞的一些政客,正在做出讓國民無法承受的選擇——澳大利亞農民在擔心1200萬噸糧食爛在地裏,龍蝦捕撈業遭遇毀滅性打擊,出口受到影響的酒莊正瀕臨破產。
澳大利亞,在被推入深淵。
譚主注意到,5個月前,與貿易部長丹·特漢一同被任命的,還有澳大利亞助理國防部長安德魯——澳大利亞議會中有個反華小組,他是領導人。此前,他也被我國列入禁止入境的黑名單。
很明顯,澳大利亞政客,一直想着玩“吃飯砸鍋”的把戲。這種伎倆,在最近傳出毀約消息的達爾文港問題上,澳方也用過。
達爾文港是澳洲北岸最重要的口岸,也是澳大利亞距離亞洲最近的港口,被稱為“通往亞洲的大門”。
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達爾文港的功能,僅僅是供美軍進出——美軍在達爾文港設有海軍基地。
當地的北領地政府曾連續14次請求投資並升級港口設施。2015年10月13日,北領地政府宣佈,同中國一家企業達成合作協議。合作,符合澳大利亞各方的預期。
就在協議簽署當天,現在已經是外交部長的佩恩,正在美國訪問,當時她的職務還是國防部長。據澳大利亞廣播公司披露,佩恩對此事表態是,“提前知情,覺得沒什麼問題”。而澳大利亞國防部對該港口租給中國企業,也沒有安全上的擔憂。
合作協議一公佈,德勤經濟研究所就發佈了一份報告,預計北領地會成為澳大利亞未來四年經濟增長最快的地區。
但這份協議簽署後,有人很不高興。
當年10月,《紐約時報》發難,聲稱中國政府會用達爾文港窺探美國海軍陸戰隊。
一個月後,在亞太經合組織峯會上,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公開指責了時任澳大利亞總理特恩布爾,明確表示,美國理應早些獲知交易。但特恩布爾當即表示,達爾文港租給中國企業,不會影響美國。北領地已經荒蕪多年,澳大利亞政府,並不願意放棄這千載難逢的機會。
北領地先嚐到了“甜頭”,澳大利亞其他地區也不甘落後,維州政府宣佈將出讓墨爾本港租賃權益,期限50年;西澳政府準備推動歷史悠久的弗里曼特爾港私有化。澳大利亞,想搭上中國發展的“快車”,即便需要頂住美國的壓力。
等到2017年6月,澳大利亞安全情報組織(ASIO)以及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ASPI)等智庫,開始一起編造關於中國的謠言。矛頭,開始指向中國。
第二年8月,即將上任的澳國庫部長與澳通信部長以“國家安全”為由,瘋狂攻擊華為和中興。澳大利亞也在這一年,被《經濟學人》稱為“第一個向中國影響力亮出紅牌警告”的西方民主國家。
澳大利亞,怎麼了?
已經在澳大利亞訪學多年的北京外國語大學澳大利亞研究中心副主任胡丹,也注意到了這個年份。她告訴譚主:
2017年澳大利亞政府內部的保守勢力越發龐大,成為澳大利亞對華態度轉變的最根本的驅動。
譚主查了那一年前後關於澳大利亞的報道,發現了這樣一個細節:
2016年,澳大利亞第三季度GDP增長為-0.5%,這是澳大利亞GDP在連續25年正增長後,首次出現的負增長。
要知道,即便是2008年的次貸危機、2013年的大宗商品低迷期,都沒能阻擋澳大利亞經濟持續增長的步伐。
當時,中國已經是澳大利亞最大的貿易伙伴,澳對華出口佔澳總出口的28%。按照道理來講,經濟衰退,不應該加強同中國的合作嗎?
澳大利亞的心理,病態而又矛盾。
受這種心理影響,澳大利亞政客,開始自己打自己的臉:當初支持達爾文港的澳大利亞總理特恩布爾,在2017年推動修訂反間諜法,針對中國。
當年的澳大利亞國防部長佩恩,現在的職位是澳大利亞的外交部長。幾天前,她剛剛撕毀了“一帶一路”協議,隨即又表示,考慮終止與中方簽訂的達爾文港租約。
而那個宣揚“5G威脅論”的澳國庫部長,倒是沒怎麼變,仍然在對華問題上大放厥詞。他的名字,叫做科斯特·莫里森——現任澳大利亞總理。
職位變了,但短視和兩面三刀的醜惡嘴臉,卻一點都沒變。
2017年,澳大利亞還發生了一件重要的事:
11月,澳大利亞政府發佈了《2017年外交白皮書》,時隔14年,首次對其外交進行了全面回顧。在白皮書中,澳大利亞提“印度-太平洋”這個概念120次,而這個概念的提出者,是美國。
美國的概念,卻成了澳大利亞最為上心的話題,箇中緣由,耐人尋味。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王義桅還給譚主分享了這樣一個細節:
白皮書發佈之前,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與澳大利亞總理特恩布爾通電話時,曾“怒摔”電話。
特朗普告訴特恩布爾,他今天和四位領導人通了話,包括俄羅斯總統普京,但這一通,是“最糟糕”的。原本預計1小時的通話,只打了25分鐘。
這通電話,讓澳大利亞很沒有“安全感”。用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戰略與防禦研究中心休·懷特的話説:
“今天的澳大利亞似乎突然意識到,自己第一次處於一個‘沒有盎格魯-撒克遜’主要盟友提供支持和保護的亞洲。”
這種恐懼,讓澳大利亞開始加速向美國靠攏。自此之後,澳大利亞在外交上的原則變成了“美國優先”。同美國一樣,中國,也成了澳大利亞常掛在嘴邊的國家。
2020年,繼美國7月中旬就南海問題向中國發難之後,澳大利亞隨即向聯合國提交了一份正式聲明,拒絕承認中國在南海的領土主權。越界行為讓澳媒都感到緊張。
緊隨美國之後的表態讓本來就已經出現很多問題的對華關係風險更大了
緊接着,美國渲染完“中國軍事威脅”,澳大利亞跟着就呼籲地區國家增加軍事投入應對中國挑戰;美國提人權話題,澳大利亞就對中國新疆指手畫腳;美國剛組織聯合軍演,澳大利亞甚至表態,要和中國“開戰”。
跟在美國身後,亦步亦趨,澳大利亞要考慮的難道是美國的利益?
自由黨前黨首約翰·休森在《堪培拉時報》發表的文章,一針見血。“澳大利亞政府不負責任,許多言論是為了政治,而不是國家利益。”
約翰·休森題為《對華開戰的危險言論不符合國家利益》的文章
此時的澳大利亞,正沉浸在替美國分擔了對抗中國的責任的氛圍中。這麼賣力,澳大利亞得到的,卻是一張“收款單”:
開戰言論後不久,拜登政府就利用三項針對澳大利亞等國的軍備銷售案賺得盆滿缽滿,總價值達43.6億美元。5月2日,澳大利亞又額外獲得購買軍備的機會,再次花費約19億美元。
澳大利亞自以為得到了美國的支持,但可能只是自作多情。
總枱駐悉尼記者王聰給譚主分享了一組數據:
澳洲葡萄酒對華出口額從去年10月的1.629億澳元下降至12月的僅350萬澳元,跌幅高達98%,但聲稱“支持”的美國和其他五眼聯盟國家,進口澳大利亞葡萄酒總額同期也下降了25%。
虛假支持也就罷了,從去年10月開始,澳大利亞出口到中國的煤炭就被拒收了,自12月以來中國自澳大利亞進口的煤炭量已降至0。填補這個缺口的,是美國。光在今年2月,美國煤炭業就向中國售出了近30萬噸的煉焦煤。
澳大利亞煤炭行業叫苦連天,美國煤炭行業卻歡天喜地。澳大利亞跌倒,美國吃飽。
專注國際貿易領域的律師沈倩還給了譚主一個數據:
過去10年,澳大利亞60%的出口淨增,來自對華貿易。在貿易上遠離中國,只會減少澳大利亞人的收入和工作機會。
和中國脱鈎,最終受傷害的,還是澳大利亞自身。
而澳大利亞政客,只是一味地攀附美國,那澳大利亞人民的利益,誰來保證呢?
印度疫情,再次印證了這個道理
欄目主編:張武 文字編輯:楊蓉 題圖來源:新華社 圖片編輯:曹立媛
來源:作者:玉淵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