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觀評論員 楊晗
育兒假對男性而言,是權利也是義務
“生育支持政策應使男性休假能最大化家庭經濟利益,從而鼓勵男性休育兒假。”7月11日,人口專家湯夢君在世界人口日研討會上的發言,再次強調填補男性育兒責任缺失的重要性,引起了廣泛討論。(7月12日紅星新聞)
近年來,中國人口發展呈現少子化、老齡化、區域人口增減分化的趨勢性特徵。7月11日是第34個世界人口日,在全世界大多數國家都面臨生育意願下降、生育率降低的背景下,聯合國人口基金將主題確定為“釋放性別平等的力量:提高婦女和女孩的聲音,釋放我們世界的無限可能性”。人口發展前景為何與性別平等政策息息相關?
根據平等-生育逆轉理論,性別平等對生育率的影響呈U型分佈,更高水平的性別平等起初會降低生育率,但最終會鼓勵生育。原因是對女性來説,在兩性關係不平等的社會下,子女照料牽絆、職業發展的擔憂往往由女性獨自承擔,嚴重製約女性生育意願,而這些擔憂在性別平等的外界環境下,更易得到緩解。
近年來,落實生育政策中的兩性平等舉措,一直備受關注。當前,許多城市都延長了男性配偶陪產假長度,部分城市延長至30天。同樣地,多地修改了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新增了3週歲以下嬰幼兒父母每年可享受10天育兒假的規定,弱化傳統視角下的性別分工。
但在現實層面,將“紙上權益”的兑現往往還在少數。這主要出於兩個原因:一個是經濟原因。由於育兒假期間的大部分成本均由用人單位承擔,一些企業出於節約人力成本的原因,故意對男性育兒假視而不見,導致育兒假時常止步於“紙面假”。另一個是觀念原因。一些男性受傳統“男主外、女主內”觀念影響,認為自己不應該因育兒責任限制職業發展,故意逃避陪護妻子生產責任,導致了男性育兒假“有權不用”的現象普遍。
明明是男女雙方平等的育兒假,在落實方面又變成了女性專屬。那麼如何才能“使男性休假成為家庭經濟與時間利益最大化的選擇”?我們可以從國際社會中汲取經驗,以瑞典為例,其實行育兒假配額制,明確“父親配額”不可轉讓,通過“強制執行”男性育兒假,避免男性對育兒責任的逃避,也平衡了女性因育兒責任而導致的職業前景受阻。
同時,也應看到,在生育政策中的經濟支持上,各地仍保持相對謹慎的態度。鑑於中國基本醫療保險基金(含生育保險)結餘較多,但享受生育保險待遇人次佔比較小的現狀,有專家建議由生育保險基金彌補育兒假休假成本,提高企業兑現育兒假的積極性,保障男性育兒假“應休盡休”。
育兒假對男性而言,是權利也是義務。找回育兒過程中“消失的他”,不僅有利於分擔傳統家庭角色中女性的義務,也有利於承擔兒童教育的應盡的責任。在當下老齡化加劇、生育意願較低的語境下,彌補育兒過程中的父職缺失刻不容緩。
統籌:陳若松
編輯:任思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