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林宣佈萬達告別房地產 樓市再傳大消息!
萬達:只賣掉了鋼筋混凝土的肉身,而留下了輕資產的靈魂!
最近,萬達集團給外界的關鍵詞是:瘦身,變現,收縮,退出......前後進行了千億資產的大騰挪。
深夜大動作!
8月9日深夜,萬達做了個大動作!
就在昨天,王健林掌舵的萬達集團官方微信宣佈:萬達徹底告別了房地產!!!
距離7月9日萬達把萬達城賣給融創、把酒店資產賣給富力才一個月,萬達就妥妥地把兩家公司裝上了資本助推器,劇情的反轉讓吃瓜羣眾有點措手不及。
9日深夜,萬達公佈了重大資產重組計劃,萬達兩大輕資產公司——萬達酒店管理公司和萬達文旅集團注入香港上市公司。
昨日(8月10日),萬達酒店發展復牌後,一掃股指疲弱態勢,直接大漲23.28%,一度暴漲接近40%!截至收盤,萬達酒店發展漲19.8%,每股報1.39港元。
看來王首富前期的辛苦沒有白費,這時應該是非常美滋滋了。
目前,萬達酒店擬以63億元收購萬達文化旅遊創意集團(萬達文旅)的全部股權;擬以7.5億元現金收購萬達酒店管理(香港)的全部股權;此外,萬達酒店發展還將向萬達商業出售部分海外業務。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此次萬達酒店收購萬達文旅的交易順利完成,那麼萬達商業的募資主體會由申請IPO時的:
萬達電商、萬達商業管理、萬達文化集團、萬達百貨、萬達酒店建設、萬達酒店發展
變為——
萬達電商公司、萬達商業管理、萬達百貨
萬達商業IPO排名或再度生變。目前,證監會網站顯示,萬達商業在A股的IPO最新排名已上升至第58位,較7月份出售資產後的68名有所提升。
萬達集團:徹底告別房地產!
作為中國知名民營企業,萬達一直都是焦點,從不缺乏話題和流量。
萬達不是把酒店和萬達城都賣掉了嗎,怎麼又裝進上市公司?
萬達賣掉的是酒店資產,但保留了酒店管理公司,萬達酒店管理公司是中國本土最大的高級酒店管理公司,萬達賣掉的酒店以後仍然歸它管;萬達賣掉了萬達城91%的股權給融創,但是萬達依然是萬達城品牌擁有者和經營管理者——
萬達只賣掉了鋼筋混凝土的肉身,而留下了輕資產的靈魂。
萬達所有的動作,其主線非常明確:輕資產。
從今年年初,“輕資產”三個字就常常被萬達方面和王健林本人提及。王健林在萬達年會上稱萬達商業“輕資產”轉型成功。從今年2月以來,萬達集團密集收回至少400億元萬達廣場項目公司的註冊資本金,到9日的“輕資產閃電上市”,王健林已經完成了總金額高達1109.63億元的資產大騰挪。
在前後不到十個月的時間裏,王健林把一個總資產達到 7961 億元、年收入達到 2550 億元的龐然大物變身為一個“輕資產”公司。而如今,萬達宣告了一次徹底的告別——告別房地產,從此大步走上輕資產之路。
收租子賺錢還是賣房子賺錢?看了以下數據就明白了:
1,租金的成長空間更大。2015年,萬達商業的合同銷售金額就已經只有小幅增長,2016年則是大幅下滑(王健林表示是主動下調了2016年600億的銷售額);但租金收入增長明顯,2015年增幅為30.7%,2016年再度增長30%。
萬達商業租金收入和物業銷售收入(億元)
2,租金回報更高。2015年,萬達商業租賃收入的毛利率高達72.14%,遠遠超過物業銷售37.95%的毛利率;全年租賃收入佔比僅10.94%,但貢獻了35.25%的税前利潤。王健林表示,預計到2016年,租金收入貢獻的淨利潤將達到55%。
萬達商業購物中心平均租金(元·平方米·月)
萬達正式向房地產揮手告別,這是萬達轉型成功的結果,也是房企未來的大趨勢。無論是萬達還是其他房地產企業,他們的行動是基於當前市場形勢的理性動作。
剛剛,樓市再傳重磅消息!
就在剛剛,8月11日下午3點多,打壓高房價、高房租的大招來了!
樓市再傳大消息:上海住建委表示,將研究制訂“商業用房改建為租賃住房”的實施細則,對於“類住宅”清理整治過程中尚未銷售的項目,也可以考慮轉型為租賃住房。
對此,“財經韜略”分析,這意味在,在北京、上海這類“對商辦物業、類住宅高度管控”的城市,政策出現了重大調整。其直接結果是——大量滯銷、庫存的商業物業、類住宅獲得了轉機,有機會轉型為租賃住房。
以下是來自“財經韜略”(ID:tttmoney8)的分析。
這一新政將帶來三大影響:
1、空置的商辦物業、類住宅的開發商、業主在此前,他們基本上瀕臨絕境。現在政策轉變之後,這些資產等於被盤活了。
2、新政如果普及,意味着中心城市“可以出租”的住房量大增,對於平抑租金價格,將產生巨大的作用。
3、商辦物業轉型、類住宅盤活,對於商品住宅價格有抑制作用。
今年春節之後,北京率先出台了“限商政策”,隨後上海、深圳、廣州等中心城市紛紛跟隨。其中北京、上海最為嚴厲。
中心城市嚴管“商辦物業”、“類住宅”,主要原因是:
第一,以北京、上海為代表的城市,需要控制人口總量,但商辦物業、類住宅等通過改變用途,具有了居住功能,讓城市人口失控,而且情況日益惡化;
第二,房企拿商辦類土地,費用較低。但通過改變用途,實現居住功能,可以賣高價。這樣,涉嫌改變規劃用途,讓政府收入減少。
第三,商辦物業改為居住,存在消防、環保等多方面的隱患。
但“限商”之後,一個問題隨即而來:在中心城市,商辦物業的庫存量都非常大,賣不出去、租不出去。這些房子空置着,無法產生效益。而另一方面,大城市房屋租金非常高,可供租賃的房源有限。
正是基於這種考慮,7月17日廣州在《加快發展住房租賃市場工作方案》中,率先提出了“允許將商業用房等按規定改造成租賃住房”。不過,由於當時廣州的方案裏出現了“租購同權”,大家注意力都被吸引到了那裏,沒有關注“商辦物業”的新動向。
廣州、上海在商辦物業、類住宅政策上的重大轉向,是值得稱讚的。畢竟,官方只簡單地鎖死“商辦物業”、“類住宅”,會帶來資源的浪費。通過嚴格的牌照制度,激活這些空置房屋,有利於平抑房價和租金價格。
那麼,大城市的商辦物業庫存量到底有多少?
上圖是2016年上半年,部分城市“商業用房”的“消化週期”數據。我們可以看到,成都的“商業用房”要全部租出去、賣出去,大約需要168個月。其實,成都還不是問題最嚴重的,當時的報道稱,深圳的“消化週期”長達20年。
據仲量聯行最新數據,2017年上半年深圳共有8個新竣工的甲級辦公樓項目,總供應量超過70萬平方米,截至2017年二季度,深圳甲級辦公樓存量達580萬平方米。全市甲級辦公樓市場空置率上升至16%,較去年底上升了超過3個百分點。
在上海,庫存的“商業用房”面積據稱已經超過1000萬平方米,消化週期也長達8到10年。這正是王健林和潘石屹急於轉型的重要原因,萬達偏重綜合體,SOHO中國偏重於寫字樓。
此次上海新政如果能在全國推廣,將對於中心城市房價、租金價格產生顯著的抑制作用!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阿狸”:也就是説不用買房了?租房子一輩子,給人打一輩子工???
網友“從新來過”:別讓老王跑了!
網友“大家都在看”:公開換個名稱,以後可進可退
網友“銘少2012”:被馬雲刺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