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務院8月3日發佈的《全民健身計劃(2021—2025)》(以下簡稱《計劃》)主要任務中,多次提到對青少年體育的任務。其中,在“促進重點人羣健身活動開展”中指出:要實施青少年體育活動促進計劃,推進青少年體育“健康包”工程,開展針對青少年近視、肥胖等問題的體育干預,合理調整適合未成年人使用的設施器材標準,在配備公共體育設施的社區、公園、綠地等公共場所,配備適合學齡前兒童大動作發展和身體鍛鍊的設備設施。而在“推進全民健身融合發展”中,進一步指出要在新的五年規劃中繼續深化體教融合,完善學校體育教學模式,保障學生每天校內、校外各1個小時體育活動時間。整合各級各類青少年體育賽事,健全分學段、跨區域的青少年體育賽事體系。加大體育傳統特色學校、各級各類體校和高校高水平運動隊建設力度,大力培養體育教師和教練員隊伍。規範青少年體育社會組織建設,鼓勵支持青少年體育俱樂部發展。
結合當前“雙減”政策的落實,體教融合迎來更大的發展空間,其中冰雪進校園也將得到進一步推動。北京市延慶區的珍珠泉小學地理位置偏遠,距離延慶縣城尚有50公里的路程,在冰雪進校園的實踐中,學校利用自然條件,冬天在學校門前冰凍的河面上整理出一塊平整的冰面,供學生們學習滑冰和冰球。今年,他們第一次參加了北京市中小學生校際冰球聯賽,這也是孩子們第一次站在完整的冰場上進行比賽,讓“山裏娃”們走出了大山,開闊了眼界。“以前我們只能在夏季借用區裏一個冰場的部分場地進行十來天的短暫夏訓。聽説能在完整的冰場上打球,孩子們真是又興奮又期待,自發地三五一組用旱地冰球進行加練。”老師王猛介紹説。
以往由於缺少上升途徑,很多冰球孩子在結束了中學學習生涯後,往往不得不放棄冰球這項運動,或者另謀出路。體教融合在高校中的開展為這些孩子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和方向。中國冰球運動學院和北京體育職業學校都在“體教融合”上進行了新的探索。中國冰球運動學院成立的初衷,就是為了給國家培養冰球后備人才,嘗試蹚出一條“體教融合”的路子來。“今年是學院成立三年來第一批孩子參加高考,其中有三人考進了首都體育學院,三人考進了北京體育大學。對我們來説,這與我們最初的宗旨和理念都吻合了。”王春露説,“作為體教融合的一個重要陣地,希望我們能夠成為培養冰球后備人才的一股新興力量。”
中國冰球協會打造“頭雁計劃”,與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圍繞學校冰球隊伍發展和冰球體教融合達成戰略合作意向,發揮高校的“頭雁效應”,推動冰球運動在高校中的推廣和開展,激活高校冰球氛圍,引領打通冰球學生的升學路徑。由北京大學和北京大學附屬中學聯合主辦的北京名校冰球精英賽則貫通了小學、中學和大學,是北京青少年冰球比賽體系的有益補充。北京大學體育部副書記王東敏表示:“體育承載着國家強盛、民族振興的夢想。我們將繼續探索教、學、練、賽四位一體的冰球育人體系,普及冰雪知識、厚植冰雪文化、濃厚冰雪氛圍。”
受困於地域限制以及經濟條件,長期以來,冰雪運動在我國的羣眾基礎比較薄弱,人才儲備嚴重不足。隨着我國經濟水平提升,人民生活日益富足,全民健身的意識逐漸深入人心,冰雪運動也突破了地域和季節的限制,成為運動習慣的新選擇。隨着一座座冰雪場館在我國西部、南部地區的建立,冰雪課程進入學校課堂,更多的孩子接觸到了冰雪項目,享受到了冰雪運動的快樂。今年冬天,福建省泉州實驗小學的學生們就利用寒假時間在學校操場上參加了一次“冰雪冬令營”,孩子們穿上了越野滑輪、撐着手杖,在塑膠跑道上體驗到了越野滑雪的快樂。
《計劃》指出,要在新的五年中配建一批新的滑冰場,可以想見,將有更多學校和學生在真正的冰面上野蠻精神、強健體魄。
本報記者 田 潔
來源:中國體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