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吳 靜
編輯 / 塗彥平
設計 / 趙昊然
北京時間10月8日,蔚來在柏林藤普杜音樂廳舉辦NIO Berlin2022活動,宣佈開始在德國、荷蘭、丹麥、瑞典四國市場提供服務。這是繼去年進入挪威市場之後,蔚來進一步擴大了在歐洲的版圖。
高調的出海舉動,讓這家造車新勢力再次回到聚光燈下。即便蔚來方面低調地表示,“我們代表不了所有的中國品牌,我們只能代表我們自己。”但在絕大多數人看來,這絕對是中國品牌出海的里程碑事件。
正當外界為蔚來汽車進軍歐洲感到振奮時,而關於比亞迪的一則消息,則是在悄無聲息間讓大家吃了一驚。
近日,德國汽車租賃巨頭Sixt與比亞迪簽署合作協議。根據雙方協議,在第一階段的合作中,Sixt將從比亞迪訂購數千輛純電動車,首批車輛預計於今年第四季度向Sixt的客户交付,覆蓋德國、英國、法國、荷蘭等市場。未來6年內,Sixt將向比亞迪採購至少10萬輛新能源汽車。
公開資料顯示,作為歐洲最大的汽車租賃公司之一,Sixt公司在全球100餘個國家和地區設有分支機構,擁有超2100處營業網點,主要面向商務、公司及私人用户提供一系列高端租車服務。
而關於這一事件的評論,德國《焦點》週刊在一篇報道中稱,“Sixt給中國企業的大訂單是對德國汽車製造商的一記耳光”。
過去,美系、日系、韓系車型都曾在歷史的不同階段創造過屬於自己的輝煌,這一次是輪到中國品牌了嗎?
溯源自主品牌在歐洲市場的攻城拔寨,應得益於其在國內市場的強勢崛起。今年9月,自主品牌零售89萬輛,同比增28%,環比增5%。而在批發端,自主品牌批發市場份額達50.4%。要知道,過去10年這個數字一直在40%上下試探。
自主品牌份額提升需歸功於自主品牌在新能源市場獲得明顯增量。自今年7月比亞迪超過一汽-大眾位居國內汽車企業月度銷量排名榜首,近3個月以來,比亞迪一直穩居第一。
中國成世界第二大汽車出口國
今年1-8月,中國累計出口汽車191萬輛,同比增長47.5%,超越德國成為世界第二大汽車出口國,僅次於日本。尤其是新能源汽車,在1-8月實現了出口34萬輛的突破,實現同比增長97.4%,成為出海增長新動能。
今年9月29日,在“讓世界愛上中國車”首屆中國汽車品牌出海峯會上,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汽車行業分會會長、中國國際商會汽車行業商會會長王俠分享了中國汽車“走出去”的最新成績。
海外成績的提升,源於多重因素的推動。王俠將其歸結為以下幾方面:
第一,中國汽車的產品力已經跟大部分海外品牌沒有明顯差距;第二,新能源車出口成為新的增量引擎,尤其是我們新能源產業鏈優勢發揮了很大作用;第三,對外直接投資建廠提高了本土化水平;第四,車企更加重視海外戰略和品牌發展;第五,外部機遇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包括匯率動盪、全球通脹和供應鏈危機等導致的短期競爭優勢。
2022年9月新能源車企出口量 單位:輛▼
在此勢頭下,今年9月,中國汽車出口量再創新高。
數據顯示,乘聯會統計口徑下的乘用車出口(含整車與CKD)25萬輛,同比增長85%。其中,新能源車佔出口總量的18.4%達4.4萬輛。9月自主品牌出口達到20.4萬輛,同比增長88%;合資與豪華品牌出口3.4萬輛,同比增長60%。1-9月乘用車累計出口159萬輛,增長60%。
“總體來看,中國電動車在歐洲市場的地位得到明顯體現。但是歐洲本土產的電動車在中國市場表現總體,除了大眾ID系列,基本都是相對比較差的情況。”月度數據發佈會上,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東風易捷特在歐洲以雷諾品牌去銷售獲得良好業績,但在國內市場表現並不突出,這體現了同樣的產品在中國競爭力並不強,但在歐洲競爭力極其優秀的特徵。”
除了數量,中國汽車“走出去”的質量也在同步提升。
在2020年以前,中國汽車出口基本維持在150億美元左右的水平,2021年上升到323億美元,2022年1-8月份已經達到314億美元。“出口增長主要原因是新能源車出口暴增,而且出口數量和均價均強勢增長。”崔東樹如是表示。
從汽車出口單車均價來看,2018年均價是1.29萬美元,隨後逐步提升至2022年的1.64萬美元,2022年8月達到1.89萬美元。其中,純電動車出口均價提升極其明顯。從2018年的0.2萬美元,到2020年的1.1萬美元,2022年達到了1.99萬美元,今年8月達到2.58萬美元的水平。
種種跡象都在表明,中國汽車出口正在進入一個全新時代。
比亞迪穩坐第一,特斯拉擠進第九
今年9月,新能源車國內零售滲透率31.8%,較2021年9月21.1%的滲透率提升近11個百分點。其中,自主品牌新能源車滲透率55.2%;豪華車新能源車滲透率29.7%;而主流合資品牌新能源車滲透率僅4.2%。
新能源蓬勃發展的勢頭催生了諸如比亞迪這樣的“巨無霸”。9月,比亞迪憑藉同比增長151.02%,月銷20.13萬輛的成績超越一汽-大眾,奪得月度銷量冠軍。值得一提的是,這是比亞迪自7月份以來第三次蟬聯銷冠。與此同時,這也是比亞迪連續第7個月銷量超10萬輛,首度突破20萬輛銷量大關。
比亞迪為何如此兇猛?
波士頓諮詢公司在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比亞迪的制勝之道是守住技術和成本的核心底力,建立具有高競爭力的價格和產品策略,迅速搶佔市場份額。綜合多位行業人士的分析和判斷,汽車商業評論將其歸結為以下幾點:
首先,比亞迪先發優勢明顯,產品矩陣全覆蓋。
比亞迪EV和PHEV車型上市時間▼
圖片來源:上海預致汽車諮詢
作為最早深耕新能源領域的整車企業,截至目前,比亞迪實現了轎車+SUV、混動+純電兩條腿走路、主流/高端車型齊頭並進,其產品幾乎涵蓋40萬元以內的各個價格段,且在各個細分市場內都有爆款車型。
例如,在緊湊型轎車市場,長安逸動和吉利帝豪在傳統燃油車時代沒有實現的夢想,比亞迪秦在新能源時代實現了徹底反攻。今年7月,比亞迪秦以33933輛,同比增長100.2%的銷量成功超越“國民家轎”朗逸,此後3個月,比亞迪秦都在轎車市場佔據上風。
而在中大型轎車市場,比亞迪同樣實現了領跑。9月,比亞迪漢銷量再創歷史新高,首次突破3萬輛大關達31497輛,成功超越凱美瑞、雅閣、帕薩特等合資強敵。
其次是領先的技術、成本優勢。在DM-i超級混動、刀片電池和e平台3.0技術共同發力下,比亞迪成功超越同級對手。此外,得益於三電系統深度整合,比亞迪可以在規模化的生產中將成本控制在更低水平,從而進一步節省成本。
最後,高競爭力定價。可以發現,比亞迪之所以能在與合資品牌的市場競爭中佔據上風,這都源於在同尺寸同價格帶產品中,比亞迪新能源產品價格完全可以媲美合資品牌燃油車,這也是比亞迪產品能在各個新能源細分市場齊頭並進,搶佔合資品牌市場的關鍵。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9月,特斯拉憑藉7.8萬輛的零售量擠進月度銷量排行榜第九位。這也是自今年6月特斯拉首次進入榜單前十之後的第二次進榜。
轉型快與慢
令人遺憾的是,今年9月,長城汽車悄無聲息地消失在前十榜單中。自8月零售量跌出前十後,這已經是長城汽車第二次跌出乘聯會零售銷量前十榜單。
一方面源於長城汽車傳統燃油車市場份額不斷下降。在油價高企的市場環境下,長城汽車的燃油車均為SUV、沒有轎車。單一的產品線不僅弱化了企業的抗風險能力,也讓它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處於被動位置。
另一方面,當全球新能源汽車步入高速成長階段,長城汽車的步伐相比競爭對手並不算迅速。
今年9月,長城汽車新能源車型銷售10368輛,佔比11.07%,遠低於吉利汽車的39227輛和長安汽車的30046輛。此外,長城汽車的新能源品牌歐拉汽車今年9月銷售7605輛,同比去年的12770輛近乎腰斬。
此前,上海豫致汽車諮詢有限公司CEO張豫曾在比亞迪 VS 長城2022市場趨勢對比分析中表示,“長城混動系統成本較高,截至2022年7月,僅在高端WEY品牌3款SUV上安裝DHT,缺少價格優勢。比亞迪宋DMi在一年內銷量增長到和哈弗H6持平,長城未來成敗取決於是否有成本控制能力,把DHT低油耗混動技術安裝在所有主流車型上,並能保持價格競爭力。”
在造車新勢力的步步緊逼下,諸多傳統車企也已經成為新能源時代的實力派。
今年9月,新能源廠商批發銷量突破萬輛的企業有15家(環比減1家,同比增加了7家),佔新能源乘用車總量83.2%。
其分別是比亞迪汽車200973輛、特斯拉中國83135輛、上汽通用五菱52377輛、吉利汽車39227輛、廣汽埃安30016輛,長安汽車28574輛、上汽乘用車23433輛、奇瑞汽車20508輛,哪吒汽車18005輛、理想汽車11531輛、零跑汽車11039輛、蔚來汽車10878輛、一汽-大眾10770輛、長城汽車10368輛、金康新能源10101輛。
此前,一直領跑造車新勢力陣營的小鵬汽車也消失在9月的萬輛俱樂部陣營。而過去一直穩居造車新勢力二線陣營的哪吒和零跑已經反超蔚小理,成功變身一線。
當“大廠新勢力”埃安已成功突破3萬輛,哪吒汽車也在月銷2萬輛的線上徘徊,這都預示着,新能源市場的競爭即將進入全新階段。
過去,人們常以“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來比喻市場的更迭,但在這個風雲變幻的車市,如果你沒有踏準新能源市場的節奏,城頭變幻大王旗才是常態。正所謂車市代有才人出,在競爭如此激烈的市場,車企們現如今或許只能各領風騷三五年。
即便是你方唱罷我登場,在“內卷”中不斷前進中國品牌,也將成為這輪變革中的中堅力量。
本文由汽車商業評論原創出品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繫説明
違規轉載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