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月小妝
二戰時,整個東亞只有三個獨立國家,其中一個就是中國。日本不用説了,它主要是侵略別人的,它肯定獨立。這麼看來,只有泰國是貨真價實的“獨立”國家,戰火一點也沒燒到泰國,泰國巧妙利用大國矛盾,左右騰挪,很好的發揮了“奸細”的作用,用“太極”的辦法化解了一場場危機。
泰國是個“聰明”的國家。當然,在那種情形下,明哲保身特讓人討厭,而且泰國作為日本的僱傭軍侵略過中國,但對於泰國本國而言,這是一件好事。
泰國的聰明,其實也就是中國人的聰明,因為泰國有中國人的基因。被泰國人奉若神靈的泰國王室,第一位國王就是中國人,他的名字叫鄭信。
鄭信的父親來自中國潮州一代,下南洋後,在那裏娶妻生子,生下鄭信。當時緬甸和泰國的恩怨從未停止,一直大動干戈,鄭信就是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
鄭信長大了,入了伍,後來舉兵反抗緬甸,頗有成效。他先後征服了老撾、柬埔寨,勾勒了泰國如今的領土格局,當時清緬也在打仗,鄭信寫了封信給清廷,説自己是中國人的後代,要與清廷建交。最終,清廷答應了他的請求,泰國成為清朝的附屬國。
鄭信是泰國奉若神明的一個人物,據説還為他修了廟宇,供奉他。鄭信既然是泰國王室的開創者,他又是一箇中國人的後裔,可以説,泰國是一個有“中國智慧”的國家。
有人説,二戰日本之所以“獨立”,是因為太強,中國之所以“獨立”是因為太大,泰國之所以“獨立”,是因為太巧。
其實,泰國就是具有這種“巧慧”。它是東南亞一個不起眼的國家,可它很能夠利用大國矛盾為自己謀利益。
巧妙利用英法兩國矛盾
十九世紀,英法等西方大國就在全世界尋找自己的殖民地,當時荷蘭還很強大,最強的是英國,控制是緬甸、印度等,法國控制了越南、老撾等,英法之間有很深的矛盾,因為殖民地離得太近,利益有衝突。
英法之間最直接的導火索就是泰國,在英法佔領的殖民地之前,有一個緩衝區,那就是泰國所在地。泰國的地理位置很敏感,資源也挺豐富,英法都覬覦。英國向前的時候,法國就反對,法國向前的時候,英國就反對,反對的時候必然聯合泰國。
泰國十分狡猾,它知道英國和法國的陰謀,所以都是虛與委蛇,在英法兩國外交中左右逢源,看着對誰都不錯,其實是既控制又利用。
泰國在英法的夾縫中生活了很久,你想,多不容易,這樣的獨立來的不容易。
二戰爆發時,日本又看好泰國的“倉庫”,泰國的糧食基本都歸日本了,還有橡膠,能源,日本將泰國當成侵略中國的後勤基地,所以説泰國是日本的“小弟”。其實日本這個“大哥”不可靠,它是有狼子野心的,早晚有一天會吞併泰國,泰國也是過一天算一天。
一九四一年,日本入侵東南亞地區,法國已經是戰敗國了,對此充滿無力感,英國的精力在歐洲,對東南亞無暇顧及,這種情況下泰國積極跪拜日本,認日本為“大哥”,暫時的在東南亞全面淪喪中置身事外,成了唯一的“獨立”國家。
但日本也不是白給泰國恩惠,泰國必須組建軍隊跟日本去打仗。所以説泰國侵略中國,也是作為日本的僱傭軍去了,指揮的還是日本人。
為了生存,泰國配合日軍進攻英軍,泰國配合日軍侵略中國。日本對泰國的認知就是自己的倉庫,自己的“僕從國”。
一九四四年,日本有戰敗的氣息,美軍佔領菲律賓後,聰明的泰國看出日本失敗的端倪,泰國馬上將槍口對準日本,對國際稱自己的“受害國”,要日本賠償。泰國獲賠150億日元。
所以泰國成功的訛詐了日本一筆錢,成了戰爭中唯一沒任何損失,反而賺了一筆戰爭財的國家。
二戰剛一結束,泰國就迫不及待的找到美國,跪求美國認自己為“小弟”,美國當時忙得恨不得飛着走,根本顧不上泰國,也沒把小小的泰國放在眼裏。
隨着時間推移,美國發現泰國很“乖巧”,而且也肯給美國一些利益,美國就扶持泰國,順便給蘇聯一個彈壓力量,當然,美國聯合的不僅僅是泰國,還有南越。隨着局勢的變化,尤其是越南統一後,越南準備侵略泰國,而美國的支持南越的計劃也隨之失敗,所以泰國成為美國一個重要的盟友,美國權力扶持泰國,遏制蘇聯。
“聰明”的泰國,無論在什麼局勢下,都能毫髮無損得獲得利益最大化,令人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