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想拉着歐洲一起搞對俄“全面脱鈎”,但沒幾個月歐洲便已經分裂,歐洲國家看起來不願意繼續充當冤大頭的角色了。事實上,中國雖然早已貢獻了解決問題的方案,但西方國家卻一直不搭理,這才造就了歐洲如今的尷尬局面。
俄羅斯和西方的關係雖然從來都沒有非常友好,但俄羅斯和歐洲之間的能源合作從來都是難以割裂的,俄羅斯以此獲取重要的經濟支持,歐洲則非常依託廉價的俄羅斯能源來發展自身。對於這樣的局面,美國方面其實一直都很不滿,華盛頓試圖破壞俄歐能源合作不是一天兩天了,而俄烏衝突則為美國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機會。自今年的俄烏衝突爆發之後,美國方面便拉着歐洲集團,宣稱要對俄羅斯進行全面的“經濟脱鈎”,除去用上各類制裁手段打壓俄羅斯出口之外,美國還要求歐盟儘快地切斷從俄羅斯進口的能源,以快速地破壞俄羅斯的戰爭能力。
從短期來看,俄羅斯和歐洲的能源合作確實受到了影響,不過俄羅斯依託着能源漲價帶來的作用力,在今年上半年仍然獲得了不錯的盈利。而歐洲方面則不然,儘管歐洲在俄烏衝突初期,基本能夠協同一致地達成對俄製裁協議,但持續的經濟影響逐漸讓歐洲感到難以忍受。由於能源短缺和國際能源價格上漲,導致歐洲今年面對空前高企的通脹壓力,歐洲多國今年的CPI同比上漲超過9%。可以説,歐洲對俄羅斯能源的禁運,間接地促成了歐洲各地此起彼伏的抗議活動,讓歐洲各國自己吃足了苦頭。説到底,歐洲方面還是難以離開俄羅斯的廉價能源支持,僅僅幾個月的時間後,歐洲內部在禁止俄羅斯能源進口的問題上便出現了嚴重的分裂。
上週三,歐盟委員會對各成員國發出倡議,希望各國減少對能源的使用,尤其是在希望成員“自願”地將天然氣使用量減少15%,以應對俄羅斯可能的進一步能源“斷供”。在制定這一計劃的時候,歐盟應該就已經預料到這一要求成員國作出很大犧牲的計劃不會輕易通過,現實也確實如此。據悉,歐盟27國中有12國對此計劃表示明確反對,以法國、意大利、希臘、西班牙為代表的國家對此提出強烈異議,這些國家對歐盟委員會是否有資格施加強制性義務提出異議。這些國家的意思很明確,那就是“自願”的倡議也許可以接受,但如果變成強制就不能接受了。説白了,“自願”是沒有強制效力的,因此也就可以隨便應付,但如果真的有強制要求了,這些國家就受不了了。
其實,這也怪不得這些歐洲國家,歐盟委員會的計劃一旦實施,將不可避免地打擊歐洲各國的經濟活動。如果説民用取暖還可以壓縮一下,那麼工業生產的能源需求則是沒法壓縮的,一旦壓縮,就很容易對明年的經濟造成嚴重的影響。所以,匈牙利、西班牙和德國這些國家對歐盟的倡議表達了明確的反對,匈牙利説得最明白,那就是如果按照歐盟委員會説的做,那麼“匈牙利就沒有電力了”。正因如此,歐盟委員會雄心勃勃的計劃,在剛剛提出的時候就遭遇了困境,歐洲國家無法在歐盟的道德感召下,放棄現實中的能源供應,這就讓歐盟處於一個兩難境地,歐盟既要回應美國製裁俄羅斯的要求,卻又無法割捨俄羅斯能源,現在歐盟可謂是進退兩難。其實,歐洲落到今天這個尷尬境地,某種程度上説是咎由自取,中方在幾個月前就給出瞭解決問題的建議。
在今年3、4月份,中國便不斷地呼籲俄烏衝突各相關方坐下來談判,提醒各方制裁解決不了問題,不能以制裁和軍事介入的方式火上澆油。而要本着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態度,關注相關方的合理安全訴求,建立一個全新的安全體系以解決烏克蘭問題,並維持歐洲的長治久安。中方的意思翻譯過來,其實就是歐洲和美國不能動輒揮舞制裁大棒,滿足俄羅斯的合理安全訴求,並和俄羅斯達成一個合理的安全協議,這才是解決問題的應有態度。然而,美國和歐洲對中國的呼籲置若罔聞,繼續以制裁和軍事介入為手段,拒絕和俄羅斯進行正面談判與對話。可以説,烏克蘭局勢發展到今天的僵局,根源就在於西方和烏克蘭固執己見,不願意進行平等對話,如果西方和烏克蘭態度不改,那麼歐洲的安全和和平就難以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