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約三十載 一線牽萬家

相約三十載 一線牽萬家

在夏令時分,開一條市民熱線,解決老百姓“急難愁盼”問題——這個點子,源自1993年,源於“飛入尋常百姓家”的新民晚報。

儘管如今,媒體在夏天的特別報道已是遍地開花、層出不窮,但時間最長、力度最大、解決市民問題最多、上海市領導接電最頻、與老百姓心貼得最近的,非新民晚報夏令熱線莫屬。

30年來,有許多力量陪着上海這座城市温潤成長,新民晚報夏令熱線是其中一脈。老百姓的投訴隨着城市發展而變,而夏令熱線則始終以百姓訴求為問題導向。

從停水、停電,到小區綜合治理;從施工擾民,到夜排檔、流浪貓狗;從舊區改造,到出行便利……一個個具體問題,出現再消失,背後是上海基層治理的創新,是羣眾路線的真實體現。

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30年來,新民晚報的記者編輯秉持“能幫一個是一個,能幫一把是一把”的心態,積極推進解決百姓“急難愁盼”問題。我們都清楚,每一個求助電話的背後,是一個真實的人,是一份真實的焦慮。緩解這份焦慮,是《新民晚報》這份老百姓的報紙的職責和使命。

1993年,時任副市長夏克強接電夏令熱線時説:“感謝新民晚報,在市民與政府之間,架起了一座直接溝通的橋樑。”

30年間,多位市領導親臨熱線,接聽老百姓的電話,傾聽百姓的訴求。有的市領導來了五六次,每一年都有新的感悟,而很多感悟都在當年的上海市政府實事工程中具體體現。

從2006年起,新民晚報社與上海市建設交通兩委城建服務熱線合作,夏令熱線接聽電話改為12319;2019年起,與市民服務熱線合作,接聽電話又改為12345。解決百姓訴求,多了更多政府部門的“加持”。夏令熱線的內涵擴大,上情下達、下情上達的特色更加鮮明。

此後,新民晚報社引入“第三方測評”,每年蒐集市民意見建議,分析百姓訴求,形成“金點子報告”。

2006年至今,夏令熱線通過積極實踐,讓更多老百姓清楚瞭解到,老百姓和政府本就不是“船上和岸上”的關係。

因為我們每一個人,都在船上。

中國人有句古話:“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作為30年前傳統媒體創立的品牌,30年後在媒體深度融合的今天面臨前所未有的變化和挑戰,從電話到網絡、從線下到線上、從對話到直播,形式與時俱進,初心無問“東西”。

中國人還有一句古話,叫做“三十而立”。這個“立”,就是找準定位,找到堅定不移的發展方向。所有的偉大,都是用分毫積累的、用渺小換取的。站在30年的門檻上,新民晚報夏令熱線更加堅定“辦好老百姓的事情”的宗旨。這既是對晚報復刊之時老報人們“為民分憂、與民同樂”的積極呼應,又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紙可以沒有,報一定存在”的情懷映照。

30年,一線牽萬家。

晏秋秋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67 字。

轉載請註明: 相約三十載 一線牽萬家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