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漫評|打通服務“最後一公里”,讓便捷出行看得見

由 卯秀珍 發佈於 綜合

隨着春運進入尾聲,探親訪友的旅客紛紛踏上返程歸途。近日,鄭汴焦城際最短間隔8分鐘的密集車次和掃碼安檢“秒過”的乘車模式贏得廣大網友紛紛點贊。

高鐵四通八達,車輛川流不息,飛機風馳電掣、輪船進江入海……時空距離縮短的背後,是鐵、公、空、水綜合交通基礎網絡。春運裏,交通運輸行業以居民出行需求為中心,以“打通外循環,暢通內循環”為重點,多種交通運輸方式為人們提供便利出行服務,打通“最後一公里”,讓民眾幸福感、獲得感不斷增強。

須臾即千里,朝發夕可至。伴隨高鐵出行的逐漸普及,京津冀、長三角、鄭汴焦等多個地區城市羣先後實現城際列車的公交化運行,促進了城市之間人口、資源、物流、文化等要素相互交換,也為發展空間和方向締造了更多可能。無獨有偶,隨着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建成投運和上海浦東等15個大中型機場擴建項目的竣工投產,居民旅行出行更加便捷,城市羣之間的相互協調能力不斷增強,也為區域經濟快速發展創造了良好契機,進一步彰顯了“中國速度”。

高質量的綜合立體交通網,需要延伸服務觸角,拓展服務渠道,讓羣眾共享交通發展成果。為此,鐵路部門升級12306網站和手機APP應用“適老化”功能,公交車站保留現金購票、人工服務等人工渠道,航空公司為老年旅客提供優先行李託運、優先登離機服務,出租車開通電召服務熱線等。春運裏,交通運輸行業全面加強普惠性、基礎性民生服務,不同運輸方式的有效銜接,不同方式的愛心傳遞,讓城與城緊密相連,讓流動的中國處處充滿生機。

交通為民,交通利民,交通便民。在交通大國向交通強國闊步前行的路上,公共交通在民生領域的紐帶作用日益增強,帶動城市協同發展的效應日益凸顯,成為區域經濟協同發展的“突破口”和“先手棋”。“十四五”時期,我們不僅要加強基礎設施的“硬聯通”,還要加強服務保障的“軟實力”,重點解決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在實現人享其行、物暢其流的同時,讓城市羣協同發展的動力更強、信心更足。(周曉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