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日報記者 潘倩
“新年好!”一句新年問候,打開台胞新春第一天。今年,留在福州過年的台胞比往年都要多,在濃濃的新春氛圍中,他們選擇不一樣的過年方式,有人和朋友一起慶祝新年,有人和同學留在學校温書,有人迎來事業的開門紅,共同開啓牛年的新篇章。
台胞相聚閩侯朝陽農場 記者鄭帥攝
台籍教授王量弘:“和台胞們一起熱鬧過年”
“今年許多台胞朋友留在福州過年,大家一起參與很多活動,增進友誼,每天都很精彩。”正月初一,台籍教授王量弘一家和台胞朋友來到閩侯朝陽農場,一邊吃烤全羊,一邊欣賞秀美風光。
2014年,王量弘受邀來福州大學任教,現在是福州大學物理與信息工程學院微電子系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來大陸工作7年了,這是我第一次和台胞朋友一起過年,大家聚在一起吃飯、聊天,過得有聲有色。春節前,市台港澳辦和市台協會組織開展了十餘場活動,拉近了兩岸同胞的感情,也讓我更加熱愛福州,感覺很好。”王量弘説。
説起來大陸的這幾年,王量弘感覺非常充實和自在,科研方面也取得突破,“我們建立了可智能分析各種生理數據的雲平台,將心電圖的數據通過手機APP傳到雲平台進行智能分析,再將結果回傳到手機上,目前該APP已進入試用階段”。
新的一年,王量弘也有新的目標,“今年希望我的科研成果能夠轉化落地,實現產學研深度融合。這個科研項目從申請專利到設備研發、大數據算法等,是我們在福建省一步一個腳印做起來的。如果能獲得醫療器械認證,就能投入市場”。
王量弘非常感激來榕教學的機會,科研項目的初期主要依託福州大學、清華大學和台灣成功大學等高校的資源優勢,並在福建省立醫院和東南大數據中心的助力下取得突破。而這些得益於福建省和福州市對台籍人才的支持和重視。“福州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科研環境,也為台灣同胞提供了同福州市民一樣的待遇,幫助我們更好發展,解決了上學、就醫和社保等問題,讓我們能專心工作,無後顧之憂。”王量弘説。
近年來,除了潛心科研,王量弘還不遺餘力引薦台灣高校的博士來榕發展,“我想把福州的好分享給身邊的好友,這座城市讓人有歸屬感,還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台籍學生薛金銘:“在福州過年也精彩”
正月初一早上,福建醫科大學台籍學生薛金銘通過手機視頻向在台灣的父母拜年。“年夜飯是和同學們一起吃的,吃了很多福州的特色菜,最喜歡的是荔枝肉,酸酸甜甜的,很合我的胃口。”薛金銘向父母彙報近況後,穿上新衣服,準備和同學一起去自習。
“家人非常理解和支持我留在福州過年的決定。‘要按時吃飯’‘不能太晚回宿舍’‘注意休息’,這些暖心的話父母總是會反覆叮囑我。”薛金銘説,對於第一次留在福州過年這件事,父母的心情和她一樣很複雜,“一開始決定不回家時有些沮喪,但隨着新年越來越近,同學們策劃的活動越來越多,心裏開始有了期待。父母看到我把自己的活動安排得滿滿當當,也很欣慰。”
春節前,福州本地同學就約薛金銘出門遊玩,到花海公園看盛開的鮮花,去三坊七巷學習閩都文化,還去閩侯採摘草莓……同學們的陪伴讓她心裏暖暖的。
作為大四的學生,薛金銘的大部分時間還是留給備戰考研。昨日簡單吃過早飯後,她就來到圖書館,查文獻、找資料。“在校過年讓我有完整的時間可以學習,學校為我們提供了安靜的學習環境,圖書館有很多同學也在埋頭苦讀。看到大家,我感覺有了陪伴,學習狀態也更好。”薛金銘説,她給自己制定了一份學習計劃,用任務清單的形式列出正月初一至初六要完成的內容,“希望自己能考研成功”。
台青林佳垔和宋慧珍:“民宿首次迎來住客”
“可以到村裏看看莊寨,它是一種富有地域特色的大型防禦式民居,是你在台灣從沒見過的。如果你們明天早上能早起的話,我們可以帶你們去看雲海,非常壯觀。”牛年第一天,位於永泰同安鎮的“嵐口遇見台灣”民宿迎來開業後的第一組家庭——黃先生一家,台青林佳垔和宋慧珍迫不及待地向他們介紹永泰,給他們出行作推薦,儼然是嵐口當地人。
“感覺自己回家了!”黃先生一家也是台灣人,一走進民宿,就被裏面的台灣元素打動,並列擺放的兩雙藍白拖、大廳裏播放的台灣歌曲、櫥窗裏擺滿的台灣零食,還有用日月潭、阿里山、澎湖灣等台灣知名景點命名的房間,讓黃先生讚不絕口。
按照台灣民宿崇尚自然、清新、舒適的經營理念,林佳垔和宋慧珍用心打造“嵐口遇見台灣”。最讓她們引以為傲的是院子裏的“魚菜共生系統”,“你看,魚缸裏養魚,上面種菜,魚缸裏的水通過管道流進種植槽,槽內的植物將養分吸收後,淨化的水再次回到魚缸,形成一套小型生態系統”。鄰居的小孫子來民宿參觀,好奇地湊過頭數着魚缸裏的魚。
最讓林佳垔有幸福感的,是嵐口村民親如一家的氛圍,“民宿裝修的時候,村民經常過來幫忙,還給我們提了很多裝修方面的建議,讓我們很感動”。
今年,林佳垔希望通過民宿帶動周邊產業發展,也將“魚菜共生系統”分享給村民。這是兩岸交流的剪影,更是兩岸同胞守望相助的手足情誼。