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對華政策報告(2021)》和 《歐盟大國和地區政策(2021)》發佈會暨中歐關係研討會舉辦
5月14日,《歐洲對華政策報告(2021)》和 《歐盟大國和地區政策(2021)》發佈會暨中歐關係研討會通過線上會議的方式舉行。上海高校和研究機構從事歐洲問題研究的資深研究人員,就各領域的學術研究成果展開彙報和分享。本次會議由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中歐關係研究中心和上海歐洲學會聯合舉辦。
復旦大學副校長陳志敏在在開幕式上致辭表示,俄烏衝突是冷戰以來歐洲發生的最大的地緣政治變動,盎格魯—撒克遜的歐陸戰略和歐盟內部部分力量的訴求同頻共振造成了現今的不理性現狀,也相應衝擊到周邊國家。在此局面下,歐盟對外政策也在發生深刻調整,並對我國產生深刻影響,需要我們學者密切關注,加強研究。
作為發佈會的重要學術成果,《歐洲對華政策報告(2021)》是上述兩個學術機構連續5年來聯合發佈的年度政策報告中的最新一本。該報告分別就歐盟及部分歐洲國家,含德國、法國、英國、意大利、西班牙、丹麥、瑞典、波羅的海三國、波蘭、捷克、匈牙利、塞爾維亞等2021年對華政策背景、基本內涵、政策調整及其原因,及未來對華政策走向等內容進行了分析。《歐盟的大國和地區政策(2021)》則是上述兩機構就此主題發佈的首份政策報告,內容涵蓋歐盟主要對外政策對象,如美國、中國、俄羅斯、日本、東盟、非洲等。
上海歐洲學會會長徐明棋在開幕式上對上述兩份報告發表點評,他感謝了各位作者對學術成果的貢獻和堅持,並表示系列報告得到了同行的認可和好評。
就未來的地區關係,徐明棋指出,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各種因素的變化疊加的影響不能忽視。大國之間的競爭更加激烈,主導着國際格局變化的方向。俄烏軍事衝突是大國競爭的產物,它會影響中歐關係的發展。新冠疫情的衝擊與俄烏衝突影響疊加,對中歐關係會帶來更深更長遠的影響。在西方部分勢力的鼓惑下,歐洲民眾和政治領導人對中國的看法在改變。因此,簡單地沿用原來的方式試圖將中歐關係拉回原有的以共同經濟利益為主的合作軌道變得越來越困難。要有新的框架和新的方法來推動中歐關係的發展,要以全人類和平發展的需要來促進更寬泛領域的交流與合作。
本系列報告的作者認為,2021年歐盟的大國和地區政策發生了較大調整。具體表現在首先加強和鞏固了歐美跨大西洋關係;其次鞏固與其他發達國家關係。第三加強了對華政治對抗,例如凍結了雙邊“全面投資協定”的後續進程;第四,強化在非洲地區的掌控能力。最後是提升戰略自主程度,加速對其他發展中國家地緣政治影響力。
具體到中歐關係,本系列報告作者認為,2021年對中歐關係而言是特別的一年。中歐雙方在2020年底就雙邊“全面投資 協定”完成談判時,外界預期雙方關係可能在2021年開創新的局面。然而圍繞所謂的香港、新疆和台灣等各類涉華事務,歐盟對華政策意識形態化傾向更加明顯,在去年開啓了近30年來的首次對華制裁,將中歐關係降到1990年代以來的一個低谷。
不過,雙方在經貿領域交流依然強勁。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中歐關係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嚴少華認為,2021年歐盟對華政策與往年相比更具競爭性和對抗性,但總體上仍然維持多面性對華政策定位,“在多面性中尋求平衡”成為2021年歐盟對華政策的主基調。
從具體國別來看,歐洲各國對華政策在保持自主性的同時,也受來自到歐盟方面政策的深刻影響。
復旦大學法國研究中心副主任張驥和上海外國語大學法語系副教授薛晟指出,2021年法國對華政策在尋求“戰略自主”中,進一步展現其對華友好與對抗的“兩面性”。馬克龍在2022年的當選,使法國對華政策能夠維持穩定,但在歐美關係、疫情和俄烏衝突背景下,法國對華政策“兩面性”中的張力會繼續拉大。
作為“法德軸心”的另一個重要國家,去年是德國對華政策的分水嶺。同濟大學德國問題研究所副研究員陳弢指出,德國現任朔爾茨政府初期有意繼續維持過往對華政策,但在聯合政府內,其對華政策可能受綠黨等影響,以及在俄烏衝突背景下,會出現可能的重大對華政策調整。
上海歐洲學會秘書長楊海峯認為,西班牙在2021年保持國內局勢穩定,根據自身和歐盟的基本利益和價值觀維護戰略自主,發佈了體現歐盟原則及本國立場的《2021-2024年對外行動戰略》,奉行較為積極的對華政策,西中關係穩步前行。
作者:沈欽韓
編輯:劉暢
責任編輯:宋琤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