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一天跑六七家醫院,最快半小時送達,年輕志願者成代開藥主力

由 梁丘憐翠 發佈於 綜合

早上7點多,北太平莊街道工作人員安凱趕到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為處在管控區的居民開藥。趕回社區後,她將藥品轉交給對接的社工,第一時間送到居民手中。

在封控管控區,這樣的“接力賽”從未停歇。由街道幹部、社區工作者和志願者組成的代開藥小分隊,讓居民不再為缺藥發愁。

志願者為廣外街道依蓮軒社區居民代開藥

居委會門前開起小藥房

社區實行管控期間,廣外街道依蓮軒社區黨委書記郝爽發現居民開藥是個大問題,“一些藥只能去特定醫院開,可社區工作者也出不去。”在街道的協調下,北京路通企業管理集團有限公司組建的志願者隊伍迅速前來支援。

“上午統計居民的開藥需求,大家自備一個小袋子,把醫保卡放裏面,我們在袋子上寫好樓門號、姓名、醫院、聯繫電話等信息,便於區分。”完成購藥需求登記後,郝爽將這些袋子轉交給志願者,“他們一般在下午分頭去各個醫院開,當天就給送回來。”

志願者為依蓮軒社區居民代開藥

為方便居民取藥,郝爽在社區居委會門前支起一張桌子,擺上開好的藥品和購藥清單,充當臨時“小藥房”。

作為“接力賽”中的重要一環,志願者王建和團隊成員共同承擔起“跑腿兒”的重任,先後前往廣安門醫院、北大醫院等多家三甲醫院和周邊社區醫院,為居民開藥、送藥。

“團隊裏都是年輕人,平時很少去醫院,不太熟悉開藥流程,都是現跑現問。”一開始,王建選擇開車去醫院,“沒想到停車特別耽誤時間,有時候去一家醫院就得半天,後來需求越來越多,一天要跑六七家醫院,我們索性改成騎電動車或自行車,這樣更省時間。”

志願者與工作人員核對開藥信息

在清河街道,志願者田宇峯同樣為開藥忙個不停。“基本都是從沒去過的醫院,起初一頭霧水。”田宇峯去的第一家醫院是北京市社會福利醫院,在門口完成登記後,他直奔診室找醫生開藥,“進去一問才知道,代開藥也是要像正常看病一樣先掛號,在門口候診。”

有了這次的經歷,田宇峯很快摸清了流程。“週一那天最忙,一天就要跑四家醫院。”不知不覺中,這個90後小夥已經成了開藥小能手,“短短五天時間,比我過去五年跑的醫院都多,業務越來越熟練。”

特殊藥品半小時內送達

據朱房社區疫情防控指揮部服務保障組負責人張瀟予介紹,朱房社區實行封管控期間,清河街道積極調動各方力量,通過內外聯手的“接力賽”,確保居民用藥需求在最短時間內得到滿足。“在社區醫院開的藥,通常一兩個小時之內就能完成。只要藥品送來,我們就會聯繫居民,或者直接送到居民家裏,避免藥品滯留。”

志願者為清河街道朱房社區居民代開藥

遇到特殊藥品,送達時間還會進一步縮短。在北京京城皮膚醫院,田宇峯像往常一樣為患者開藥。“結果醫生跟我説,開的這種藥是注射用的,需要注意保存温度。”

第一次遇到這種情況的他恍然意識到,自己並沒有任何控温設備,只能先將藥品密封好,飛奔趕回車上,途中,田宇峯立即聯繫社區工作人員説明情況,請他們安排人手準備接藥,收到後立即給居民送去,全程無縫銜接。經過多方努力,這份藥品從開出到送達僅用了半小時。

在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安凱也遇到了特殊藥品。“腹膜透析的藥品需要先去特殊病窗口拿病歷,再去診室找醫生。醫生開完處方後,再去特殊病繳費窗口交錢,交完不能直接取藥,因為這種藥品統一由公司配送,需要登記聯繫郵寄,流程比較複雜。”

(原標題:一天跑六七家醫院,最快半小時送達,年輕志願者成代開藥主力)

來源:北京日報客户端 | 記者 宗媛媛

流程編輯:u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