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想着跟中國較勁的拜登政府,最近又把目光投向了非洲。從這週一(15日)開始,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馬不停蹄地出訪了肯尼亞、尼日利亞和塞內加爾三國,開啓了任內對撒哈拉以南地區的首訪,他也成了迄今為止訪問該地區的最高級別的拜登政府官員。
在出訪地挑撥對華關係,對美國官員而言可謂是保留曲目,但布林肯此次出訪卻有微妙的變化。美國媒體注意到,在中國“深耕”多年的非洲,相比特朗普政府,布林肯對非洲國家的言論温和了不少;而在涉及中非關係的言論上,更顯得委婉、謹慎了許多,甚至在公開演講中有意避開了“中國”的字眼。
但在美國媒體眼中,這顯然並不是無意的“遺漏”,而是美國改進非洲政策的計謀——放棄逼迫非洲國家在中美間站隊的對策,與非洲國家拉近關係。到頭來,還是為了應對中國。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布林肯“小心翼翼”的訪非之行結束後不久,中非合作論壇第八屆部長級會議將於本月底在塞內加爾召開。中非各界對本次會議給予了熱切期盼,掀起新一輪中非友好熱潮。
“不管你在意與否,中國在非洲大陸的存在就在那裏。”大西洋理事會的非洲問題專家卡梅隆·哈德森(Cameron Hudson)説。
“中國影響力籠罩着布林肯的非洲之行”
據美國國務院網站消息,布林肯於11月15日至20日先後訪問非洲肯尼亞、尼日利亞和塞內加爾三國。訪問完肯尼亞後,布林肯於18日抵達尼日利亞首都阿布賈,先與尼日利亞總統、副總統進行短暫交流,隨後與尼外長舉行了聯合記者會。
當地時間18日,布林肯同尼日利亞外長舉行會晤(人民視覺)
有意思的是,在美國《紐約時報》看來,儘管這是一次美國與非洲國家的雙邊訪問,但中國仍以各種形式,不斷地出現在布林肯的出訪過程中。
中企承建並運行的肯尼亞蒙內鐵路(新華網)
“中國影響力正籠罩着布林肯的非洲之行,”《紐約時報》寫道,“當布林肯的車輛從機場駛入尼日利亞首都阿布賈時,如同宮殿一般的中國商會大樓,與布林肯的車隊擦身而過......一天前,在肯尼亞首都內羅畢也發生了類似的事情,布林肯乘車經過的高速公路,正是中國‘一帶一路’建設的一部分;沿途的拖拉機等重型機械印着中國的漢字,哪怕連布林肯下榻的酒店,也在接待來自中國的商業團體......”
《紐約時報》:布林肯非洲行籠罩在中國陰影之下
儘管目睹了不少中國援建的項目,但在與尼日利亞外長奧尼亞馬的會晤中,布林肯在涉及中國的話題上,顯得十分謹慎和小心。
根據美方披露的聯合記者會實錄,布林肯開場先就美尼兩國在新冠疫情、氣候危機等方面的合作作了幾分鐘發言,隨後,奧尼亞馬也就相關領域的合作進行了補充。兩人在發言中均未提及中國。不過在記者提問環節,來自福克斯新聞網和《華爾街日報》的記者將問題引向了中國。
《華盛頓郵報》:布林肯非洲政策演講,有意避談中國
不出意料,在談及中國話題時,美媒和布林肯又拿起了所謂“債務陷阱”影射中國。美媒先是挑起了“債務陷阱”的話題,隨後布林肯回應稱,美國和非洲國家建立夥伴關係、在非投資基礎設施建設,與中國或其他任何國家無關。他聲稱美國投資的時候不會讓各國揹負“無法償還的鉅額債務”,美國會保護非洲的自然環境和工人權益云云。
面對美國人的挑撥,奧尼亞馬直言,尼日利亞的債務並不高,完全可以償還,而且他們選擇中國企業建設基礎設施,是因為中企項目經驗豐富、性價比高,中國也並未借項目施加所謂的“影響力”。
實際上針對“債務陷阱”的説法,去年10月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已明確表示,在非洲國家整體外債構成中,多邊金融機構和商業債權人所持債務佔比超過3/4,在減緩債問題上負有更大責任。中國開展對非合作一向光明磊落,不干涉非洲國家內政,不附加任何政治條件,這也是我們處理非洲債務問題所持的原則,給非洲設置“債務陷阱”的帽子扣不到中國頭上。
一邊是包藏禍心的問答,一邊是非洲國家發自內心的反駁,這樣的場景多多少少顯示出了中美兩國在對非政策上的不同。對美國媒體而言,這正是美國在非洲競爭力落後於中國的又一體現。
《紐約時報》稱,在中美全球範圍競爭加劇的當下,美國政府的非洲政策給布林肯首次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之行蒙上了陰影。“在他訪問非洲的這三天可以看到,有跡象顯示中國對非洲影響力不斷增強,但美國的影響力正在減弱。”
“美國正在轉變特朗普時期的非洲政策”
其實,布林肯此次訪非之旅,更像是美國加強對非外交的一場序幕。
就在布林肯訪問肯尼亞的當天,白宮在一份聲明中宣佈,明年美國總統喬拜登將與非洲領導人舉行峯會,重點探討建立全球夥伴關係和聯盟,這場峯會將“成為在美國和非洲在未來至關重要的關鍵領域合作的機會”。但具體峯會日期尚不得而知。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報道布林肯此次非洲之行時,外媒不約而同地注意到了這樣一個現象,即拜登政府正在調整對非洲咄咄逼人的政策,不僅把非洲國家置於一個更重要的位置上,更在談及涉華問題時,表現出了更加温和的態度。
美國《華盛頓郵報》19日指出,拜登政府與特朗普的做法有很大的不同。美國前國務卿蓬佩奧在2020年訪問非洲三國期間,經常用激烈的言辭指責中國主導的基礎設施項目是“債務陷阱”,並批評中國公司華為在非洲的電信項目。特朗普本人與非洲國家的關係同樣很糟糕,他甚至曾經把非洲國家籠統地概括為“屎坑國家”,並以此招致了多方批評。
相比之下,布林肯在與尼日利亞外長的會晤中,不僅用一種更隱晦的説法提到所謂中國“債務陷阱”話題,更直接指明美國不需要尼日利亞在中美之間做出選擇。
法新社在報道中同樣引述了一名美國官員的話説,拜登政府希望與尼日利亞進行更多接觸,這與特朗普對非洲缺乏興趣形成了含蓄的對比。
“我認為美國政府最近幾年有點飄忽不定,這樣做可能不夠好,所以我希望看到我們在對非洲參與的質量和數量上都能有所提高。”這名官員説,拜登希望展示美國在非洲的領導地位,包括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和應對氣候變化方面,作為與崛起的中國的全球競爭的一部分。
拜登政府加強對非政策的舉動,還引發了美國國內智庫的關注。
持保守主義立場的美國外交政策研究所17日發表評論文章指出,如果美國想要積極主動重新確立在世界上的領導地位,“非洲就是我們想要的地方”,“如果不願意向中國讓出更多的地盤,美國就得參與進來,贏得這場比賽。”
美國外交政策研究所17日發文分析,美國可將非洲視作新的市場,並替代中國製造業的角色
文章認為,美國在非洲的參與方式有可能影響其未來幾年的經濟利益。隨着非洲在全球經濟中的地位日益擴大,與美國地緣政治利益相關的利害關係只會增加。在中美競爭加劇的背景下,非洲不僅僅是一個潛在的美國消費市場;也有潛力成為替代中國、滿足美國消費者需求的製造中心。
除了消費市場和製造業,美國在能源和採礦業也有機會。但無論是將太陽能作為能源解決方案出售,還是完成大宗商品交易,中國都遠遠領先於美國,美國急需制定策略來激勵美國資本市場在非洲相關領域發揮作用。
“不管美國喜歡與否,中國的存在就在那裏”
儘管美國智庫的計劃雄心勃勃,拜登政府似乎也在摩拳擦掌在非洲“大展身手”,但美國媒體也承認在與非洲關係方面,“美國落後中國太多了”。
實際上,雖然西方國家常常將所謂“債務陷阱”掛在嘴皮子上,成了抹黑中非合作項目的“萬金油”,但中國給非洲民眾帶去的實實在在的好處,也讓西方的抹黑漸漸失去了功效。
比如美國“石英”財經網非洲版17日公佈的一項最新調查結果,估計會讓西方政客感到十分尷尬。這項調查坦承,儘管“債務負擔”是外界談及中非合作時繞不開的話題,但大多數非洲受訪者對中國的政治經濟影響秉持積極態度,“證實了中國在非洲受歡迎的程度”。
這項調查由加納的一家非營利性機構開展,涵蓋了非洲34個國家超過4.8萬名受訪者。調查顯示,有高達63%的人認為,中國對他們國家帶來了“有些積極”或“非常積極”的政治經濟影響,只有14%的受訪者認為這種影響是負面的。此外,有59%的受訪者認為,中國在自己的國家經濟活動中擁有“一定”或“很大”的影響,22%的受訪者表示自己的國家應該首選中國的發展模式。
彭博社數據顯示,中國已經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最大的貿易伙伴。2020年雙方貿易額超過1250億美元,遠高於美國的345億美元。
彭博社報道:烏干達總統説,非洲未來需要中國的市場
烏干達總統穆塞韋尼(Yoweri Museveni)日前接受採訪時直言,“我們需要中國”,“與中國日益增長的貿易聯繫,為非洲出口打開了機會的大門”。
“中國在非洲的投資進展非常順利。”穆塞韋尼説,他並不擔心在非洲的中國承包商和投資者,“西方企業現在似乎丟掉了有色眼鏡,看到了非洲的商機,但實際上,中國企業早就這麼做了。”
就在本月底,中非合作論壇第八屆部長級會議將於11月底在塞內加爾召開。商務部副部長錢克明在記者會上介紹,數據顯示,今年1至9月,中非經貿合作各項指標呈現全面上升態勢。其中,中非貿易額達1852億美元,同比增長38.2%,達到歷史同期最高水平。中國對非全行業直接投資25.9億美元,同比增長9.9%,已超過疫情前2019年的同期水平。
“成績單背後,是中非雙方勠力同心、共克時艱的不懈努力。”錢克明説,中非合作論壇第八屆部長級會議的召開,將進一步凝聚中非戰略共識,為中非合作可持續、高質量發展指明方向。
“美國的確在很多方面試圖迎頭趕上,但不管他們在意與否,中國在非洲大路上的存在就在那裏。”大西洋理事會的非洲問題專家卡梅隆·哈德森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