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主體提前28天封頂,區應急醫療中心建設項目預計明年5月投用

由 伯國平 發佈於 綜合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見習記者 孔媛媛 孔 賢

作為濟寧市重要的惠民工程,太白湖新區應急醫療中心建設項目自2021年1月1日打下第一根樁,經過3個月的緊張施工,太白湖新區應急醫療中心建設項目提前實現主體結構封頂。該項目建成後,將大大提高太白湖新區突發公共衞生事件應急處理能力和區人民醫院診療水平,有效應對各類突發衞生事件,保障人民羣眾身體健康。

主體結構提前封頂

進入內外牆填補階段

4月8日,走進太白湖新區應急醫療中心建設項目現場,記者看到應急醫療中心主體結構已完成,“封頂大吉”4個字顯得格外耀眼,旁邊聳立着一台塔吊。4月1日,隨着最後一車混凝土的澆築完成,太白湖新區應急醫療中心建設項目主體結構完成封頂。“歷時3個月,完成了主體結構工程,還將工期提前了28天。”太白湖新區人民醫院院長許勝笑着説,對於非專業人員來説,這也是一次新的突破,不僅是第一次獨立完成的項目,也提升了醫院職工的士氣。

“區應急醫療中心最大的特點就是自成一區,能有效利用現有的醫療資源,及時進行隔離診治。”許勝説。區應急醫療中心主要功能為門診和病房,位於區人民醫院東北方向。項目總建築面積為5416.83平方米,地下1725.41平方米,總佔地面積1680平方米,設置50張應急醫療牀位。

“應急醫療中心是根據呼吸道傳染病最新硬件需求設置的,中心功能比較齊全,從一樓接診、搶救、診查、還有處置化驗檢查都可以在一樓解決,二樓至四樓設置了附加病房,也可以作為濟寧疫情防控的一種資源儲備。”太白湖新區人民醫院黨委委員、工會主席陳翔介紹,區應急醫療中心主體結構封頂後,即將開始內外牆的填補工作。

產業化生產提效率

新技術節能又環保

“時間緊,任務重,像這樣的項目,只有採取非常規手段才能確保如期完工建設。”為了加快項目進度建設,一方面倒排工期,加班加點,另一方面加大人力、設備投入。“由於區人民醫院緊鄰太白湖,地理位置特殊,地下水位較高,基坑開挖及支護難度較大。”項目負責人王衍超説,通過多方專家論證後,挖掘了29口輕型井點降水,採取分層開挖、分層支護的方案,確保施工順利進行。

項目在施工中,採用了“裝配式建築技術”,這也是在濟東新村內首次應用的“裝配式建築技術”,“疊合板、蒸壓加氣混凝土牆板等施工工藝是綠色環保節能型建築新技術,裝配式建築構件可以在工廠實現產業化生產。”王衍超説,不僅能夠縮短工期,保證產品質量,材料投入量也相對減少,有利於環保工作。

“以後在家門口就可以看病,很是方便。”新區居民劉先生表示,區應急醫療中心建成後,解決了附近居民就醫問題,很大程度上緩解了市裏各大醫院就診壓力。

太白湖新區人民醫院是太白湖新區唯一的區屬二級醫院,承擔着全區十萬餘名職工羣眾的醫療保障服務。應急醫療中心項目建成後,太白湖新區在疾病防控及應對突發公共衞生事件能力會有明顯增強,填補了區疫情防控上的短板。該項目預計2022年5月底全部竣工,完成設備、設施配置,並投入使用。

完善新區醫療配置

提高應急救治能力

在應急醫療中心旁邊,記者看到,兩架塔吊來回不停地輸送鋼筋,兩輛混凝土泵車的長臂,正將混凝土澆築到指定區域。“現在正在進行的是地下室頂板混凝土澆築。”王衍超介紹,為加快工期形成流水作業,西段澆築混凝土時,工人們也沒閒着,推着磨光機來回地為混凝土表面整平收光。項目東側,還有不少施工人員綁紮着鋼筋。“混凝土整平收光後,再鋪上一層薄膜,不僅防止出現裂縫還可以保水。”

“目前,施工單位每天施工的總人數為210人左右,高峯期施工人員單日達300餘人。”陳翔介紹,現在正在施工的是太白湖新區人民醫院改造提升及應急醫療中心建設EPC項目中的一項。

太白湖新區人民醫院改造提升及應急醫療中心項目用地52532㎡,總建築面積約44569.87㎡,地上建築面積39720.76㎡,地下建築面積4849.11㎡。包含四層的應急醫療中心,六層的病房樓,兩層的營養餐廳,一層的配電室、門衞室、規劃連廊。

太白湖新區人民醫院整體改造提升及應急醫療中心建設項目主要的功能就是完善太白湖新區醫療配置、同時在出現應急醫療事件時能夠及時給予有效救治。針對傳染性疾病防控及突發羣傷事件時能夠及時進行有效篩選、甄別、隔離觀察,對具有傳染性的病例進行全封閉式的管理治療。

“本項目屬衞生公益性事業性質,主要考慮國民經濟發展及社會發展和羣眾防病治病的需要,不能單獨追求項目的經濟效益。”許勝表示,本項目的建設,對完善濟寧醫療體系建設,促進整個濟寧市的醫療事業發展、促進衞生防治事業發展極為有利。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