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運動具有無窮魅力,已經風靡世界多年。但是,在全球冰雪運動的參與和競技上,一向以西北歐為主的地理上處於温帶、寒帶,經濟上富裕的工業化國家為主導。美洲北部的美國、加拿大成為全球冰雪運動的重要支配性力量,更是生動體現地理和經濟條件對冰雪運動的全民參與、大規模冰雪經濟的運行、冰雪文化的形成的決定性意義。也因此,雖然冬季奧運會這樣一個全球性體育賽事機制已經存在、運行多年,但是冰雪運動的開展在全球範圍內顯然存在巨大的不平衡。如何避免冰雪運動只對一小部分國家和地區的居民有意義?北京冬奧會和中國近年來的冰雪運動、冰雪經濟的發展,為我們思考這個問題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機會。
就地理條件而言,東北亞可以説得天獨厚。因此,日本、朝鮮半島和中國東北地區,很早就成為冰雪運動的重要承載地。中國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在黑龍江省亞布力舉辦了冬季亞運會,而日本札幌、韓國平昌更是已舉辦過冬季奧運會。就中國而言,在京津等地和東北三省,滑冰、滑雪、冰球、冬泳等冰雪運動一直有着相當的羣眾基礎,但是國際性的冰雪競技項目是我們的短板,在以冬奧會為主的國際冰雪運動競賽中,我們的表現並不突出。
這些情況近年來已經發生很大變化。一方面,隨着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冰雪運動的需求逐漸擴大到全中國的廣大地區。也由於交通、旅遊業的發展,冰雪運動的供給得到極大改善,為居住在傳統冰雪地區以外的廣大居民提供了消費、享受冰雪項目的條件。如今,越來越多居住在華北以南的居民,可以在冬季到吉林、黑龍江等地旅遊,感受冰雪項目的魅力。在上海等一些南方大城市,建在室內的滑冰設施,常年吸引青少年的參與。全國冬季滑雪的場地,更是擴展到四川、雲南、貴州、湖北、安徽等地,位於長江三角洲的浙江省境內也有了冬季滑雪的設施。
可以説,中國舉辦冬奧會,為這一趨勢增加了推力,使得冰雪運動更快、更有力地在中國得到發展,並推動中國近3億人口市場容量的冰雪經濟的發展。舉辦冬奧會,還將有力促進我國競技性冰雪運動的選才、訓練和比賽體系的發展。本屆冬奧會,中國代表隊已經可以參加所有大項的競賽,即是明證。我們完全可以相信,本屆冬奧會中國代表隊最終取得的成績,可能遠超前幾屆。
以上説明,東亞的中日韓3個國家既具備一定開展冬季運動的地理條件,又有着強勁的經濟能力和社會組織能力,它們已經完成從冰雪運動的邊緣性國家到冰雪運動有效參與國家的轉換。這3個國家的冰雪運動、冰雪經濟、冰雪文化已經具備內生、可持續的發展動力。而它們形成的冰雪經濟、冰雪文化體量,也在一定程度上拉動鄰近的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等國居民參與到冰雪旅遊和冰雪運動中。
但是,全球大多數地區,如南亞、西亞、整個非洲大陸、中南美洲等地的大多數國家,還無法有意義地參與和享受冰雪運動與冰雪文化。為了緩解冰雪運動中的這一全球不平衡現象,或許可以開啓這樣一種機制,由北方的、享有優越冰雪運動自然條件和經濟能力的國家,為廣大温熱帶地區的不發達國家提供一種冰雪運動的夥伴關係。挪威、瑞典、芬蘭、德國、瑞士等國家,每年為温、熱帶地區不發達國家提供一定名額的冰雪運動員、青少年愛好者的訓練、培養計劃。
如果這樣的機制能夠運行起來,一方面可以帶動温熱帶地區、欠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冰雪運動的發展,對這些國家和地區的運動文化產生影響;另一方面,這也將是有力促進國家間合作、推進全球和平發展的有益方式。在面對氣候變化和全球經濟發展極端失衡的時候,推進冰雪運動的公平化,正是解決全球的氣候正義、發展正義和增進國家間友誼與合作、促進全球和平的有力方式。這或將成為我們積極參與國際體育交流的一個舉動。
冬奧會開幕式總導演張藝謀表示,這次開幕式講的是“我們一起為了什麼,我們一起能做什麼”。從曾經的“我”到現在的“我們”,這背後是中國國家實力和地位的提升,是中國人自信心的提升。與之相應的,我們在國際體育交流方面的能力也要得到有效加強,不僅是簡單地參與國際體育運動,還要積極投入到國際體育規則體系建設中,加強在國際體育領域的話語權。本屆冬奧會或可成為一個實現這些期待的契機。(作者是復旦大學一帶一路與全球治理研究院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