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覽 | 他們“拒領”《感動中國》,再次感動了中國

3月2日,台灣高雄市鼓山區陳水扁住宅附近爆發警匪槍戰。嫌犯衝撞警察後雙方展開激戰,嫌犯身中數槍傷勢過重,送醫不治身亡。

●日方要求中國不要對日本人肛拭子檢測

日本內閣官房長官加藤勝信當地時間週一表示,日本政府已要求中國方面停止對日本赴華入境人員採取肛拭子的檢測方式,稱這一檢測過程會造成檢測者極大的心理負擔。對此中國外交部表示,中方根據疫情形勢變化,按照相關法律法規,科學動態調整相關防疫措施。具體情況請向中方主管部門詢問。

領獎意味着他們得離開廚房好幾天,廚房就得關閉。

這幾天對他們而言可能沒什麼,但對癌症病人和家屬來説就難熬了。

很多病人吃不慣飯堂,又需要足夠的營養,家屬只能來抗癌廚房親手做點家常菜。

而且病人家庭本身為治病已經散盡家財,自己做飯還能省下不少錢。

夫婦倆一走,大家只能乾着急。

倆人深知如此,一步都不願離開:

“廚房離不了人,這麼長的時間會把我急瘋。”

這事,他們整整幹了18年。

本來,夫婦倆是開早餐攤的,每天炸炸油條能收入個幾百左右,下午還能休息,生活輕鬆愜意。

但這一切都在18年前一天被徹底改變。

那天一對年輕夫妻來到攤位,問能不能借個火,想給孩子做個飯。

孩子十幾歲,患了骨癌,截了肢,就想吃媽媽做的菜。

萬佐成想都沒想就答應了,還讓他們可以天天來借火,也不收錢。

事情很快就傳開來,越來越多人來借火炒菜。

想着能幫人,乾脆早餐攤也不做了,搞起了廚房。

本來只有6個爐子,排隊得排很久,萬佐成咬咬牙買多了10個,還買來不少廚具和調料免費供應。

一來二去,廚房熱鬧起來了,每天幾十個人一起做飯,充滿煙火氣息。

而代價是,夫婦倆一直在往裏面倒貼錢。

他們覺得沒啥:“幫助別人,快樂自己。”

只是後來大家心裏實在過意不去,便一再要求他倆收費。

倆人也沒想要盈利,意思性收了點:

炒個菜1元,燉個湯2.5元,白飯1元一盒。沒錢的就直接免了。

而這,勉強只夠維持收支平衡,也就是説,他們忙活這麼久一分沒掙。

18年來,物價一直在上漲,但他們從未沒漲過價。

不為啥,只是想着給大家一個短期的家,吃上親人做的飯。

“有的病治不好了,但能讓病人吃好一些,家屬的遺憾也能少一些。”

看似簡單的願望,背後是夫婦倆無數的血汗。

——02——

抗癌廚房的一天,從凌晨4點開始。

每天這個時候,他們就得拖着睏意爬起牀準備爐火廚具等等。

等到大家陸續過來排隊做菜,他們還得關照着每個爐。

幫着換換煤爐裏的煤球,指導一下炒菜,安慰病人家屬,拉拉家長裏短......

熊庚香説過最多的一句話“不要想那麼多,吃好這頓飯再説。”

忙活到下午3點多,等人都炒好菜吃上飯了,他們才有空自己簡單炒個菜吃午飯。

之後稍微休息一下,又得開始忙。

等晚上9點多,他們才能開始準備自己的晚飯。

可以説,他們一整天就是圍着廚房轉。

有一年除夕,女兒把他倆接過去吃團圓飯。

本想着大過年能好好團聚一下,沒想到才一小時功夫,他倆就坐不住了。

實在是放心不下廚房安全問題和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又匆匆回到廚房幫忙才肯安心。

即便是去年疫情開始時,很艱難的情況下,他們也在堅持。

當時設置了卡口,大家進不來廚房炒菜,只能他倆親自來。

從卡口接來每個人的菜,倆人一人洗菜,一人炒菜。

炒完後,再弄個梯子把菜一個一個遞過去。

每天都很辛苦,熬了很長一段時間,卻沒有一絲抱怨:

“難是難了點,但比我們難的多了去。”

兒女經常勸他們休息、去旅遊,被一口回絕:

“人家醫院的也想去旅遊,想得了嗎?”

所以兩人一年到頭都是囿於抗癌廚房,從不休息,一堅持就是18年。

18年乍眼看上去沒什麼感覺,只有真正經歷過才能懂箇中辛酸。

萬佐成時常愧疚:“我沒盡到做丈夫的責任,對我老婆愧疚。她已經這麼大年紀了,還跟着我在這裏幹這個事,很苦。”

而熊庚香則覺得:“做這個比任何事都要幸福。”

看着都覺得很累很難,還是全年無休,可他們60多歲的年紀做到了,言語裏還滿是無畏。

何為偉大生於平凡,他們打了個樣。

——03——

在我們的認知裏,癌症意味着恐怖、流淚、負債、無奈……

那些來到抗癌廚房的家屬大抵也是如此。

在確診癌症的時候,大多感覺天塌下來了。

房子賣了,車子賣了,全都用來治病。

家裏哪怕有座金山,時間長點都得被搞垮。

他們看着親人飽受折磨,自家債台高築,為陡增的壓力疲於奔命,餘下日子多是以淚洗臉。

很多人不敢在病人面前哭,只能忍着眼淚,躲起來偷偷哭。

癌症,太過沉重。

廚房裏沒有冰冷的手術枱,濃烈的消毒水味,不敢看的通知書,而是多了爐火,多了温暖,隔絕了許多悲傷。

每天,這裏幾十個人在一起熱熱鬧鬧做飯,充斥着煙火氣息。

廚房一角有留言本,寫滿了很多祝福,半個月時間就能寫滿一本。

每個人都會在這裏聊聊家常,説説自己的壓力,總能被陌生人的善意治癒。

因為這個廚房,很多人都在發生改變。

有個大爺,老伴被被查出宮頸癌,隔年癌細胞腦轉移,後來腦部水腫壓迫神經,癱瘓在牀。

從抱怨到無奈到樂觀。

接受了事實的大爺每天總是嘴上假裝抱怨,一邊想着要給妻子做什麼好吃的。

還不時開導其他的病人家屬。

被問及老婆生病怎麼還吃得了這麼多飯時,總是笑着説:

“我説我老婆再活十年,一點問題都沒有。”

有個女孩,不會做菜,媽媽生病後,到廚房裏學着做菜給媽媽吃。

那句“我要學着照顧媽媽”讓人鼻頭一酸。

有個老公生病,還得照顧兩個小孩的,經濟壓力相當大。

來到這也不再整天面帶愁容。

“走一步看一步。”

有個爺爺自己得了肺癌,家裏沒空照顧,自己到廚房做飯。

也變得相當樂觀。

“不怕,這是老天給我們的任務,推脱不了,只能自己去完成,能活着一天是一天。”

還有的只想着:“不管發生什麼事,反正吃飽了就行了。”

你能發現,抗癌廚房的存在,成了擋在死神面前的一堵牆。

給了許多人直面生死的勇氣。

對萬佐成夫婦來説,這便是值得。

——04——

孩子不理解,其他人也不理解他倆。

本來搞個早點輕鬆一天掙個幾百塊,還能休息,多愜意的生活。

非要關了早餐攤,和癌症病人混到一起去。

不掙錢不説,還累個半死,都覺得他倆有病。

其實哪是他們有病,只是我們太過狹隘。

他們比誰都明白癌症有多苦痛,更明白一頓家常飯有多治癒病人。

所以才不惜一切要維持廚房運轉。

而來到這裏的人,都把這裏當成了第二個家。

有個病人,已經沒得救,醫生讓回去好好過剩下的日子。

臨走前,一定要到抗癌廚房拜訪。

哭着感謝他倆的幫助。

這是常態。

廚房一面牆上,寫滿了很多病人家屬的電話號碼。

不管是治好沒治好,都想着日後萬佐成夫婦能去做客,親手燒上好菜款待。

對家屬而言,這個廚房有着太大的意義,不僅僅是家,更重要的是彌補遺憾。

有個女生,發現抗癌廚房時心中滿是可惜。

她媽媽50多歲時就走了,那時她想給媽媽做家鄉菜,想讓媽媽吃得安心快樂,但沒能找到這樣的廚房。

媽媽走後,這成了那女生最大的遺憾。

人類在面對生老病死時,是極度脆弱的。

看着親人逝去,很多人都會像那女生一樣,覺得自己沒有在生前好好照顧親人,會遺憾,會自責,會懊惱。

而抗癌廚房,便成了家屬的救贖。

在親人生前,親手給他燒幾個菜,填補心中遺憾,心裏也會好受許多。

它的存在,更像是在親人離世時告訴家屬:“別自責,你真的有好好照顧過他了。”

行文至此,該怎麼去描述這份意義呢?

想起以前提及温暖,大多數人都會説到太陽。

但,黑夜中的螢火蟲更具温暖,微弱的光,在黑夜中照亮温暖一塊小地方,哪怕只有一點點。

抗癌廚房就是這隻黑夜中小小的螢火蟲,赤誠熱烈,帶來一點光,一點温暖。

這些年來,抗癌廚房經歷過太多生離死別,新人來,舊人去。

所有都在變,只有廚房,依舊熱鬧。

有人問萬佐成,這事還能堅持多久?

他的回答讓人肅然起敬:

“堅持到倒下去為止。只要我有力量,我就幫他們。”

——好文來源:國館

這個騙子的離開,讓兩三代的人希望,這種離開也是個騙局。

從前或平時,我是不能理解人們為什麼要為一個素不相識的人慟哭的。

現在我明白了。當你所熟悉認識的人一個個離你而去,説明你老了。

以為不去想就不存在,結果故人駭然離去,彷彿像是時光敲鑼打鼓,蹦躂到面前,不顧殘忍地告訴自己:喂,你老了。

與其説這是“怕老”,不如説是一種對光陰如梭的不捨和慨嘆。

我總算明白了當年沉默寡言的爸爸,在看報紙時平靜又感慨地念出的那一句:羅文走了啊。我還記得那個新聞的標題叫:羅文星隕。那是02年,我當時還小,不明白是什麼意思。

少年不識愁滋味。

如今達叔離開,許多80後、90後的童年,似乎也被強行抽走了一大塊。

——來源:大葱卷一切

習慣從別人的眼光中尋找自己

結果茫茫然

從別人的讚揚中放大自己

結果飄飄然

在別人的議論中扭曲自己

結果昏昏然

……

滎陽孤柏渡櫻花園

鄭報全媒體記者 李焱/攝

當下,很多人信奉“多栽花,少種刺”,不敢或不願給他人挑毛病,所以指望外人給自己“看病”往往是徒勞的。

要發現自己的問題,還需眼睛向內,學會自己為自己“看病”。

學會為自己“看病”的人,才會對自己不虛美、不隱惡,對自己有一個清醒的準確的認識。

人生的成長就是一個不斷為自己“看病”的過程,無人替代。

——來源:讀者

■鄭州■

今天夜裏:

多雲

明天:

多雲到晴天

偏南風3~4級

最低氣温:

4℃~5℃

最高氣温:

16℃~17℃

<script>window.FWBATH=1;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649 字。

轉載請註明: 夜覽 | 他們“拒領”《感動中國》,再次感動了中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