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牆上篆刻的是一百多年前,飄洋過海前往西方務工的華人在大洋彼岸留下的華文遺詩。江門五邑華僑華人博物館裏,無數黑白老照片和塑像訴説着昔日故事,那段歷史彷彿就在眼前。
這是一段滿是血淚的歷史。“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所謂的‘淘金熱’讓不少華人從江門出發離開故里,卻沒想到,自己其實是被當做‘豬仔’、作為廉價勞力‘賣’到國外。”講解員説。彼時,華人到了海外才發現,自己不僅沒有資格淘金,還要在做苦力修鐵路後被收上一筆“人頭税”。不少人辛辛苦苦幹了活,最後卻一分錢也存不下來。難怪木牆上的詩字字泣血:若吃得上飯、穿得上衣,勸我同胞,萬萬莫漂洋。
江門是中國著名的僑鄉。據統計,祖籍江門的華僑、華人和港澳台同胞超400萬人,遍佈全球107個國家和地區。江門五邑華僑華人博物館收藏的華僑實物多達4萬多件(套)。這些珍貴文物從多個方面反映了華人艱難而輝煌的創業史,以及豐富深厚的江門華僑文化。
“現在,我們國家發展的越來越好,以前是走出去,現在有很多人反而走回來、走進來。”博物館館長黃志強説。
粵港澳大灣區時代,江門被賦予了建設華僑華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的重要使命。立足於華僑華人的精神家園、文明互鑑的交流典範、共建共享的文化實驗區、華僑華人青年的創業創新高地四大發展定位,江門致力於整合全球華僑華人資源、粵港澳文化資源,全面對接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圈建設。
走進如今的江門,塘口青創基地、天下糧倉、開平文旅創業創新基地等一大批具有僑文化特色的鄉村舊建築蜕變成了當地的新地標,同時,江門以水為媒串聯起了塘口鎮碉樓、鄉村、文創小鎮等文旅資源,盤活舊建築,打造華僑華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
除了重視文化傳承,江門還積極做好“僑”資文章,推進華僑華人創業創新平台建設,設立專項資金,支持華僑華人、港澳同胞開設僑資企業等。
目前,江門建有“僑夢苑”、珠西創谷等一批國家級和省、市級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據統計,僅“僑夢苑”就有外資企業(含港澳台)433家,累計引進僑資、外資項目15個,總投資約113億元,引進領軍人才8人,各類專業技術人員5844人。
“目前,我們正積極籌辦第二屆華僑華人粵港澳大灣區大會,致力面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灣區故事、江門故事。”江門市市長吳曉暉説,“未來,我們將深入開展便利華僑華人投資制度專項改革試點,在貿易投資、跨境資金流動、人員出入境等方面給予更多便利,引導更多港澳同胞、海外僑胞回鄉發展、回國效力。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