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發佈的小鵬P5提出了一個「23小時智能第三空間」的營銷概念,大概是講,除了洗漱、上廁所、運動之外,你可以在這台車裏做任何事情。
關於「汽車代替房子」,這個專欄之前有過一篇文章「自動駕駛車象徵着更純粹的自由」。當時的想法是,當汽車可以成為房子,人們便可以掙脱「必須擁有一套房子」的束縛,放膽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但現實往往不是理想化的,很多時候,現實背道而馳。就像流行文化對連環殺人狂的誤解,我們總以為連環殺人狂都是漢尼拔那樣富有人格魅力的高智商罪犯,而現實中的連環殺人狂往往平凡無奇,絕大多數是社會底層。
把車當做房子的人,追求自由者必定寥寥無幾,因生活所迫之人會遠遠更多。
日本NHK電視台曾經拍攝過一套紀錄短片《網吧難民》。東京的網吧基礎設施往往很齊全,有洗漱區域、洗衣機、烘乾機,部分網吧還設有女性專屬洗漱區。人們可以在網吧洗澡、洗衣服,把那裏當做房子,雖然每個隔間只有兩平米上下。
日本施行終身僱傭制,如果有一份正式工作,就有了一份終身合同和福利保障,但企業為成本考慮,很少僱傭正式員工,而是大量招聘臨時工,工資多數不足正式職工一半,福利保障更加少得可憐。在網吧居住的,多數是那些臨時工。
另一方面我們或多或少都有耳聞,日本有一套令人窒息的企業文化,充滿權力壓迫、無償加班、冷酷的管理方式。於是,有些人雖然已經成為他人眼中值得羨慕的正式職工,也會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辭職,住進網吧。
▲「用完即棄」——截圖自《拆彈專家2》概念海報
這就是網吧難民大體上的構成。
中國當然也有類似的地方,比如廉價旅館、洗浴中心等等。將來,汽車或許也會成為一個類似的選項。
汽車難民會是什麼樣呢?ta們不會是低收入者,畢竟要掏出一筆錢來買車,而不能像租住網吧那樣零敲碎打;ta們有巨大的不安全感,按揭一套房子,後半生或許就要被鎖在那裏,而自己的工作卻未必穩定;ta們對未來毫無把握,35歲以後,或許再也沒有公司會聘用。
兩個星期前,微博上曾有過這樣一條內容:一位男性員工昏厥在工位上,同事在旁邊拍打他的臉,嘗試喚醒他,另一張圖片是他在求職網站上發佈簡歷的截圖,上面寫着這樣一段話:
我們可以看到太多那麼拼命加班、並且心甘情願的人,ta們自然而然地接受了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週末單休甚至不休的狀態,那樣的生存狀態,唯一的目標當然就是錢。如果處在那樣的生存狀態裏,ta們真的需要一套房子嗎,真的需要花一大筆首付、定期還貸或者每個季度繳納房租嗎?可以想象,ta們當中很多人,會願意買一台車,住進去,那樣更省錢,存款增長會更快。
這就像是一個無比典型的黑色幽默不是嗎?ta們説:我就想這樣生活。而人性的回答是:不,你不想。
ta們並不蠢,ta們只是焦慮而已。
有些人前一秒還過着體面的中產階級生活,卻因為突如其來的失業失去了房子和存款,還揹負債務,最終住進了車裏。美國有那樣的人,歐洲有那樣的人,日本、韓國……到處都有,汽車很早就已經在扮演房子的角色。
而P5這類車型的可怕之處在於,它與冷酷的職場形成了這種共謀關係:
企業在利用你,用完即棄;而車廠在告訴你,「我們這款車很適宜居住」。於是,你有了一個低成本的最後出路,你會更容易接受職場的不公。
但這又並不是P5和小鵬的錯,也不是類似的車型與企業的錯。在一定程度上,它們其實是在做好事,在提供一個相對舒適的最後港灣。環境是這樣的,如果沒有這些車、沒有網吧和膠囊酒店、沒有洗浴中心和廉價旅店,那些被生活壓得喘不過氣的人又該怎麼辦?
汽車曾經是自由的象徵,未來它也仍然會是,只不過,它同時也會是奴役的象徵。就像所有的工具一樣,就像所有「不只是工具」的工具一樣。
汽車只是汽車,我們不能指望它解決一切問題。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與駕仕派立場無關。)
文|鐵西區的李子
圖|網絡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