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數據,今年上半年,國內汽車產銷累計分別為1011.2萬輛和1025.7萬輛,同比下降16.8%和16.9%。而具體到各家車企,在年初已經將銷量目標下調的前提下,上半年年度銷量目標完成率在50%以上的可謂鳳毛麟角,主流車企的完成率基本只在30~40%之間。
更雪上加霜的是,一些本就週轉困難的汽車經銷商已經瀕臨崩潰,近期多地傳出消費者付款後無法提車的消息,原因也大多是資金鍊斷裂,部分豪華品牌也未能倖免。
如今,國內汽車市場的矛盾愈發凸顯,一面是疫情下對於私人密閉出行工具的急切需求,一面是經濟下行消費者收入驟降導致的購買力下降。由此,消費市場更加是非不斷。一面是多數品牌優惠幅度持續加大,一面是汽車銷量的持續下滑;一面是隨着汽車金融工具的不斷豐富帶來的汽車購買門檻大大降低,一面是消費者與銷售方屢屢對簿公堂……
心理落差
我國汽車產銷量在經過多年的增長後,雖然在人均保有量上遠遠沒有達到發達國家的水平,但潛在消費人數卻已經開始收縮。汽車價格近年來持續走低,卻仍屬於高端消費品,尤其是對於“6億月均收入1000元左右”的國人而言,汽車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仍然可望而不可及。
而且,在傳統思維中,人們可以為擁有一套房子傾盡所有,為一輛車這樣做則會飽受詬病。這也是為什麼沉寂多年的鶴崗會突然因為3萬元一套的房子而突然備受關注,即使這筆錢同樣可以買一輛汽車,但對大多數中國人而言,説走就走的瀟灑,遠遠比不上有“家”可回的安全感。
也正因為這樣,金融工具在房產和汽車領域的接受程度完全不可同日而語。時至今日,全款買房已經成為極少數人令人豔羨的另一種“財富自由”,貸款買房才是主流,但貸款買車,除非在一二線城市,卻並不太受待見。
這種心理落差,使得汽車金融在經歷多年發展後,滲透率仍未超過50%。《汽車金融公司管理辦法》自2004年開始正式實施,但截至目前,汽車金融公司數量仍然只有十幾家。而且,這一數據此前還僅有20%,得益於80後、90後消費者對互聯網金融的熟練運用用接受程度,才使得汽車金融滲透率近年來有了顯著提升。但同期可以對比的是,汽車銷量在過去十幾年間翻了三倍以上,汽車金融的推廣之難可見一斑。
通常來説,個人購買汽車時常使用的汽車金融形式包括銀行汽車貸款、汽車金融公司、整車廠財務公司、信用卡購車分期和汽車融資租賃。其中,前四種方式各有優勢,但都對消費者的信用情況和收入情況有着嚴格的要求。而且,汽車金融公司和整車廠財務公司,在二線以下城市的覆蓋率並不高,也在無形中提高了購車門檻。最後一種形式,汽車融資租賃,與前四種最顯著的差別,是門檻最低,且車型並不屬於消費者,“以租代售”是其另一大特點。但以目前的糾紛情況來看,多數消費者只知其門檻低的特點,卻並不瞭解歸屬權的問題。這也是汽車融資租賃至今飽受爭議和詬病的主要原因。
溝通之難
近年來,汽車消費的門檻彷彿越來越低,一成首付、零首付、先租後買等廣告鋪天蓋地,而與之對立的則是層出不窮的“一覺醒來車被拖走”、“買來的車不歸我所有卻還要還月供”等新聞,消費者和銷售方雙雙喊冤,
到底誰坑了誰?
以目前的情況來看,大多數消費者並不瞭解何謂融資租賃,因為其實際操作方式與另外四種汽車金融形式太過相似,都是先付首付,再以月供的形式還款。但不同的是,前四種汽車金融形式與貸款買房一樣,而融資租賃,除了超低門檻之外,還是一種租賃形為,在本質上接近於向二房東租房。
憑藉着比其他汽車金融形式更低的,接近於無的門檻,汽車融資租賃近年來大量吸粉,但當出現斷供、逾期等違約情況,最後租賃平台將汽車收回的時候,消費者在巨大的心理落差下,難免對這一形式大加撻伐。網絡上諸多言論,甚至直接將汽車租賃總結為騙局。
早在上世紀80年代已經在我國成形的汽車融資租賃模式,時至今日仍然沒能為大眾所理解,更遑論接受,所以即使我國汽車產銷量早已超過美國,但融資租賃滲透率卻相差甚遠。在美國汽車市場,以融資租賃形式銷售的新車佔到汽車總銷量的三分之一左右,而在我國,根據艾瑞諮詢的《中國汽車融資租賃行業研究報告》,至2017年汽車融資租賃滲透率僅有5%。
近幾年隨着互聯網公司的加入,汽車融資租賃再度受到廣泛關注,以毛豆新車、彈個車、花生好車、易鑫等公司為首,大力推動這一汽車金融形式。不同於消費者的懷疑,資本市場對此相當看好,騰訊、阿里、京東、百度等均相繼投資,搶佔市場。
儘管成形時間已經不短,但汽車融資租賃在國內的發展仍在起步階段,行業遠未成熟,一些平台也存在混淆概念,欺騙消費者的行為,在簽訂租賃合同之前,並沒有向消費者言明其並非銷售新車,而是將車租給對方,所謂的“月供”也只是車輛租金。這也導致關於汽車融資租賃的糾紛、維權此起彼伏,而爭議的關鍵點,也多在於籤屬合同時,消費者是否知道自己在租車而不是購車。如果不知情,自己以為付款購買的是車輛所有權,卻只得到了一段時間的車輛使用權,消費者的確很冤,勢必要向平台追責索賠到底。
有鑑於此,據瞭解,毛豆新車等平台均在合同簽定環節增加了錄像環節,確保工作人員詳細向消費者説明融資租賃的具體情況。不過,這仍無法讓平台擺脱惡意維權,部分消費者在逾期、斷供甚至車輛降價之後,向平台發難,這樣的情況同樣屢見不鮮。對此,平台亦很冤:所有車型都能做到首付低、月供少同時總價相較於4S店更便宜的話,平台何以為生?
一個行業的成熟,勢必要經過長期的摸索,也要付出巨大的代價,這也是許多領域的初創企業並沒能堅持到最後的主要原因。但包括汽車融資租賃在內的汽車金融,終究是在消費者的巨大需求下誕生併成長的行業,在新的形勢下,也正在迎來新的契機,而成長路上的一切艱辛,都將成為未來保障健康發展的行業規範。
本文為中新汽車原創,歡迎小夥伴分享,媒體如需轉載請在文前註明作者及出處,謝絕任何媒體、自媒體以此文任何內容製作為視頻、音頻腳本,違者將承擔法律責任。圖片來源於網絡。
(責任編輯:戴賢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