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撞機事件20年後的變與不變

今天,是南海撞機事件20週年的日子。

20年裏,國人從未忘卻將生命寫在海天間的王偉烈士。烈士在此前執行攔截美機任務時駕駛的那架殲-8Ⅱ戰鬥機,也因此成為一代中國人心中不可磨滅的符號。

南海撞機事件因美方對華抵近偵察而起。對美方而言,抵近偵察活動某種程度上是其軍事優勢的基礎。通過艦艇和飛機的抵近窺探,可獲取大量情報,能摸清對手部署情況,找尋對手作戰體系中的漏洞,進而可以掌握態勢感知優勢,並進行有針對性的兵力部署和戰法演練,從而佔得先機。

20年後的今天,美方對華抵近偵察並未有所收斂,反而變本加厲。不僅平台花樣翻新,而且抵近距離越來越近。這一方面顯示美方對抗心態的根深蒂固,另一方面也折射出美方正在為優勢旁落而心焦。只要美國仍然持有這種心態,那麼美國竄到別人家門口不懷好意的窺伺便不會停止。

美方的這種心態,從最近美軍的兩次“復古”演習中也可以窺得一二。上月,美軍在沖繩伊江島上進行了代號“荒島求生者”的奪島演習。在F-35B隱形戰鬥機掩護下,美海軍陸戰隊及其陸空軍特種部隊擔當“先鋒”,控制擁有機場的島嶼,並且將多管火箭炮投送上島,將該島嶼化身為美軍的區域拒止力量的投送節點。在這個月即將進行的“艦隊戰鬥問題”演習中,美軍最先進的“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將和美軍水面無人艇和無人機“聯動”,探索未來海戰中有人-無人平台聯合作戰的戰法。

這兩次演習中,前者探索的“遠征前進基地”作戰,儼然是太平洋戰爭中美軍島嶼作戰在現代條件下的“復歸”;後者則複用了20世紀初期美軍在探索航母兵力運用方面貢獻甚大的“艦隊問題”演習之名,為美軍新質戰鬥力量探路的意味十分明顯。美軍實戰化演習磨刀霍霍,矛頭直指中國的意味十分濃厚。

面對美方在軍事領域的對華動作,和20年前相比,今天的中國已經更有能力從容應對各種“冷槍暗箭”。在某種程度上,南海撞機事件再次折射出了國防現代化的極端重要性。那幅國產戰機從航母上起飛的畫作,令人感慨。在2001年,國產航母仍然是很多人的夢想。當時,王偉烈士駕駛的殲-8Ⅱ戰鬥機已經是國產現役戰鬥機中最為先進的型號。但它與當時常在我周邊活動的美製F-14/15/16等一系列三代戰鬥機相比,在先進機載火控雷達和先進中距空空導彈方面,性能差距明顯。20年來,人民軍隊的巨大進步有目共睹。“東風快遞”的威力讓對手忌憚不已,我們進入了“雙航母時代”和航空裝備的“20時代”,一系列先進武器裝備的列裝,讓勝戰更有底氣,讓未來更值得期待。

另一方面,我們看到了今日人民軍隊中許多亮眼的細節:部隊組訓更加科學化、先進防護裝具和救生裝備正在逐步普及、更為進步的航空救生能力已經成功挽救過艦載機飛行員的生命、高原一線的將士裝備了“星空迷彩”,能吃到新鮮蔬菜和新型特需會餐食品……這些細節雖然不像先進的裝備那樣酷炫,但恰恰説明,人民軍隊的實戰化意識和能力在不斷提升。證明在維護國家主權和安全方面,在面對各種對手挑釁之時,新時代的人民軍隊能力更強,氣勢更足,更讓人放心。

20年彈指一揮間。今天,仍然有人做着阻礙中國人獲得美好生活的春秋大夢。但他們的算盤註定不會得逞。當今的中國,有底氣、有能力平視世界,更有充分的能力和手段,回應那些鬼蜮伎倆。這是對烈士最好的告慰,也是對那些居心叵測者最好的回答。

南海撞機事件20年後的變與不變

欄目主編:顧萬全 文字編輯:宋慧 題圖來源:新華社 圖片編輯:朱瓅

來源:作者:參考消息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79 字。

轉載請註明: 南海撞機事件20年後的變與不變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