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一家人的抗疫生活:大樓內15分鐘確診一例,小孩一年出門2次
“我一個禮拜外出購物一次,我的孩子一年之內就出過兩次門。”生活在印度孟買的家庭主婦妮莎(Nisha)向第一財經記者講述她這一年來的生活。
孟買有2000萬人口,是印度的經濟中心和全印第一大港口,印度電影工業基地寶萊塢也在該地。它是馬哈拉施特拉邦的首府,邦內彙集了大量外來務工人員,經濟產值佔到印度全國的大約16%。當前該邦是印度新冠肺炎疫情的重災區,從4月5日起已實行宵禁等防疫措施。
去年9月,印度第一波疫情達到高峯,每天有將近9萬人確診新冠肺炎,之後有所好轉,但到了今年3月中旬以後,確診人數幾乎直線上升,自4月14日以來,每天的確診人數都超過了20萬,且確診人數和死亡病例數都在不斷打破紀錄。
22日,根據印度衞生部的統計,在過去24小時內,印度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超31萬例,不僅破了印度的紀錄,還打破了全球單日新增確診病例最高紀錄。
“大樓每15分就能確診一例”
妮莎家在印度屬於中產家庭,住在管理嚴格的高層公寓內,丈夫在國外工作,平時她和兒子女兒三人生活在一起。
疫情前他們的生活其樂融融,平日裏兒女在私立英語學校上學,每天有校車接送,到了週末,他們一家會一起外出逛街娛樂。然而突如其來的疫情將這一切都改變了。
她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相比去年的第一波疫情,今年的第二波疫情對他們的生活造成了更大的影響。根據印度媒體的報道,在第一波疫情中,確診的大多是低收入人羣,而在這一波疫情中,已經不分低收入還是高收入了。
妮莎所居住的大樓物業,會實時將樓內居民確診的情況通過電子郵件發送給每位住户。她説,在第一波疫情中,樓內的居民被感染的很少,而在這一波疫情中,她的郵箱裏已經堆滿了樓內居民的確診通知。“平均下來每15分鐘就有1人確認。”她説。
第一財經記者唯恐理解錯誤,再三向她確認。她説:“是的,就是單單我們大樓,不是我們小區,更不是我們社區,整個社區確診的具體人數已經很難統計了。” 她説,她所居住的大樓有三個單元,大約240户人家。
大樓內的居民因此感到十分驚恐,為此大樓物業規定了非常嚴格的防疫措施。妮莎向第一財經記者展示了這份規定,任何訪客、家政人員、快遞員等均不得進入大樓,司機只得在大樓外接人。物業每天安排兩次往各家送外賣和快遞。在室外的公共區域內每天限時開放供鍛鍊,且人與人之間必須保持6英尺(約1.8米)距離。
不允許家政人員進入,對這棟大樓的居民來説,可以説是十分嚴苛的規定,因為樓內很多家庭需要家政人員來做飯和打理日常生活,離開了他們,很多家庭幾乎無法正常生活,這一規定讓樓內部分居民無法理解。“由於居民的抗議,物業已經被迫在21日宣佈允許家政人員進入大樓。”妮莎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小孩一年出門兩次”
在疫情失控的情況下,妮莎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她感到深深的無助,現在所能做的一切就是保護好自己和兩個孩子。
她説,現在平均每週只出一次門,去採購一些蔬菜等生活必需品。而採購的時候也很有講究,她選擇在正午出門,這是孟買一天中最熱的時刻,温度達到40攝氏度以上。
之所以選擇這個時間段出門,是因為在高温下,很多人選擇回家休息,所以馬路上人最少,更易保持社交距離。而外出買菜,她也不敢再到往日的菜市場挑挑選選,而是選擇家門口有蔬菜賣的雜貨店,一次性買全,用最短的時間完成採購。
回到家後她會立即用洗手液洗手,然後徑直淋浴,確保不會把病菌帶回家。妮莎自己如此小心,對孩子們就更加嚴苛。她説:“沒有緊急情況,我是不會讓他們出門的。”她告訴第一財經記者,“自從去年3月底封鎖以來,已經一年多了,孩子們就出過兩次門,都是為了看牙醫”。
她説,現在學校的課程都是通過網絡進行的。女兒在上課前還會穿上自己喜歡的衣服和鞋子,好讓自己保持像原來一樣的心情。而他們的鍛鍊,就是從一個房間走到另外一個房間。妮莎説:“這太壓抑和令人沮喪了,但是為了安全別無他法。”
一家醫院氧氣供應中斷
時至如今,她説,並沒有得到過印度政府的幫助。雖然妮莎符合條件可以接種疫苗,但沒有任何人通知過她,不知道如何才能打到疫苗。
她説,相較而言,自己還是幸運的,因為她有一定的經濟基礎可以一直待在家中,而那些為了生計不得不出門的人,或許很難躲過病毒。
妮莎一邊接受第一財經記者的採訪,一邊看着電視。臨近採訪結束時,她説,電視裏剛剛放了新聞,她所在的馬哈拉施特拉邦納西克市,一家醫院氧氣供應中斷,造成至少22名患者死亡。
她説,有做醫生的朋友向她哭訴,他們現在每天幾乎24小時工作,也無法拯救所有的病人,同時很多醫用物資也極度緊缺,病人感到被拋棄,而醫生朋友也深感無助。
面對失控的疫情,馬哈拉施特拉邦21日進一步嚴格封鎖措施,如辦公室僅允許15%的佔用率,私人和公共交通僅限緊急和公務使用等。不過,在妮莎看來,面對來勢洶洶的新一波疫情,這些措施可能已經晚了。
欄目主編:秦紅 文字編輯:程沛 題圖來源:新華社 圖片編輯:笪曦
來源:作者:第一財經 錢小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