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她們為什麼會熱衷於往嘴唇上塗顏色?

由 伯國平 發佈於 綜合

  很多人説口紅是物化女性的東西,但更多時候,它其實是女性對美的一種天然迷戀。説到這裏,自然就產生了一個問題,人類為什麼會熱衷於往嘴唇上塗顏色呢?

  現在的小姐姐們,動不動就喊男盆友買口紅,什麼ysl、tf、cl……隨隨便便一支都好幾百塊錢。

  在民國時期,口紅跌跌撞撞來到中國,當時要賣出4.5銀元一管,4.5銀元在當時頂得上70斤大米,也就是相當於一家三口一個月的口糧了。

  口紅賣得再貴又如何?還不是止不住小姐姐要買買買!

  很多人説口紅是物化女性的東西,但更多時候,它其實是女性對美的一種天然迷戀。

  説到這裏,自然就產生了一個問題,人類為什麼會熱衷於往嘴唇上塗顏色呢?

  在《廣告狂人》裏提到,關於口紅,據説是源於女人高潮時臉上的一抹紅暈。

  據發現,中國最早使用口紅的證據,乃是來自舊石器時代——文物紅山女神像的嘴唇上,先民們在女神嘴唇塗上硃砂。

  紅山女神像

  But,舊石器時代的口紅只用作宗教圖騰,而在國外,世界上公認的第一支口紅則誕生於蘇美爾文明。

  但要説到口紅的第一個黃金潮嘛,就不得不提古埃及人。

  大量出土的壁畫,都表明古埃及人是化妝狂。

  不分男女,個個紅妝。無論平常還是節日,天天上妝。

  古埃及人時尚氣息非常強,用色十分前衞大膽。當時口紅原料主要是赭石、樹脂和橡膠,調和後的口紅有橘色、藍黑色等,超級酷炫。

  按理來説,最初的口紅也有可能叫口橘或口藍,甚至口黑也説不定。

  而講到埃及口紅,還必須要提到這位聞名於世的時尚icon——埃及豔后克里奧帕特拉七世。

  埃及豔后克里奧帕特拉七世劇照

  這位icon十分迷戀洋紅色,而這種色號需要從雌胭脂蟲的體內的脂和卵中提取,對當時的口紅製造工藝來説要求是極為苛刻的。

  埃及豔后對上色的物品也有特別的規定,嘴唇着色必須用潮濕的木條。哪怕死後,她的陪葬品中也有幾罐唇彩。

  豔后的喜好,在引領古埃及時尚潮流之餘,同時也推動了口紅製作的發展。

  可惜隨着古埃及文明的衰落,口紅潮也逐漸褪去,到了古希臘早期,女性都不再塗口紅,除了……妓女。

  當時口紅的成分裏有綿羊的汗液、人的唾液和鱷魚的糞便……

  古希臘人民認為妓女地位低賤,只有她們才會用這些口紅。

  隨之而來的還有第一條關於限制口紅的法律:

  “如果妓女在非規定的時間內,沒有塗上指定的口紅,或沒有化上指定的妝容出現在公眾場合,就會受到處罰。”

  第一次把口紅、女人和性捆綁在一起。

  直至古羅馬時代,口紅才重新廣泛流行起來,香料和化妝品的應用都變得十分廣泛。

  古羅馬人生活富饒,階級分化嚴重,口紅也在階級和性別分化中搖擺。

  有錢的人家選擇配方更好的口紅(蔬果汁液,如桑葚和海藻,紫草根和硃砂等),條件較差的則選擇較劣質的或者不塗。

  到了黑暗的歐洲中世紀,口紅又開始黑化。

  當時的教會聲稱塗口紅的女人不是好女人,是撒旦的化身!(撒旦,《聖經》裏頭記載的惡魔)

  因為塗口紅的女性會大大增加性魅力,口紅就成了邪惡的標識。

  英國政府還宣佈——如果一個女人抹了口紅或者腮紅,她們的丈夫可以宣佈婚姻無效。

  這時候的口紅已經被賦予了強烈的女性意味,打那以後,男性再塗口紅就意味着性別顛倒了。

  雖然口紅一直處於被教會和政權打壓的狀態,但它仍然在人們生活中悄然流行。

  説到底,這還歸因於另一位時尚icon——英國王室伊麗莎白一世女王。

  英國伊麗莎白女王是個口紅控,她認為大紅唇加死白poker face 才是最美的,在她的帶領下,這種妝容還風靡一時。

  傳説她和隨從還研發了第一支以石膏為基底的固體唇筆,每當女王生病或心情不好,一言不合就塗大量口紅……塗這麼多不中毒才怪。

  哦對了... ...喬治華盛頓也是口紅的死忠粉。

  喬治華盛頓,美國首任總統

  直到20世紀來臨,口紅髮展終於轉移到了美國的舞台,才逐漸有了我們今天所熟悉的口紅。

  既然提到了口紅,朕也順帶提一下中國古代的胭脂吧。

  在中國的古代,口紅不叫口紅,叫口脂或者唇脂。有分透明的和彩色的兩種。

  男子也塗口脂,古代的皇帝最喜歡賞賜大臣無色的口脂和澤。(澤,當做是護手霜吧)

  最早的記載,出現在《中華古今注》,“起自紂,以紅藍衣汁凝成”。

  在動物脂肪中加香料和紅藍花汁染色的脂就成了“口紅”,有的配方還會加入硃砂、蜜蠟、香油等等。

  古代口紅的色號繁多,唐宋時流行用檀色點唇,檀色就是淺絳色(大概和上圖的花色差不多)。

  和西方人愛把整張嘴塗滿不同,東方人以口小為美,口小其實是故意畫小。從唐朝的仕女圖中就可看得出,中國人好櫻桃小口這一審美,可是源遠流長。

  唐代壁畫《弈棋仕女圖》(局部)

  隨着宋朝國力的衰弱,女性選擇的唇妝以及唇色都較為穩重,妝容也從唐朝的華麗開放走向婉約清秀。

  北宋末帝宋欽宗的皇后像

  到了清朝,流行起清秀而不失嫵媚的半唇妝,即只畫一半嘴唇。

  清代舒妃的唇妝,一半唇

  清代孝全皇后唇妝,一半唇

  到了民國時期,洋口紅傳入中國,價格異常昂貴。

  開篇就提到,一支小小的民國口紅就耗費得4.5銀元,但依舊受到各界名媛、貴太太和電影明星的追捧。

  1950年時代的丹祺口紅

  在20世紀50年代以前,丹祺口紅可以説是口紅界的翹楚。

  “內含神秘變色膏,增加自然美,丹祺在未用前,其色似橘,一經着唇,立變玫瑰色,鮮豔自然,終日不褪,中有香霜,使唇柔潤。”——《申報》的丹祺口紅廣告

  它具有可以隨着不同人的唇色而改變顏色,滋潤持久,着水不退的特點,連上海時髦小姐——張愛玲,也為之痴迷。

  張愛玲在散文《童言無忌》中寫道:“生平第一次賺錢,是在中學時代,畫了一張漫畫投到英文《大美晚報》上,報館裏給了我五塊錢,我立刻去買了一支小號的丹祺唇膏。“

  可見張愛玲對於口紅的飢渴是發自骨子裏的。

  她晚年深居簡出,直到去世,身邊的遺物也只有三樣:手稿,假髮,還有口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