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為羣眾做好每件小事,就是我的大事”,全市迅速行動加緊辦理羣眾“急難愁盼”問題

由 撒宏才 發佈於 綜合

長江日報訊 “從最困難的羣眾入手,從最突出的問題抓起,從最現實的利益出發,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基層的困難事、羣眾的煩心事,增強人民羣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按照中央、省委決策部署和市委工作安排,武漢“我為羣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正在推進,全市上下迅速行動、積極踐行。

斷頭路困擾羣眾出行,就努力打通;輪椅、嬰兒車進出街頭公廁不便,就設置無障礙坡道。黨員們深入基層,提供老年人志願服務、教育與法律諮詢等。一件件實事的辦理中,羣眾感受到實踐活動帶來的新氣象新變化,黨員也錘鍊了作風、提升了本領,展示出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幹部的新時代風貌,他們紛紛表示:“為羣眾做好每件小事,就是我的大事。”

黨組織“沉”進社區傾聽民意

“斷了”10年的中南三路今年通車

“以前,我們去八一路,從洪山廣場繞行要走20分鐘,等到中南三路通了,3分鐘就到了。”5月30日,家住中南三路社區的居民王連偉高興地對長江日報記者説。在武昌區建設局機關黨支部的大力推動下,“斷了”10年的中南三路將於今年10月全線通車。

5月30日,武昌區建設局基礎設施科負責人周荔(右一)到中南三路瞭解建設進度。長江日報記者陶常寧 攝

“中南三路規劃是一條城市次幹道,設計雙向4車道。” 武昌區建設局基礎設施科負責人周荔説,武昌區建設局機關黨支部對口下沉中南路街徐家灣社區,居民們集中反映的訴求是希望中南三路早日通車。

周荔介紹,中南三路全長618.5米,採取分段打通建設。其中,從中南路至丁字橋北延線,長426米,已於去年7月建成通車;從丁字橋北延線至八一路,這一段雖然長度只有192.5米,但因拆遷難度大,建設無法推進。

武昌區建設局機關黨支部將中南三路通車項目納入“我為羣眾辦實事”項目清單。33名黨員積極走訪調研,傾聽居民意見建議,黨支部每週召開例會專題調度道路建設,逐個分析研判徵拆問題。同時,積極對接湖北省住建廳下沉該社區的黨員,通過省住建廳協調武漢鐵路局、相關街道等多部門,於去年7月召開了專題工作協調會,還多次與鐵路部門召開協調會,道路徵收得到了鐵路部門大力支持。

據介紹,中南三路通車後,從中南路到水果湖地區將增加一條次幹路通道,分流了洪山廣場的交通壓力,實現水果湖地區路網循環交通。形成“中南路—東一路—洪山路”的“軌道+慢行”圈,有效解決沿線清江花園、鐵路小區、新南方小區、中南路小學等近萬人的交通出行不便問題。

下沉黨員充實社區養老志願服務力量

獨居老人享受送餐上門

“土豆燒雞、炸藕盒、青椒素雞、番茄雞蛋湯,全是我愛吃的菜,口味也清淡!”江岸區新村街鐵南社區85歲的居民徐女士向上門送餐的下沉黨員表示感謝。5月30日中午,鐵南社區55歲的下沉黨員田華強和社區養老中心的工作人員一起,提着三菜一湯上了三樓,給徐女士送餐、量血壓。

“黨員志願者又上門做好事了。我年紀比較大又是一個人住,他們總是會特別照顧我,經常上門幫我量血壓、打掃衞生。”徐女士説,黨員志願者經常上門服務,體貼周到,就像自家親人一樣。

田華強在江啓物業公司上班,工作之餘經常參加社區的黨員志願活動。5月21日,新村街與普仁易維康居家養老中心一起組織義診活動,田華強與其他下沉黨員一起,上門為特殊困難老人、高齡獨居老人打掃衞生,協助醫護人員進行血糖血壓檢測。

田華強説,社區組織志願服務活動會發到黨員羣裏,社區下沉黨員都會積極響應。“志願服務本身也是我們黨員應該做的,給高齡獨居老人解解悶,幫他們做些日常的小事,希望能給社區養老服務出一份力。”

新村街鐵南社區椿萱里老人照護中心工作人員顧成園介紹,鐵南社區有特殊困難老人70多户,8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有480多位。“除了我們養老工作者提供養老服務外,也需要發揮社區的力量,讓更多下沉黨員參與到志願服務中來,擴充我們的養老服務力量。”

生鮮市場黨支部協調“擠”出一個攤位

乾貨調料夫妻店生意接着做

5月30日中午,從漢陽王家灣送貨回來,漢陽漢橋村漢橋永世生鮮市場“胖子乾鮮”店老闆王慶懷剛準備吃盒飯時,又接到漢陽十里鋪一家酒店的訂貨電話,“忙是忙點,但生活很充實”。

王慶懷(右二)和妻子(右一)在漢橋永世生鮮市場向顧客推薦乾貨調料。長江日報記者胡義華 攝

59歲的王慶懷和妻子龔榮秀,在漢陽漢橋永世生鮮市場做了30多年乾貨調料生意。去年疫情期間,他和漢橋永世生鮮市場其他商户一起在臨時市場營業。後因外地子女勸説,他倆準備放棄乾貨生意。

去年8月,升級改造接近尾聲的漢橋永世生鮮市場即將開業。改造後的漢橋生鮮市場變小了。漢橋永世生鮮市場黨支部書記何做驕介紹,漢橋永世生鮮市場原來有180個攤位,改造後只有108個攤位。“我們提前發了通知,徵集有意願繼續從事生鮮市場經營的商户報名。”

因為不打算做乾貨生意,王慶懷最初沒有報名,但送貨時,不少老客户希望他繼續做乾貨生意,“那我們還是繼續做乾貨生意吧!”經考慮並與妻子商量,王慶懷改變了放棄經營的想法。

而此時,漢橋永世生鮮市場商户名單已經徵集滿了。王慶懷找到何做驕,“能否幫我們想辦法,我們還是想繼續幹下去。”何做驕也着急,一方面王慶懷夫婦是市場的老經營户,可以優先選攤位,一方面改造後的市場商户報名已經滿了,怎麼辦?

何做驕與已報名的商户交流,得知有一家商户正在猶豫,便積極做工作,“如果你有更好的事業發展方向,可以考慮將攤位讓出來。”經過持續溝通,該商户同意讓出攤位,轉做其他生意。

王慶懷得以入駐漢橋永世生鮮市場86號攤位,取名“胖子乾鮮”,他和妻子都心存感激,“謝謝漢橋永世生鮮市場的黨員們,幫了我們大忙,讓我們有機會繼續做乾貨生意。”

老黨員當義務調查員推進小區改造

拆除多年違建迎來“蝶變”

“老吳,我來做一項調查。這個調查表內有28項希望改造的選項,你可以按需求填寫。”5月30日上午,蔡甸區蔡甸街漢棉小區,小區老黨員陳昌越來到居民吳持躍家中,遞給他一張老舊小區改造入户調查表。

陳昌越耐心細緻地指導吳持躍填寫表格,並詢問其對小區改造的建議。吳持躍提出:希望增加小區綠化面積,規範小區停車……陳昌越一一記下。

漢棉小區原為蔡甸棉紡廠職工宿舍,建於上世紀80年代末,現有房屋6棟,居民364户。63歲的陳昌越原是棉紡廠職工,在這裏居住了30多年。今年年初,蔡甸區啓動城區老舊小區改造工作,漢棉小區被納入到18個改造小區之一,陳昌越主動報名加入小區改造事務專班,成為一名志願者。

“政府出台這樣好的惠民政策,我們作為黨員有責任把它落實好!”陳昌越領着長江日報記者在小區內瞭解目前的改造成果。他指着一棟房屋的一樓外立面告訴記者,以前不少一樓居民在外面圈出院子、搭建棚屋,現在經過改造,違建已全部拆除,街道還幫忙修復了外立面,安裝了防盜門和鋁合金窗户及防盜網,為小區正式改造留出空間。

“希望我們小區能‘蝶變’!”85歲的居民陳德祿高興地説,他和老伴已經將種養的花花草草移栽到公共綠化帶,積極配合拆除違建。

“目前漢棉小區羣眾徵集意見已基本完成,下一步將進入到施工階段。”蔡甸街道相關負責人説,改造項目將對羣眾意見比較大的小區樓道、外牆立面、雨水污水管網、地面和停車位等進行改造提升,全面提升人居環境和品質。

醫護黨員守候門診大廳提供志願服務

教老人現場學會手機掛號就診

5月30日,70歲的李女士走進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金銀湖院區,院區醫護辦工作人員、黨員辛萍立即走上前去,幫助她順利在“武漢協和醫院”公眾號上預約了眼科專家號。

5月17日,協和醫院金銀湖院區開診,在黨員的帶動下,許多醫務人員加入為患者提供志願服務的行列。通訊員塗曉晨供圖

李女士告訴長江日報記者,她的子女都在外地,過去,她與老伴去市區醫院就診,往往要轉幾道車,路上奔波勞累。現在,從她所住的環湖三路到協和醫院金銀湖院區,僅有公交兩站路的距離,“我們東西湖區的居民在家門口可以看上大專家,孩子們知道後都放心了!”

5月17日,該院區開診首日,盼望已久的老兩口特意坐車來“考察”,還體驗了醫院食堂,“這裏環境很好,伙食搭配清淡營養,院區條件都是一流的”。更讓李女士高興的是,開診3個月內,院區所有專家門診、專病門診掛號費全免。

在辛萍的幫助下,李女士發現,看病不再需要東奔西跑,靠一部手機即可完成全程就醫,在協和醫院微信公眾號註冊綁定後,就可以在手機上掛號、檢查繳費、查詢報告。“很智能,我們老年人也能自己操作!”李奶奶給醫院點了個贊。

辛萍説,為了方便來院患者就診,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金銀湖院區選派包括她在內的多名黨員醫務人員,為來院患者及家屬提供志願服務,在他們的帶動下,其他醫護人員也加入這一行列,提升患者就醫體驗,“為每位患者提供優質醫療服務,為羣眾辦好每件小事,是我們的職責所在”。

把羣眾的“不方便”系掛在心

街頭新建公廁設置無障礙坡道

黨員何軍的一個細小發現,讓武漢經開區(漢南區)街頭的新建公廁有了無障礙出入口。

何軍是武漢經開區城管執法局環衞質檢站站長,一位有20年黨齡的黨員。5月30日上午,長江日報記者隨他沿車城西路探訪,每到一個點,他就站在路邊觀察。“這裏的路沿石有點礙事,人行道要降個坡,方便推童車和坐輪椅的人。”

2019年,體育路公廁改造過程中,何軍在街頭巡查時遇到一位一手推嬰兒車,一手拖行李箱的女士想往人行道走,卻幾次被路沿石卡住車輪。何軍幫忙推車時,女士説了一句“要是這裏有個斜坡就好了。”這句話提醒了何軍。當時,改建的體育路公廁設有“第三衞生間”,專為需坐輪椅或推嬰兒車的人羣設置。

何軍當即決定實施細節整改。當時,公廁門口的施工已經完成,他要求施工方返工,撬起地磚重新傾斜安裝,磨平路沿石,建成一個無障礙出入口。

在改造後的體育路公廁,長江日報記者看到,路邊施劃了專供如廁者的臨時停車位,周邊植樹種花、安裝石凳,第三衞生間門前,路沿石和人行道原本有3釐米左右的落差,卻特意打磨成弧形,無縫對接。一個個細節,足見用心。

武漢經開區體育路公廁第三衞生間門前,路沿石和人行道原本有3釐米左右的落差,被打磨成弧形,無縫對接。長江日報記者王慧純 攝

何軍不僅是質檢站站長,還掛職碧湖社區第一書記,“服務好基層羣眾,要少擺花架子,多用實功”。為提升羣眾如廁便利性,他還有更多思考,如安裝暖水寶,讓市民可温水洗手。“小公廁,大民生,要讓公共廁所更便民,提供服務更人性化。”

社區律師法律服務24小時不打烊

為市民支招化解遺產繼承糾紛

5月30日上午6時,律師宋飛帥如往常一樣打開手機“法指針”小程序,積極搶答市民“提問”。“高速公路上發生交通事故怎麼辦?”他立即回覆:“首先得報警,由交警定責,根據定責來看是民事行為還是交通肇事罪。”不到1分鐘後,小程序顯示,回答已經被對方採用。

宋飛帥是湖北尊而光律師事務所黨支部書記、高級合夥人。2014年,他就來到江漢區滿春街肖家社區值班服務,堅持到現在。每週四,他都會在上午8時30分準時“上崗”。

5月27日,華女士滿面愁容地前來諮詢。原來,丈夫早年去世後,她一直照顧丈夫患有腦部殘疾的三弟。丈夫還有一個大哥。2019年三弟去世,留下現金遺產。華女士本以為自己可以繼承部分遺產,但卻被告知,她不是合法繼承人。華女士頓感委屈。

宋飛帥告訴華女士,其確無繼承人資格,目前只有丈夫的大哥享有繼承權利。但是,根據民法典相關規定,華女士可以作為“對被繼承人扶養較多的人”主張分配適當遺產,需要與大哥協商。有了明確的法律支持後,華女士再與大哥協商,溝通順暢,家族糾紛被成功化解。

自從去年底“法指針”上線,市民能在手機小程序中找到社區律師,法律諮詢15分鐘響應“答題”。作為第一批入駐律師接待居民線上諮詢,宋飛帥目前“答題”積分居全部律師前列。今年以來,已有7000人次通過“法指針”獲得免費法律諮詢服務,真正實現了社區律師為民服務“24小時不打烊”。

克服困難在長江遊船上搭起舞台

完美呈現漢劇經典服務遊客

一邊欣賞傳統戲曲藝術,一邊飽覽長江風光。5月29日晚,武漢漢劇院在“船長9號”航行途中,演繹漢劇經典《貴妃醉酒》,引得遊客觀眾掌聲不斷。

台下有不少遊客來自外地,第一次聽漢劇,他們或靜靜地沉醉在表演裏,或舉着手機拍攝。

據瞭解,很多外地遊客曾反映,武漢曾是全國“三鼎甲”的戲碼頭之一,希望來漢旅遊時能更多瞭解武漢的戲劇文化,但因時間有限,很難到劇場去欣賞自己喜歡的劇目。針對這些訴求,武漢市文化和旅遊局組織漢劇院、楚劇院等將漢劇、楚劇等特色演出送進景區,黨員帶頭,紛紛投身其中。

長江日報記者在“船長9號”現場看到,三層甲板上,戲曲演員們在船頭演出,滔滔江水和兩岸風光透過佈景,成為舞台上的一部分。

負責燈光的武漢漢劇院黨員李玉嵩介紹,在遊船上搭建舞台有很多技術難點,“劇院黨支部要求,為羣眾辦實事,就必須踏踏實實地辦好,體現劇院的專業水準。”他與同事提前踩點,對舞台大小、字幕機放置等方面悉心考量。為了當晚的演出,武漢漢劇院工作人員下午5時來到現場做準備,在將服裝、道具、設備等一一搬上船後,再對設備進行調試。當船靠岸後,李玉嵩及同事需要將相關器材打包運回單位,回到家都已近凌晨。

“為了保證每一場演出的完美呈現,我們要做好每一件小事。”李玉嵩説。

黨員加入入學諮詢專班有問必答

諮詢點搬到活動現場方便羣眾

户籍和房產證不一致,孩子如何對口入學?小區有了新幼兒園,如何報名登記?……5月21日至6月18日是礄口區適齡兒童入學網上信息登記的重要節點。5月30日一早,礄口區教育局2021年入學諮詢專班工作人員、黨員王建中和同事們來到設在漢江灣體育公園裏的新生入學政策諮詢服務點,為羣眾提供義務諮詢服務。

礄口區教育局把入學諮詢工作點搬到“六一”遊園會現場。通訊員王雯婷 攝

王建中是礄口區教育局的一名有着15年黨齡的黨員。5月13日起,區教育局成立入學諮詢專班,王建中主動加入,“今年政策變化比較大,專班工作將持續至8月底,近半個月我們接到問詢電話2400多個,平均每天來訪來詢60餘人次。”

5月27日至30日,“永遠跟黨走”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歡度“六一”兒童節“唱響漢江灣”礄口青少年“五有五藝”文化節在漢江灣體育公園舉行,由礄口區各個學校搭建的7個主題場館面向少年兒童開放,入學諮詢專班把工作點搬到了這裏。“這樣孩子們可以在園區裏過‘六一’,家長們也能順便諮詢瞭解最新的入學政策,方便孩子也方便家長。”

“您這種情況可以報名參加民辦初中搖號,萬一沒有上,也能回到對口初中上學。”針對市民陳女士提出的“小升初”問題,王建中耐心回覆,給陳女士吃了一顆定心丸。 王建中還告訴前來諮詢的家長,礄口區大力推進公辦普惠園建設,今年將新開辦青青葵幼兒園等6所公辦幼兒園,可新增1500個學位。“這下放心了!”家長們舒心地笑了。

社區民警為“保護羣眾錢袋子”奔走宣傳

宣傳不間斷幫老人認清騙局

5月30日下午2時許,漢陽區顯正街上,午後熱浪陣陣,52歲的建橋街派出所民警鄔熊漫挨家走進沿街商鋪,向店主打招呼並遞上防詐騙宣傳冊。這位從警32年的老民警、有着20多年黨齡的老黨員一直將嚴防電信網絡詐騙、保護好羣眾的錢袋子視作自己的重要工作。

下午時分,顯正街上的數碼店老闆向先生正在店裏,見到上門宣傳反詐的鄔熊漫,他立即笑着站起了身。“真要謝謝這位民警,他已經多次給我講網上詐騙的防範知識了。”

走出向先生的店,鄔熊漫介紹,在他的責任區裏有臨街商鋪近百家,常住居民2000餘户。如何保護好大家的錢袋子?這個問題是他和同事們每天都在思考的問題。

“及時與可能被騙的當事人見面勸阻,也是社區民警的重要工作。”鄔熊漫説,今年4月,南城社區一位年近七旬的居民張女士遭遇情感類詐騙,她到社區警務室諮詢了一次,當時張女士便接受了民警的防詐宣傳。此後,鄔熊漫一直惦記着她,擔心她再度被騙。

4月至今,鄔熊漫對張女士的防騙宣傳持續不間斷,約其在派出所進行了3次,還同社區工作人員一起上門宣傳了3次。平時路上碰到了,鄔熊漫都會叮囑她注意防騙。從一開始的懵懵懂懂到後來清醒認識騙局,張女士的變化,鄔熊漫看在眼裏、樂在心中。

鄔熊漫扶了扶胸前的黨徽説:“為人民羣眾服務,保護好大家的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我們一直在路上。”

(長江日報記者陶常寧 胡義華 張衡 劉晨瑋 王慧純 夏晶 範雅琴 向潔 劉嘉 戴旻陽 見習記者張思敏 通訊員塗曉晨 肖莉 樊靜 葉琴 鄒永寧 王雯婷 統籌:長江日報記者宋磊)

【編輯:賀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