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特別之年·特別豐收丨“小土豆”做成大產業 “方寸地”變身“增收園”

由 湯生 發佈於 綜合

“哇!這個土豆大!”一鍬下去,碩大的土豆探出大半個身子,延壽縣延河鎮新華村村民牛金生小心翼翼地將土豆上的泥土磕掉,把土豆裝袋裏,滿臉藏不住的激動。不遠處,幾家鄉親也在收土豆,有人挖,有人撿,有人用袋子裝,有人用車推,庭院裏洋溢着豐收的喜悦。

雖然庭院經濟表面上看起來又“小”又“散”,都是一家一户“零打碎敲”不起眼的“小地塊”,但在新華村,圍繞庭院經濟搭建起產業鏈,鄉親種的土豆不愁賣,足不出户就送進了本村的加工廠,賣上了好價錢。

土豆豐收,村裏的粉條廠同步進入了加工旺季。機器的轟鳴聲中,一個身着白襯衫的“精神小夥兒”正和工人一起查看晾曬的粉條。千萬縷半透明的“銀條”搭在晾曬棚內的杆子上,隨着微風輕輕搖晃,如銀色的瀑布一般。

這位“精神小夥兒”叫徐文輝,是延壽縣延河鎮新華村的黨支部書記。村民們都説,別看80後的徐書記歲數不大,腦袋瓜子靈,實幹!

“土豆加工成粉條後,利潤能翻幾倍!我們是從2012年開始乾的。”徐文輝告訴記者,那時他發現不少鄉親在自家庭院種土豆,但光靠賣土豆賺不了幾個錢。想要賣上個好價錢,就得搞深加工。在他的倡導和支持下,村民們成立了新華村馬鈴薯種植合作社,還引進設備,建起了粉條加工廠。

飯前飯後,房前屋後,足不出户,增收致富。庭院經濟搞得如此有聲有色,得益於各級政府的支持,更離不開村“兩委”工作思路清晰,腳踏實地。經過幾年的建設發展,如今的粉條加工廠佔地約3000平方米,年產3萬斤粉條,每斤大約能賣到12元。

先簽訂單再種植、先找市場後生產。為使庭院種植產生最大的溢價效應,在銷售環節,村裏出產的粉條採用私人訂製、大型單位團購、進駐大型商超、包村工作隊幫銷、電子商務平台線上銷售……多種多樣的銷售模式讓農户庭院裏生產的農產品真正走了出去、闖出了市場、強了品牌、賣上了好價錢。

來源:哈爾濱新聞網

錢璽勇 記者:郝欣

編輯:劉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