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鋒:“絕不能輸給中國”是一種危險邏輯

新冠疫情的全球暴發,凸顯生物病毒等全球性議題對人類安寧正在以及將要構成的重大挑戰。氣候問題專家警告國際社會,如果全世界不能下決心節能減排、實質性地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温室氣體”效應帶來的全球氣候災變,很可能大大超過新冠疫情對人類公共健康與經濟穩定帶來的打擊。正因為如此,2020年世界各主要國家紛紛推出碳達峯和碳中和的時間表。中美兩國作為全球兩大碳排放國,氣變合作本應成為兩國加強合作重要的黏合劑,但拜登政府迄今的政策表態卻令人不安。

拜登19日視察美國福特汽車工廠,親自試駕了福特正在生產的新型電動汽車“光影150”。這本來是拜登政府上台後力推“綠色經濟”轉型的重要內容。但讓人哭笑不得的是,拜登在講話中説,中國生產了全球電動汽車80%的電池,在電動汽車、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競賽中,美國“絕不能輸給中國”。

21世紀的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和價值鏈是一個分工合作、各主要經濟體不可分離的整體。美國是世界電動汽車技術創新和工業生產的發源地,特斯拉對中國的投資也是其海外投資最早、最成功的項目。當前,中國國內電動車製造也在蓬勃興起,成為推動全球電動汽車行業振興的重要動力。電動車設計、製造以及技術提升,將給全球汽車行業帶來巨大轉型效應。中美加強電動車領域的合作,本來恰逢其時。既可以成為中美氣變合作的具體內容,也可以成為兩國合作拉動和加速全球電動車研發、製造與銷售進程的重要環節。近30年來,中美在汽車行業的合作一直是推進兩國經濟與市場相互融合進程的重要動力。截止到2019年,美國通用汽車在華投資與合資生產的汽車產量,甚至超過了美國本土。

然而,拜登在視察福特工廠時,口口聲聲強調美國不能“被中國打敗”。這樣的邏輯如果放到未來整個新能源和綠色經濟產業,是否也是白宮宣揚美國不能“被中國打敗”的目標?這事實上不是美國新總統的“豪氣”,而是意味着今後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和價值鏈的定位和分配上,美國不僅要以“打敗中國”為目標,更要以新能源、綠色新經濟與中國“脱鈎”為導向。這無疑違背了全球化規則,肢解了各國之間客觀上不應分離、也不能分離的供應鏈原則,將給包括電動車技術和銷售在內,本來應該着眼於市場競爭導向的資源組合,帶來新的分裂風險。

近來在氣變問題上美國對中國的“政治化”攻擊也在屢屢上演。5月上旬美國總統氣候特使克里在國會聽證會上表示,美國將大力推動可再生能源技術和開發,以便降低化石燃料在電力供應中的佔比。他提議美國政府應該調查,並對中國向美國出口光伏設備以“強制勞動”為由進行制裁。

克里4月13日到訪上海,中美雙方就應對氣候危機發表了聯合聲明。但至今為止,拜登政府在氣變問題上不僅繼續刁難和打壓中國,還試圖在未來的全球“綠色經濟”大潮中“去中國化”。拜登22日在與韓國總統文在寅的會晤中,特別強調美韓要在芯片、電動汽車電池、太空技術等一系列高新科技和產業領域加強合作。在涉華議題上,他話鋒一轉,強調不能輸給中國、需要戰勝中國。克里的講話,是要在兩國原本合作前景廣闊的可再生能源市場中,人為製造人權難題。而美國自己則與盟友、安全夥伴加速高科技產業合作與再佈局。

這説明什麼?説明拜登政府針對中國的“再全球化”至少同特朗普政府一樣惡劣。特朗普政府瘋狂發動對華貿易戰,倚仗美國的霸凌行動與單邊主義打壓中國,破壞自由、開放、公平的國際貿易規則。而拜登政府則要利用人權、安全藉口,在對未來全球產業發展具有核心意義的5G、芯片、電動汽車、可再生能源技術和產品等方面繼續實施對華“脱鈎”戰略,以便保障拜登上台後力推的產業政策、綠色經濟政策在美國重新崛起,並保障其在全球製造業佈局中的優勢地位。

拜登政府上台4個多月,其中國政策的最大症結在於不但走不出“特朗普陰影”,甚至還在高科技、產業鏈和供應鏈等問題上給“特朗普遺產”加碼。面對美國國內的政治和社會分裂,拜登執政思路的中心環節,是強調美國外交要為美國中產階級服務。除了通過推出“基礎設施改造法案”來提升就業機會,還通過所謂不能“被中國追上”來推進高新科技製造業的國內投資。正在美國國會討論中的“科技全面競爭法案”提出要投資1000億美元拓展美國的芯片製造,並在4至5年之後讓美國的高端芯片製造能力超過三星,佔據世界24%的比重。問題是,拜登政府力推的產業復興政策必須以“去中國化”為手段和目的嗎?“去中國化”一定要靠製造謊言來實現嗎?美國曆來強調自己是“基於規則的世界秩序”的守護者,但從特朗普到拜登,霸權地位一再讓美國利慾薰心,一再打壓、妖魔化中國。

無論是氣變問題、還是其他產業與技術領域問題,我們必須對美國大聲疾呼:讓我們公平、有規則地競爭。(作者是南京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905 字。

轉載請註明: 朱鋒:“絕不能輸給中國”是一種危險邏輯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