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日報海外版
圖為劉西寧帶領測量班的非洲徒弟們在野外進行測量放樣工作。
孫麗華攝
整修施工便道、線路初期勘測、設備物料進場……位於非洲東南部國家馬拉維的馬爾卡至班古拉鐵路項目開工後,中鐵二十局組建的建設團隊跑步進場,72公里的管段內呈現出一派大幹快上的施工場景。
在工程建設單位,一個新項目剛剛組建,其他人員還未到位時,測量工作就必須率先展開。精確的測量是工程順利推進和安全質量的保證,測量人員是整個項目名副其實的“排頭兵”。今年29歲的劉西寧就是馬爾卡至班古拉鐵路第一批到崗的工作人員之一,這些天他帶着4名非洲徒弟早出晚歸,通過一次次定位放樣,為項目前期設計提供了精確無誤的測量數據。
雖然目前正值旱季,平均氣温不高,但對測量人員來説,要扛着近40斤的測量儀器在非洲的野外進行勘測,並不是件容易的事。他們每天穿着厚重的勞保鞋、護腿以及工作服,在雜草叢生的線路上每前進一步都很艱難,有時還要面臨蛇蟲野獸的威脅。為了保證每一個座標都分毫不差,劉西寧每完成一個座標放樣,都會讓幾個徒弟輪流進行一次複核觀測。雖然汗水濕透了衣服、鞋子也被磨破,但看着徒弟們熟練地操作測量儀器、仔細地計算數據,劉西寧打心眼裏覺得開心。
“喬伊,你願意跟我一起學測量嗎?”“我真的可以嗎?”……4年前,還在工地幹雜活的喬伊被劉西寧主動“收徒”時,這個非洲小夥驚喜萬分。
22歲便走出國門的劉西寧在海外工作已經整整8年,先後參建了安哥拉奎託市醫院綜合樓、莫桑比克納卡拉走廊鐵路、馬拉維恩瑪公路等多個項目,培養了10多名當地測量骨幹。
2019年3月,根據工作安排,劉西寧從莫桑比克來到剛開工建設的馬拉維恩瑪公路項目。當時,項目工期壓力大、測量任務重,劉西寧身邊卻沒有一個“得力干將”,導致工作進度始終趕不上來。此時,踏實肯學的小工喬伊走進了劉西寧的視野。
看到劉西寧向自己拋來“橄欖枝”,這個羞澀的非洲小夥驚愕地張大了嘴巴。他怎麼也不敢相信有人能主動收他為徒。再三確認後,劉西寧笑着鼓勵:“只要你願意學,我就能把你教會!”
自此以後,喬伊就作為一名測量員留在了劉西寧身邊。即使語言溝通困難,劉西寧也總是耐心地手把手教,而喬伊也認真勤奮地學。一年多過去,喬伊已經能很熟練地架儀器、看水準儀、使用GPS放樣了。如今喬伊每次放樣測量的數據都很精確,他的專業技能得到技術人員的一致認可,很快便晉升成為當地測量工班長。
除喬伊以外,來到馬拉維4年間,劉西寧還培養了馬克、埃裏克、恩斯邁3名徒弟,他們5個人組成了“測量天團”。在馬拉維恩瑪公路施工期間,他們總共進行了2.7萬次定位,測量了將近1.38萬個數據,為項目提前50天順利竣工通車作出了貢獻。
“測量天團”的隊員們,不僅是工作上的夥伴,也是生活中的益友。馬克説,劉西寧會定期去他們家裏探望,給他們帶去一些生活用品或食物。無論哪個徒弟,只要誰家裏有困難,師父都會想辦法給予幫助。4年多的相處,讓4名非洲徒弟對他們的這位中國師父滿懷感激之情。
由於團隊在恩瑪公路項目的良好履約得到馬拉維政府和民眾的一致認可,中鐵二十局在馬拉維實現了滾動發展,陸續承攬了包括馬拉維體育綜合館在內的將近10個施工合同。隨着馬爾卡至班古拉鐵路項目的開工建設,師徒5人為了儘快提交全線測量數據,扛着測量儀器來回穿梭跋涉,餓了就吃點自備的乾糧,累了就和衣而卧。
“哪怕野外再艱苦,只要有師父在,我們就一定能完成任務!”在高出人頭的草叢裏剛架設好測量儀器的喬伊堅定地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