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輪上討生活的他們,路上有多少艱辛和無奈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李潤釗 通訊員 鄭琳琳

一輛大貨車,一段段長距離的物流運輸,貨車司機的工作單調且辛苦。他們是在車輪上討生活的特殊羣體,風餐露宿、星夜兼程是常態。

去年,1728萬貨車司機完成了全社會74%的貨運量,為支撐經濟社會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了重要貢獻。根據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發佈的《2021年貨車司機從業狀況調查報告》顯示,吃飯休息、過夜休息、專門停車區、洗浴服務等是貨車司機們在路上迫切渴望享有的服務。連日來,《工人日報》記者走訪了福建多名貨車司機,記錄他們以車為家、以路為伴的貨運生活。

車輪上討生活的他們,路上有多少艱辛和無奈

貨車司機陳剛強的另一位搭檔王偉在車廂內準備一日的飯菜。(受訪者供圖)

把廚房搬到車上,兩天只吃三頓飯

10月15日10點30分,福建四贏物流有限公司貨車司機陳剛強抵達江西上饒的服務區。這時,距離從寧德出發的時間,已經過去了15個小時17分鐘。

“行動起來,做飯!”陳剛強對着身旁的搭檔劉啓新招呼道。出發後,兩人只喝了水,沒吃任何東西。

開窗、拿出提前備好的洗淨但有點蔫巴的食材、打開車載電炒鍋,一個移動版的“貨車廚房”就這麼“開張”了。陳剛強今天要做的是麻辣肉絲麪。肉是從寧德的宿舍裏煮熟帶出來的,配菜在服務區裏洗了一遍。一旁的辣椒醬,則是他從老家湖南帶到福建的,還跟車“去”過江西、青海、四川、江蘇等地。

陳剛強拿筷子往麪湯里加點辣椒,再加點青菜和葱花,一碗肉絲麪頓時有了噴香誘人的“賣相”。他端着面盆,嘬了口湯,笑説:“吃上這口面,就算到家了。”

陳剛強和劉啓新是湖南老鄉,公司安排搭檔時將他倆分在了一起。46歲的陳剛強開了20多年貨車,常年跑長途運輸。他估算,這些年在路上的時間佔據了他超過2/3的人生。

這趟運輸要從寧德到青海,來回5000多公里路,全程兩天一夜。為了省事兒,陳剛強和劉啓新打算把早餐省掉,再少吃一頓午餐,一路只吃三頓飯。“常年這樣都習慣了。”陳剛強告訴記者,天氣好,吃得就好。碰上下雨天,就沒時間做飯了,吃點麪包就點水,簡單應付下,稍微休息休息就得繼續趕路。

這頓飯,從做到吃,用時15分鐘。備餐、煮麪10分鐘,吃麪不到5分鐘。其間,劉啓新拿着手機對着面拍起了視頻,併發到短視頻平台,他説這是在路上的儀式感。

陳剛強説,自己做飯最主要的是省錢。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跑貨車按來回公里數拿錢,從寧德到青海,一趟貨運兩名司機一共能拿5000多元。去服務區用餐,最便宜的套餐每人39元,如果正常一日三餐吃下來,一趟光吃飯就得花200多元。“自己煮,不到80元,就能填飽肚子。”陳剛強説。

當然,不是所有司機都能把駕駛室變成“廚房”。10月16日凌晨1點,盛輝物流集團有限公司貨車司機張多才踩下剎車,拉住手剎,停好車。他在廈門東孚服務區的便利店裏買了一桶泡麪。“老闆,再加個火腿腸和雞蛋。”張多才猶豫了一下,還是決定為晚餐加點“配菜”。

“從傍晚開始裝車、搬貨、發車,到現在,我也説不清這算晚餐還是算早餐。”張多才笑着説,這碗泡麪要“管”到第二天上午10點。

張多才也考慮過和陳剛強一樣,在車裏做飯。“但不是所有的服務區都允許貨車司機停車做飯。有的是顧及安全,有的是因為停車位有限,還有的是擔心我們不消費。”張多才指了指冒着熱氣的泡麪説,這樣吃,不僅省錢還省事。

小常是張多才的搭檔,他點了和張多才一樣的“套餐”。“這個點了,服務區沒什麼飯店,即使有,也很貴,泡麪是最好的選擇了。”小常自我鼓勁道,再過9個小時就到深圳了,到那兒再好好吃一頓。

為趕時間兩人換班開,休息變得碎片化

為趕時間,一輛貨車上常常是兩名司機換班開。過去是一名司機白班,一名司機夜班。如今,規定“每4個小時休息20分鐘”後,司機的休息時間變得碎片化。換完班之後,陳剛強會到後排休息,但沒辦法立即睡着。這樣一來,每次休息的時間不足3.5小時。如此短暫、碎片的睡眠,使得他有時會在睡夢中驚醒,醒來後,還時不時犯迷糊,不知道現在是何時,身在何地。

10月16日凌晨2點,陳剛強連續開車4小時後,打算找個服務區休息。“每4個小時休息20分鐘,這是‘鐵打’的紀律。”停車間隙,他和劉啓新商量着,“20分鐘後出發,我還可以再開1個多小時,你再休息休息。”

再次上路,陳剛強將自己的駕駛員身份識別卡插入貨車的行駛記錄儀,屏幕上顯示出他的頭像和駕駛證號碼。駕駛室前方的監控探頭亮起,一邊監控着駕駛室,一邊記錄着前方道路的通行情況。

“剛裝的時候,我們不適應,以前開車嗑瓜子、抽煙是老司機們常有的習慣,現在有了電子監控探頭,要是被拍到,一次就得罰500元,賠不起。”不過,陳剛強覺得,“多個探頭,多個保險,以前拆探頭、挪探頭的司機多,現在少了。”

“請停車休息,請停車休息。”行車途中,張多才收到了監控那頭傳來的語音提醒,立馬精神了起來。原來,觸發語音提醒的原因,是因為他在駕駛期間因顛簸連續點了兩次頭。“有時,探頭會過度靈敏。”他解釋道。

凌晨4點,張多才找到服務區休息。在洗手間洗把臉後,他便與小常換了班,繼續出發。這次行駛記錄儀裏插上了小常的身份識別卡。

“如果隔3~4個小時沒換人‘打卡’,系統也會發出警報。”在張多才看來,對開長途貨車的司機來説,探頭對疲勞駕駛起到了警醒的作用,“假如行車中遇到風險,至少還有雙‘眼睛’在‘照看’着我們。”

怕丟貨睡在車上,一週就洗一次澡

10月16日19時,陳剛強終於抵達目的地青海時代新能源公司。等待卸貨的他想直接在車上小憩一會。“現在車上有‘卧鋪’,至少有了可以躺着休息的地方。”陳剛強説的“卧鋪”,就是車廂內的後排座椅。他一邊説着,一邊拿出牀單開始整理“牀鋪”。駕駛區和後排座椅之間“晾”着幾件衣服,是他倆這幾天換洗下來的,有的快乾了,有的還濕漉漉的,正好可當作“牀簾”。

“順利的話,卸貨也就2~3個小時,稍微休息一下,馬上就可以返程了。”陳剛強解釋完,劉啓新也準備躺下,與陳剛強一人一頭,擠在狹小的車廂裏。他一邊刷着視頻APP,一邊告訴記者,“住快捷賓館太不現實,花錢不説,人不在車上,萬一貨丟了,還得賠償貨款,不值得。”

最怕的是“難以卸貨”。司機杜天兵和他的搭檔運送了一批總重量20噸的新能源電池原材料到四川宜賓。由於配貨方沒有包裝好,抵達目的地後,收貨方選擇了拒收。

等待卸貨的時間裏,杜天兵和搭檔楊立雄只吃了3頓飯,晚上就睡在駕駛室裏。好在1天后,他們收到卸貨通知。這次因延時卸貨產生了至少1330元的費用,都由他們自掏腰包。

相比之下,張多才和搭檔幸運多了。22時30分,張多才回到盛輝物流總部的宿舍裏。能躺在牀上休息,對他來説格外難得。“得虧我們公司在全國有網點,到一個地方後,我們有停車場可以停車,有宿舍可以休息,不用另外花錢。”曾經有整整一年他幾乎沒機會“沾到牀”,而這樣的經歷在他身邊跑貨運的司機朋友裏並不少見。

經過兩天一夜,陳剛強也回到了寧德,他第一時間要做的就是洗個熱水澡、換身乾淨的衣服。

“每次長途運輸至少要跑上一週時間,能洗一次澡就不錯了。衣服臭是正常的,我們早已習慣了這些味道。”陳剛強説着,聞了聞自己身上的衣服,尷尬地笑道,“還確實有點難聞。”

(部分受訪者為化名)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951 字。

轉載請註明: 車輪上討生活的他們,路上有多少艱辛和無奈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