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稻盛和夫:思維方式決定人生方向,不想窮下去,請牢記這2種思維

由 南宮丹紅 發佈於 綜合

文 | 遇見和煦

名人的成功雖然無法複製,但是我們卻能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思考和學習,且在其中找到前進的方向和完善自我的方法。

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是一位傳奇人物,他出生平凡,27歲開始創業,40年間建立了2家世界500強的大企業。78歲時,他在政府再三的懇求下出任破產重建的日本航空公司董事長,之後他僅用一年的時間就讓日航起死回生,創下了日航60年來利潤的最高記錄。

稻盛和夫不單只是一位企業家,他其實還是一位在精密陶瓷領域有劃時代發明的科學家和一位徹底踐行正確思考和正確行動的哲學家。

是什麼讓一位出身平凡,上學成績平平,偶爾考試不及格的稻盛和夫能夠有如此的成就?

大學畢業之後,就業幾經波折的他,最終在老師的推薦下到了一家瀕臨破產的製造業公司上班“討口飯吃”。

也就是在這些日子中,他明白了心不喚物不至。一個人,周圍發生了什麼事情,有何境遇,正是他內心“想法”不斷累積的結果。如果想要人生有所改變,不窮下去,就要轉換思維,牢記2種思維。

稻盛和夫曾説:“回首過去84年的人生,我越發體會“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心中的“想法”決定了人生走向。我有很多次這方面的人生經歷,因此,我一直堅信這就是這個世間的真理。”

一、抱有將“想法”轉變為“信念”,再提升至“膽識”的強烈意願的思維

在許多人眼中,“想”人人都會,故而他們都忽略了“想”的重要性和力量。在稻盛和夫的觀念中,“想”的力量比我們以為的要強大,甚至,社會發展到今日的繁榮都是來源於“想”字,因為沒有“想”這一步,人類就不會有行動。

稻盛和夫:“很多人把“想”想得很簡單,不當回事,但其實“想”才是最重要的事。”

我們的想法,都可以變成現實,但是前提是想法足夠強烈。這個強烈的程度,即是把“想法”轉變成為“信念”。

沒有行動的信念都是浮雲,故而我們還要將信念轉化成為實踐它的膽識。

唯有這樣,我們才能夠在遇到質疑和困難的時候,有堅持下去的信心和毅力。

稻盛和夫的人生之所以有改變,都得益於這個思維。

大學畢業後,稻盛和夫就職於一家老字號製造業公司,公司經營常年虧損,瀕臨破產,常常無法按時發工資,他也曾想過同其他的大學畢業生一樣辭職,但是他最後還是選擇留下來。

那時候,公司上級領導安排稻盛和夫研發新型高性能陶瓷。這一任務對於當時的稻盛和夫無疑是艱難的,一是因為他的能力水平不足,二是公司的研發設備老舊。

即便各種條件都預示他不可能成功,但是他還是抱着“無論如何都要完成目標”的想法專心投入研發中,為此他住進了實驗室,一天24小時馬不停蹄地實驗研發工作。

也就是稻盛和夫完成了信念到膽識的轉變,最終他成功地合成出了新型高性能陶瓷材料,開創了日本高性能陶瓷新紀元。

之後,稻盛和夫也將思維運用在創業中,故而才有了今天的京瓷和第二電信(KDDI)。

任何時候都不能忽略“想”的重要性,當然,想不是空想,而是要付出實踐和迎難而上的“膽識”。

二、發揚“利他之心”,“養護”必不可少思維

無論是誰,他的心中的“利己”和“利他”之心都是並存的。

所謂的利己之心,説的是充滿自私自利慾望的心。而基於生存的利己之心,則是一種本能,人人都有。何為所謂利他之心?指的是想要幫助別人,想要別人好的心。

人人都有利己和利他之心,關鍵是哪一種佔主導。

如果一個人是由利己之心放由主導他的心靈,那麼他勢必變得自私自利,卑鄙。另外,這樣自私自利的人身邊往往也會發生一些與他品性相符的事情,前方坎坷,困難重重。

反之,心懷利他之心,常做利他人的善良,那麼這些人的身邊也會發生美好的事情。

無論是為人處事,還是做事業,擁有一顆利他之心,都能夠為我們帶來美好的事情,這其中就包含成功。

稻盛和夫之所以能夠取得那麼高的成就,也是因為他擁有一顆利他之心。

2009年,78歲的稻盛和夫在政府再三懇求下,他選擇無償就任日航公司董事長。他之所以選擇就任日航董事長,是因為他希望能夠幫助重振國家經濟,保住日航3.2萬員工的飯碗,與及為民眾能夠繼續方便用飛機出行。

抱着利他之心的稻盛和夫縱然年事已高,依舊高度專注地工作,他的舉動也感染了日航上下員工,一年後,日航奇蹟般地重新站了起來。

稻盛和夫曾説:“年輕時就已經確立的人生觀——“為世人做有用的事,是生而為人的最高行為”。

你想要擺脱困境,成就一番事業,利他之心都是不可缺乏的。

三、總結

想法決定人生方向,思維改變人生。稻盛和夫本人也曾在《活法》中表示:不論是京瓷、KDDI還是日航,是“想法”成就了今日的成功。

想法即是思維,想法也好,思維也好都來於心。萬物心生,境由心生,物隨心轉,心之所向,境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